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道不可得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道不可得
來人是呂子善,他雖然一直跟在王禪身後,可此時見三人圍著降龍真人,所以呂子善竟然趕在王禪前面,連續兩個飛縱落在了王禪有三人前面。
此時一落地他就急不可待的朝前幾步,反而更逼近於青龍白虎還有玄武,從威勢之上還是想壓三人一頭,給降龍真人助威,同時他現在也是身不由己,似乎已然沒得選擇。
只是呂子善剛才因為心裡矛盾糾結,再如此一折騰更顯得頭髮散亂,已然沒有平時那般君子之風了。
「呂子善,是你,你與趙氏一恩怨應該解決清楚了,為何弄得這般狼狽的形像,難道說對付一個普通人趙鞅你竟然還會受挫嗎?」
白靈總是會在關鍵的時候把呂子善的威勢澆滅。
而且看起來三人此時對於呂子善的身世已然十分清楚,所以白靈這才會有心譏諷呂子善。
「青龍、白虎、玄武,你們三位聖獸相聚一此,不會是想管本公子的私事吧?」
呂子善再次扭轉話局,不想受白靈譏諷,反而也露出他知道三人的身份,而且再朝前兩步,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式。
看起來剛才與王禪還有許由的比試讓他變得更回自信,在傳聞之中的三聖獸面前,呂子善一點也不懼,反而擺出一副不怕事的架式,這也讓三人疑惑。
而降龍真人只微微一笑,他對於呂子善此時的表現十分滿意,畢竟算起來呂子善算是給他出頭的樣子。
「自然不會,若說你的私事有鬼谷先生就可以了,何須我們三人來管,不過至於關乎天下的大事,我們三人就不管不行了。」
玄武並沒有動,可話卻說得十分周全,若說只是呂子善與王禪的恩怨,那麼還無休止的用不著三人出手。
可他們關心的是天下事,也就是蚩尤元神之事,所以也把三人的意圖說得清楚,同時也希望呂子善此時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與降龍真人劃清界限。
「你就是玄武,化身扁鵲神醫濟世救民,這到讓人意外,不過既然是天下事,本公子自然也會管,若不管天下事,修行大道又能如何。
你們不必在本公子面前挑拔本公子與降龍真人的關係,更不必挑拔本公子與蚩尤大帝的關係。
蚩尤大帝是當年的戰神,可以說平定中原天下,蚩尤大帝功不可沒。
此時中原天下大亂,蚩尤大帝挺身而出,不遠千里回到中原,想為中原大地帶來萬世安定,此正是代行天地之道,解萬民之苦。
而本公子修得一身道法,自當輔助賢能之才,就如同本公子的前世一樣,輔助大周天子取商代之。
而這幾百年來,大同天子一代不如一代,無視天下民生民苦,只知享樂,此時當到了改朝換代之時。
本公子再世為人等的也是此機會,當年本公八十歲出山覓得良主,現如今正與當年一樣。
當年天子受困於大商,是本公子出謀以解救,現在蚩尤大帝受困於中原結界之內,現在本公子同樣有責任解救其出世。
這難道不可嗎?
你們三人當年輔助軒轅黃帝那時因時而作,畢竟當年軒轅黃帝是中原共主,其身份與名份都實至名歸,可現在軒轅黃帝已然神遊宇宙蒼穹,不再過問天地之間世間之事,作為軒轅黃帝之子的蚩尤大帝出世主持世間公道當是合情合理之舉。
更何況依當年軒轅黃帝所生几子之能,蚩尤大帝當是繼承天下共主的最好人選,可蚩尤大帝卻受命去了極西之地,開拓另一個西方世界,於天地之間而言亦是不可一世的功榮。
若蚩尤大帝重掌中原大地,成為天地之間的共主,這只是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榮耀,此又有何不可。
你們三位本受玄女娘娘受封為四聖獸,守護著中原大地萬物萬靈,本也是職責所在,本公子並不在意,更不會因此而責備三位。
只是時變勢變,此時天下一統之勢已成,當年你們輔助軒轅黃帝促成一統,那麼今日就該明白天下大勢之驅,投靠蚩尤大帝,助蚩尤大帝一臂之力。
想來這才是你們四聖獸的使命,不可身有修為而無視天下蒼生之苦。
而這應該才是九天玄女娘娘讓你們再次匯合的旨意。」
呂子善雖然頭髮散亂,形像受損,可此時信心百倍,一口氣把大義仁善說得天花亂墜,這一番話也是邏輯嚴謹,讓人無法反駁。
若是依他所說,三聖獸當要再次改弦易張,支持蚩尤大帝了。
「呂子善,沒想到你小勝一場,竟然很快恢復了你的野心,竟然如此大言不慚,實讓人意外。
代行天道,這本身就是錯誤之解,天地之道道法自然,從無到有,自有歸無,天地生萬物卻不視為己有,任萬物自生而自滅,這才是天地之道,非人為可改,亦非人可代行。
道終不可得,得而非道,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身處明而觀暗,天地之間皆為暗者,不可視一物。
處暗觀明,才可明世間變化,明天地萬物。
