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唇亡齒寒
第五百四十一章唇亡齒寒
??“青蘋公主,我覺得以鬼穀先生之智,必然不會真的對楚國不利,這一點公主應該放心。
??就連我這個秦國太子聽先生這一席話,雖然不解,但都相信鬼穀先生會有兩全之策,十分願意聽鬼穀先生教誨,公主又可妨不耐下心來聽鬼穀先生一說呢?”
??青蘋此時被青裳當麵說教,此時贏盤又如此推崇王禪,心裏雖然覺得不舒服,可也覺得剛才如此責問一個使臣,楚國的左相,而且是列國聞名的大賢之才,確實有些失禮於人,臉上也是透著愧意。
??若說沒有鬼穀王禪,楚國現在的情形,實在讓人難與想像了。
??“對不起左相大人,青蘋無理了,還請先生教誨。”
??王禪一聽,微微一笑。
??“公主所擔心其實隻是人之常情,並沒有什麽,也無需有什麽歉意。
??你與青裳公主都是楚國公主,楚國王族,與太子殿下對於秦國而言身份相當。
??在下所謀其實也是王上之意,而並非拒絕太子好意。”
??王禪雖然善謀,也懂捭闔之道,與人相交也少有落於下風,可他卻對女人並不了解,此時給青裳一個台階,也是說得有些勉強,小心翼翼。
??王禪說完,再次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秦之所以與楚交好,並非在於人情,這一點太子殿下與兩位公主應該知道。
??列國之交,以利為重,此時的時勢已非大周開國之年。
??那時大周勢強,天下一統,所封七十三個諸侯不論是誰,都隻是大周的臣民,相互之間都在大周天子管束之下,縱有利益糾紛,以天子之論為準。
??可這些年來,列國諸侯勢大,天子示弱,已難與管束眾諸侯列國,這是當今天下之勢。
??而從七十三個分封諸侯來看,許多諸侯在這兩百年間已被吞並消亡,這也是大勢所驅。
??強者才有生存的機會,這是自然法則,弱肉而強食,自古不變。
??楚國、秦國、晉國、吳越、齊魯、燕、巴蜀、宋鄭衛等等皆是如此。
??在如此大局之下,一諸侯列國若想長存下去,除了自增國力之外,也必須相互牽製,這就是列國生存之道。
??而楚與秦這幾十年來,之所以交好,一是因秦楚之間的連姻關係,而這一點當年哀公與平王都十分清楚,連姻也是為了共同以抗晉國。
??就算說起當年吳國攻楚,而秦越出兵一樣,有人情世故在其中,可最主要的還是列國生存所需。
??正所謂唇亡齒寒,若當年楚國被吳吞滅,那麽越國與秦國也會因此而有生存之危。
??當年若楚國被滅,越國自然也難保不被吳滅,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而晉國少了南方楚國之危,於列國之中就是唯一一個被天子賜王之國,晉國可以毫無顧忌的攻伐秦國,若隻憑秦國很難與晉國單獨對抗。
??而齊魯鄭衛宋這些稍小的列國隻會依附於強國,想來舉晉宋鄭衛齊魯之力,秦國又如何支撐。
??而現如今,楚國少了吳國之危,自然也會讓秦國不安,此點太子殿下與秦王自然十分清楚。
??此次出兵邊境有剛才所講之主因,同時也有對楚國盛強的顧忌所在,秦王允許太子殿下出兵,其實非在於一個王子之死,而在於提醒楚國,唇亡齒寒之理。”
??王禪用自然弱肉強食之道,及列國存亡之理來說明,列國之交非在於人情世故,而在於存亡相依之理,有唇與齒的關係,而秦與楚現在就是如此。
??此番言辭,是說給秦國太子贏盤聽的,要讓他知道楚國與秦國關係,而不會在戰略之上行錯部署。
??同時也是傳教於兩位公主,看待事情,不可以一國之利來看,若隻顧一國之利而損它國之利,有若齒與唇爭,最後是兩相互損,而並不得利。
??看似這段說辭與剛才拒絕贏盤撤兵沒有關係,可這也正是為接下來王禪說明理由打下基礎,讓三人能夠真正的理解。
??“鬼穀先生此說如此精辟,十分新穎,對於列國存亡之道,也是天地之道,給在下非常大的啟發。
??許多時候損人而不利己,有如唇齒,相互依存。
??秦國若攻伐楚國,不僅秦國不會得利,反而會讓晉國得利,而不利於秦國。
??那麽若秦國撤兵不是正好重回兩國交好之意,以保兩國相利共生,為何先生還是拒絕呢?”
??贏盤此時依然還是不明白其中之理,所以再次問起。
??王禪嘿嘿一笑道:“此理有如天地之道,萬物之理,剛才在下說過,萬物之中弱肉強食,可縱是弱肉也有生存之道,並不會因強食而就此滅亡。
??列國之間相互依存,可有一點也如自然之理一樣,相生而相克,若無相克就不會相生。
??天地陰陽,陰與陽相生,卻也相克,白天與黑夜如此,列國之交也是如此。
??剛才所言皆是相生之道,可秦與楚之間卻也不能失了相克之道。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個道理少有人知。
??洛邑之邊,鄭衛宋等小國就是以此為生存,在這些列國之邊都有強於幾倍的諸侯列國,而它們之所以現在還能以存在,是因為這些諸侯列國有憂患意識。
??楚國與秦國也是如此,秦陣兵楚國邊境,於楚國何來無利。
??若楚國此時與吳交好,又與秦交好,兼之與南方越國無恙,於楚國非是好事,而是壞事,楚國無憂,又如何會奮發圖強。
??駿馬再良,也需鞭笞,而秦國陣兵也正好如同鞭笞。
??從另一方麵來講,秦國與楚國對峙於邊境,並無礙兩國之交,反而會讓晉國以及其它列國有惑,對秦與楚之交不會感到威脅,由此也才利於兩國。
??而秦與楚也是相克而相生,若秦國贏弱,那麽於楚不利,若楚國贏弱,也於秦不利。
??可並不表示兩國沒有競爭,沒有對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如今外有秦國陣兵邊境,於楚國而言並無不利,至少讓楚國權貴不會高枕而無憂,也才能知恥而後勇。
??再者若無外患,楚國又如何才可解內憂呢?”
