第六百零一章 子嗣
一時間,場內靜寂,沒人說話,隻有冬風吹過的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雲清率先鼓掌,其他人也可緊跟著鼓掌稱讚。
楚文軒望向柳國安:“你的侄女不可小覷呀!小小年紀,將這支舞蹈跳得出神入化,果然一開始沒有說大話,她的舞姿,是可以與劉太後相比的。”
陛下都這樣認可了,其他人還能說什麽?
本來他們心裏也這樣覺著,就算那些對王茗心生嫉妒的,也不得不承認,人家跳的確實好。
柳國安起身行禮:“陛下謬讚了,這孩子從小學習舞蹈,向來執著,又極為能吃苦,她能把這支舞跳下來,臣一點兒都不驚訝,臣也知道,她是有這個能力的。正因如此,才會把她帶到宮宴上來,她的這番才藝和能力,不該被埋沒。”
他這番話,頗有些王婆賣瓜的意思。
一旁的臣子聽了,點頭不是,搖頭也不是,也唯有他們的家眷,此刻敢用絹帕擦著唇角來做掩飾,朝著柳丞相的方向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想顯擺就顯擺唄,還說的這麽含蓄,陛下都已經稱讚了,再謙虛有意思嗎?
這些官眷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收回目光望向自家的女兒,一個個都泄了氣,自家女兒就算其他方麵再如何出色,隻怕也無法壓過這一支《霓裳羽衣舞》的風頭。
也有不少大臣聽出了柳國安這份話的言外之意,隻怕接下來,他就要舉薦王茗入宮了吧。
楚文軒也在等著他的下文,這個柳國安話裏有話,對於王茗入宮這件事兒,他不僅賣力,而且有些急不可耐。
“丞相說的對,孩子既然有天賦,不該被埋沒,依丞相看,該給她怎樣的賞賜?”
眾人沒想到,陛下竟然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柳國安,這不是正中柳國安的下懷嗎?柳國安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提出讓王茗入宮,畢竟沒有比這更好的賞賜了。
在眾人的關注下,隻聽柳國安說道:“陛下,臣的這個侄女,聰明伶俐,極會辦事兒,若她能夠陪伴在陛下左右,想必能夠為陛下排憂解難,在陛下為國事操勞過後,由她為陛下解悶兒,舒緩情緒,對陛下來講,未嚐不是好事一件。臣肯請陛下,把她收入後宮,對她來講,將是無上的榮耀和賞賜。”
柳國安似是認定楚文軒會按照他說的辦。
眾臣一聽這話,都不由自主放輕了呼吸,目光齊齊望向楚文軒,看他做怎樣的反應。
王氏緊張的抓著絹帕,生怕楚文軒開口拒絕。
楚文軒微微皺眉,目光從柳國安身上收回,轉而望向了雲清:“丞相大人這份提議,你覺得如何?”
眾人見狀,心裏嘀咕,陛下朕擺明了是要想委婉的拒絕呀,誰不知道陛下與皇後感情甚好,皇後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的,讓其他女人入後宮,與她共同分享陛下?這麽傻的事情,是個女人都知道不可能同意呀。
雲清還沒開口,柳國安搶先繼續說道:“陛下,如今國泰民安,可唯有陛下後宮匱乏,且自打登基之後就無子嗣,若先帝知道,定會憂心,陛下,當務之急,綿延皇室血脈最為重要,那將是文國百姓的一大喜事。眾臣也會極為期盼有皇子和公主誕生,隻有這樣,坊間才不會有任何流言蜚語。”
柳國安就差直接諷刺雲清無所出,是個沒本事,還盡給皇上添麻煩的皇後了。
不過他這番話,也有不少大臣應和,覺得言之有理。
“陛下,臣覺得丞相大人說的在理,眼下,國內無災害發生,無大的戰役叨擾,陛下也無需過度操勞,理應考慮綿延子嗣的問題了。”
“臣也覺得這是重中之重,耽擱不得。”
“臣也認同丞相大人的話,懇請陛下充盈後宮,綿延子嗣,增添皇室血脈。”
皇室若是一直無所出,大臣的擔憂,百姓們的猜測,爆發流言蜚語,對皇室的穩定很是不利。
況且這關乎到將來太子的冊立,若陛下一直沒有皇子,文國便一直沒有太子,這會引起舉國上下恐慌,更會讓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有機會生出謀叛之心。
這些人七嘴八舌,一個個的都理直氣壯,陛下根本無任何反駁的可能和理由。
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為皇上,應該以身作則,不能夠給文國百姓做壞榜樣,但是這一條,就不能讓陛下拒絕往後宮添人,皇後也不能阻止。
如此一來,不僅王茗可以入後宮,其他想要入宮的大臣女兒,也正好能夠通過這個機會入宮,成為妃嬪。
這麽好的機會,那些大臣自然不會放過,所以對柳國安此提議幫腔的,都是膝下有女兒或孫女的,又或者是親戚有女兒想要入宮的。
楚文軒麵色依舊平靜,雲清也並未有任何的不悅之色,倒是柳倩倩聽了柳國安的提議,氣的差點兒七竅生煙。
父親竟是打的這個主意嗎?還想讓王茗給陛下生皇子?他不是還要逼宮嗎?難不成因為糧草,以及越國和梁國內亂的問題,致使他的逼宮計劃延後,所以想了這樣一個辦法,想讓王茗生下陛下的孩子,裏應外合?
還是覺得力不從心,想要輔佐王茗的兒子成為下一任的皇上?
無論柳倩倩怎麽想,都覺得父親在此問題上,拋棄自己,選擇王茗是不理智,不明智的決定。
所以,楚文軒和雲清還未說什麽,柳倩倩率先開口表達了不滿。
“諸位大人,本宮覺得,擔心陛下無子嗣,這想法未免有些杞人憂天,陛下尚在青春年少,正在帶領文國走上更好的未來,你們話裏話外責怪陛下沒子嗣,可是詛咒陛下英年早逝啊?”
此話一出,眾臣震驚,沒想到柳倩倩這般曲解他們的意思。
“柳妃娘娘何出此言,臣隻是盡臣的本分,說該說的話,並未有半分對陛下不敬的意思。”
“是啊,柳妃娘娘安給臣等這般罪名,實在是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