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北海的危機(求月票)
這些年青州黃巾有著很大的發展,底蘊也遠不是北海太守孔融能夠比擬的。
北海城內,孔融一籌莫展,此時青州有著袁譚,徐州為曹軍攻破,北海似乎陷入到了死地之中,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對北海都是有想法的。
孔融乃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少有異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因得罪了董卓,為董卓懷恨在心,暗示三府舉薦孔融到黃巾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國相,孔融到北海之後召集士民,聚兵講武,頗有政績,為百姓擁戴。
“子義,城外有著四萬黃巾軍,而城內的守軍僅有五千餘人,長此以往恐怕難以守住北海。”孔融歎道。
孔融對於當今大漢的形勢很是擔憂,諸侯混戰,原本就不太富庶的青州,經過黃巾之亂後,更是民生凋敝,黃巾餘孽的威力,孔融亦是領教了,不僅僅是青州的實力不夠強盛這麽簡單,一些百姓對黃巾亦是持支持的態度,大漢各州郡之中,而今唯有青州黃巾最為猖獗。
“末將雖然不能破城外黃巾,還是有信心守住北海的。”太史慈道,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軍中的將士能夠聽從他的命令行事。
程素看向太史慈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才是軍中的主將,這番話應該是由他來說,看來最近太史慈受到重用有些飄飄然了。
太史慈敏銳的察覺到了程素神情的變化,他之所以留在北海,不是因為孔融對他的重視,而是當年孔融救下他親人的恩情,在北海,他的確看不到希望,孔融麾下的將士莫說與袁譚相比,就是管亥手下的精兵也是比之北海軍強了不知多少。
有著城池的優勢若是指揮得當的話,倒是勉強能夠抵禦住黃巾軍,然而黃巾餘孽之後的袁譚呢,袁譚在這個時候聚兵,擺明了是想要攻打北海,偏偏北海的軍隊麵對這種情況無可奈何,總不能開城向管亥投降吧。
孔融點了點頭,他對太史慈亦是比較看重,雖說太史慈不是北海軍中的主將,比之主將在士兵中間的威望更高。
“國相,黃巾乃是疥癬之疾,攻打北海不下,定會撤兵,而袁譚才是心腹大患,其聚兵兩萬向北海而來,所圖非小。”功曹孫邵道。
孔融道:“孫功曹有何破敵之策?”
“尋求外援。”孫邵緩緩道,孔融初到北海的時候雖說對軍力比較重視,然而孔融畢竟是一文人,時間久了,軍中的將領玩忽職守不在少數,雖說發現了軍中的猛將太史慈,還是遠遠不夠的,太史慈在軍中畢竟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官職僅僅是一名校尉罷了,能夠參加此次的商討,也是孔融一力要求。
孔融眉頭微皺“求援?”他何嚐不想求援,但袁紹垂涎青州,他不可能向冀州求援,觀兗州曹操的行徑,明顯是狼子野心之輩,荊州距離北海太過遙遠,再說劉表亦是自顧不暇,豈會顧得上北海的瑣事,徐州劉備倒是不錯的對象,隻是為曹操所破。
“正是如此,曹操乃是聖上冊封的山陽侯,麾下有精兵數萬,若是向其求援,其必定會發兵前來。”孫邵道。
孔融搖頭道:“曹操不聽從朝廷號令,擅自攻打徐州,此等人物,怎能求援,死有何懼。”
孫邵暗中歎息,當前北海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這次袁譚圖謀青州之心昭然,聚兵兩萬,顯然不是為了表麵上攻打青州的黃巾餘孽那麽簡單。
“國相,城外的黃巾軍可是有著四萬人。”程素心中不能平靜,他雖然愛惜手中的權勢,更加珍惜自己的性命。
孔融冷哼道:“本官尚且不怕,汝身為軍中大將,又有何懼,黃巾餘孽又能如何。”
太史慈嘴角動了動,將想要說的話咽了下去,連曹操這等人物都不能為孔融看上眼,何況是聲名更差一點的呂布呢。
“值此北海危難之時,爾等當同心戮力,擊破敵軍,保城內百姓安定。”孔融道,他不打算向任何人求援了,周邊的鄰居讓他看不到希望,與其如此,還不如憑借自己的力量,就算是北海不能守住,他可以前往荊州。
孔融是孔子的後代,有著偌大的名聲,自然不用擔憂前程的問題,但是其麾下的文官武將就不同了,一旦北海被攻破,就意味著他們會失去眼前的一切。
回到軍中之後,太史慈令人將楊風找了過來。
“這次恐怕北海危矣。”太史慈道。
楊風之所以留在北海,完全是因為太史慈的緣故,不然他早就前往並州投靠呂布了,當初的許諾可是曆曆在目,呂布對他十分看重,而他也許諾回到北海勸說太史慈一同前往並州,人無信不立,答應過的事情,楊風就會盡力去完成。
“將軍,該當如何?”楊風問道。
太史慈沉默良久道:“以你看來,晉侯此人如何?”
楊風暗中舒了一口氣,除了最初勸說太史慈之外,他一直沒有再提前往並州之事,就是在等待著太史慈的答複,若是太史慈不願前往,他就會隻身前往並州。
“將軍,以卑職觀之,晉侯乃是英雄也,諸侯皆言晉侯之過錯,無非是害怕晉侯耳。”楊風道:“昔日卑職路遇賊寇,晉侯麾下大將趙雲前往相救,卑職也曾與晉侯交手,晉侯武藝高強,遠不是卑職能夠力敵,而卑職亦是答應晉侯,回到北海之後,就會前往並州。”
太史慈點了點頭,這件事他也曾聽楊風說過,從這件事情上看,呂布的確是光明磊落之人。
“那你為何沒有跟隨晉侯前往並州?”太史慈疑問道。
楊風見太史慈終於問起這件事,解釋道:“晉侯當初也是此意,不過卑職說故人是東萊太史慈之後,晉侯就讓卑職回到北海。”
太史慈何許人也,稍加深思便明白了呂布的用意“晉侯何以知道太史慈之名?”
楊風搖了搖頭,若是他跟隨在呂布身邊有一段時間的話,就能明白這些原因了,然而楊風與呂布僅僅是一麵之緣罷了“晉侯言語之間對將軍頗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