??王禪還是把為何不讓贏盤撤兵的理由說出,也是一通似是而非的言辭,最後一句才是關鍵之所在,他相信青蘋與青裳能夠聽懂,至於贏盤,他沒有必要讓他知道。
??(王禪此次出使列國就是要造成一種楚國外患的局麵,這樣才能給子西、子建創造謀逆的機會,也才能徹底清除楚國的內憂。
??若不然隻有子西、子建、子節、白公勝在,楚國的世族權貴永遠會成為楚國中興的桎梏,也時刻成為楚國內部不穩定的因素。)
??“先生所言甚是,我秦國一直受西北戎狄侵擾,從來也不敢居安而忘危,秦國能不亡,實因秦國周邊皆是威脅,這讓我曆代秦國王族不敢心有怠慢。
??而先生所言秦楚之間如此對峙,在下也是十分理解。
??以弱示人,也是求存之理。
??若秦與楚在此對峙,會給晉、吳、齊魯以誤導,而若少了共同的敵人,那麽這些列國才不會聯合。
??若秦與楚無隙,那麽就會讓其它列國感覺到威脅,而促成其聯合,這反而成了秦楚之患。
??隻是我秦國十萬大軍若長期駐守於此,於秦國而言卻也是難與維持,後勤供需不說,也會有礙民生。
??列國養兵,戰時而征,閑時務農,安養生息。
??那麽在下如何安置這十萬秦國大軍呢?
??想來鬼穀先生一定會有高見,在下洗耳恭聽。”
??王禪一聽,到是對這個秦國太子贏盤有些刮目相看。
??贏盤雖然年輕氣盛,又身為太子,在秦國掌左庶長一職,僅次於秦王。
??可他卻一點即通,十分理解明白王禪的用意,而且還能從中思慮出其它列國存亡之理,在列國王候之中十分難得。
??王禪嘿嘿一笑,看了看贏盤。
??“太子既然如此體恤百姓,自然不用在下來教。
??秦國若有誌於天下,又欲得巴蜀之地,可秦國之西卻人煙稀少,甚至連村落都沒有,這如何可得巴蜀。
??列國之交,非兵之能,而在於百姓之交。
??吳與越這些年之所以顯強,首在於國門大開,而與列國百姓互通,才能學習中原之繁華經驗。
??而秦國亦然,若太子能在秦西與巴蜀相交之地拓荒建城與巴蜀融和,或許百年之後,秦國自能強大,那時能否得巴蜀之地,就要看機緣了。”
??贏盤一聽,像是恍然大悟一樣,既可陣兵秦楚邊境,又可利用這十萬大軍開荒拓地,建立新城,這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王禪所說也是事實,若百姓不能互通,商旅不往來,縱強兵得了巴蜀,也毫無益處,並不能讓兩國真的交好,反而為交惡,成為秦國之危。
??若百姓相通,那得巴蜀才真正能有助於秦之稱霸。
??“在下得先生一言,勝讀十年古書,請受在下一拜。”
??贏盤也是起身對著王禪一拜,十分恭敬。
??(贏盤就是後來的秦悼公,曆史之上最大的功勞就是重新構築了秦都雍城。
??雖然沒有多大功績,可經惠公與他兩代人一共二十四年的統治,讓秦國也慢慢強大起來,主因就是韜光養諱,安養生息。
??至其下任秦王秦厲共工時,晉楚蜀義渠四國皆向其進貢,由此可知秦國之強,也算達到一個高度。
??秦之揭起也非一日之功,這兩位秦王的養民措施還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基礎。
??所以前兩章要糾錯一下,秦都寫成鹹陽了,還望見諒。)
??王禪一看,也是起身相扶,可他身邊的青裳卻十分疑惑的看著王禪有些不解。
??“青裳公主,秦與楚的關係公主清楚,秦若強大,於楚並無不利,至於將來天下之勢,在下也難與預測,但若天下能一統,於百姓而言比之列國並存更優。
??列國並存於天下百姓難避戰火,實不是天下百姓之福。
??楚國之地三倍於秦,若大江沿岸能與大河兩側一樣繁榮,那楚國也不會懼任何一列國之強。
??公主不必有疑,我助秦強,亦是為楚而謀,為天下百姓而謀。”
??青裳一聽,到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有什麽不相信的,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反正一切依你就行,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鬼精靈一樣。”
??青裳臉上一紅,說完還是低頭弄發,有些不好意思。
??此時帳外有腳步聲傳來。
??“大帥,宴席已備好,是否現在上席。”
??“那還不快快端進來,可不要讓鬼穀先生與兩位公主久等了。”
??贏盤此時也是解了疑惑,心情大好。
??而號令一出,一眾護衛魚貫而入,把菜肴都一起給端了進來。
??雖然是在軍中,又是太子宴請王禪與兩位公主,卻十分簡單,每人桌前就隻有五菜一湯,相對而言十分簡樸。
??由此可見,後期秦國之強,也是有一定傳承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