你現在居於世間,涉及世事,是身處於明,自不見其實。
你想用野心以改天地之道,實則逆天地之道而為。
若以虛無之暗觀世間之道,則才是真的明得大道之途。
分而一統,統而再分,是為世間分合之道,有如人之嘴巴,一張一合是謂捭闔,有關無合,又何來嘴之用。
天地之間陰陽相對陰陽相生,禍福相依,縱然為禍,亦有後福。
潮有漲自然有落,天地之間有晝必然有夜。
天主陽,而地主陰,天主剛健,地主陰柔,至剛至柔方為天地之分,剛柔相融是為天地之合。
此才是真的天地之道。
你為仙山後人,世受玄女娘娘教誨,卻不明天地之理,剛才還如此妄言,實在可笑。
蚩尤大帝西去極西,本就符合天地之道,若說天地之間需要人來一統,就算如此也論不到蚩尤大帝,更輪不到你來此空口說道。
所以既然三聖獸聚此,自然是因劫而聚,你若放棄此念,而降龍真人也能明得此道,回歸極西之地,那天地之間自然會太平。
至於此時的中原大地,自然有其定數,非是你可改之,你可易之。」
王禪此時攜著琴歸從半空躍下,山山緊隨其後。
他之所以有意落在呂子善之後,非是修為輸於呂子善而是並不著急,就是想讓呂子善表演一番。
待其一動,自可有應對之策,若呂子善不是講這些歪門斜道,王禪也不必與大家講自己所悟之道。
所以這也算是王禪的行事之風,不敢爭先而入后,卻可后發先至以制敵。
(前面道不可得一段是引用關尹子里的說法,關尹子一書其實就是對於老子道德經的詮釋,自認為是最為貼近道德經原義的。
而關尹子此人在歷史之上是道德經的第一位傳人,紫氣東來的故事講的就是此事。
關尹子此書裡面的講敘許多都通俗易懂,正是老子思想的最好傳承,只是後世之人特別是儒家之人不喜歡讀真正老子的思想,而是把道德經借為己用,所以後世所傳許我都把道德經傳歪了。
就好像易經,若學易經從孔夫子的註解開始,永遠也得不到真易。
包括乾卦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實就含著儒家之說,包括九六亢龍有悔一樣,其實易經的意思是一個周期性的迴轉,當到了九六之後,就應該悔,悔的意思有返回,朝相反的方向回的意思,而天行健,應該是生生不息,不是自強不息,自強並不能不息。
所以易經除乾卦與坤卦外,其實六十二卦皆是陰陽相濟之卦,主天地之間的萬千變化,萬千變化又皆在其中,每一卦六爻,第爻又有一個爻詞,若是把六十四卦之六爻再加以變化,那麼就近乎於無窮無盡了。
意思就是比說乾卦,自第一爻起,第二爻同樣可以有其它六十三種變化,就是可以把其它六十三爻的爻詞放在這裡,如此類推,總的就有六十三的五次方,合計至九點九億以上的變化,這樣看來才真的符合易經千變萬化之理,也才能基本概括出天地之間的萬千變化。
如果喜歡易經的,不妨試一試本人的方法,自己去算一算,把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詞寫出,就是有三百八十四個爻詞,加以變化,其實就會明白,為何有些卦里的爻詞看起來東拉西扯,但若與其它卦詞相配,就會很順暢,把一件事情說得很清楚。
能夠講明一個之萬千變化,就是說明一個道理,易非只是六十四卦,而是含著萬千變化在其中,六十四卦只是一個歸整的組合而已,畢竟當年的伏羲氏也不可能把所有組合寫出來以供後人參讀。
此書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在下也試圖以此方法進行學習,只是太過複雜,所以就先解道德經,以後有時間再來解易經。
當然只也只是本人一家之說,現在對於道德經實際上也未完全領悟清楚,這才會讀關尹子此書,以來驗證自己所悟所學,剛才所悟權作參考,仁者見仁,未必是道之真義。)
王禪落地之後,卻並不像呂子善把雙方弄得徑渭分明,而是落在降龍真人與呂子善中間,意圖也十分明顯。
「真人,不知剛才本人所言如何,若說有誤,論及修為蚩尤大帝當在我們這些人中最為深厚,你大可以請他出來問問如何?」
王禪邊說邊走到伏羲琴邊,牽著琴歸讓她坐在伏羲琴後面,像是要讓她撫琴一樣。
這到讓降龍真人與呂子善一時緊張,全神貫注隨時準備攻擊,他們怕王禪會搶走伏羲琴。
見王禪如此,兩人這才鬆了口氣。
「琴歸,不知是有緣還是無意,當你復活之後給你取名琴歸,說明此琴與你有緣,一切選擇皆在於你,小子不敢為你做主。」
王禪說完,看了一眼山山,山山自然也明白,與王禪走到青龍一邊。
而此時像是三方鼎立一樣,到讓琴歸也是疑惑重重。
當然她也感激王禪,畢竟不會強行讓他選擇任何一方的陣營,這算是給足了她面子。
【作者題外話】:不知道算得對不對,高等數學忘得差不多的,比較形像的比喻就是易經之變,就好比六十四卦,再取出每卦六爻一共三百八十四爻,再從這三百八十四中組合成一個雙色球的前六位,算一算這可不是小數字,有興趣依此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