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襄陽危急
伴隨著隆隆的戰鼓聲,一架架井闌出現在了守軍的視野,最前方的則是仍舊在不停逞威的霹靂車,自從曹軍到來襄陽之後,霹靂車就幾乎沒有停止過。
關羽眯眼打量著城北的曹軍,神色間閃過一道擔憂之色,宛城兵敗之後,關羽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從曹軍的身上洗刷恥辱,然而曹軍在進攻襄陽的時候,對於霹靂車的防護也是十分嚴密的,霹靂車的兩側更是有著精銳的騎兵,想要率領騎兵出城將這些霹靂車擊毀,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守軍在人數上本就處於劣勢,這才讓關羽沒敢輕舉妄動。
“關將軍,曹軍就要攻城了。”周倉道。
周倉為關羽所器重,其雖然是黃巾餘孽,卻是有著一身不俗的力氣,武藝更是不弱,而今在軍中不僅是關羽的副將。
“敵軍縱然勇猛,襄陽城高,豈是這般輕易能夠攻破的。”關羽道。
密密麻麻的巨石,不停的向襄陽傾瀉,城上的霹靂車亦是不停的反擊,雙方的霹靂車你來我往,卻是曹軍占據了不小的便宜,曹操治下的匠人數量,不是荊州能夠比擬的,尤其是在霹靂車的打造方麵,重賞之下,匠人對於霹靂車的改造十分上心,而今曹軍中的霹靂車,在射程上已經達到了三百三十步,這等距離,足以壓製襄陽守軍,這也是曹操的底氣之所在。
攻城的時候,強悍的軍力震懾,能夠讓城內人心浮動,曹軍就是要通過霹靂車,讓守軍膽寒,這段時間,曹軍的霹靂車雖然損失的不小,相比於守軍的折損,就不算什麽了。
在雲梯兵快要靠近城牆的時候,曹軍的霹靂車突然停止了攻擊,蓄勢待發的士兵則是待雲梯架到城牆上之後,蓄勢待發的先鋒大軍向著城牆發起了衝鋒,順著雲梯向上攀爬。
這是從曹軍第一次對襄陽城發起真正的進攻。
關羽大喝道:“守城!”
令關羽憤怒的是,不少的守軍仍舊沒有從方才曹軍密集的霹靂車攻勢中清醒過來,一些士兵甚至仍舊躲在女牆的後方,瑟瑟發抖。
“膽敢違背命令者,殺無赦!”關羽冷聲道。
負責督戰的士兵,則是在城牆上開始了巡守,關羽是何等心高氣傲之輩,他不畏懼曹軍的霹靂車,然而守軍卻是害怕,縱然他們其中有著不少荊州軍的精銳,那也隻是荊州軍的說法罷了,荊州軍經過的戰事不在少數,最初的精銳在劉表討伐袁術的時候就折損了大半。
督戰士兵的血腥手段,讓城上的守軍開始了防守,然而這麽一耽擱,不少地方已經有曹軍登上了城牆,所幸的是守軍在數量上占據著優勢,才堪堪阻擋住曹軍的進攻。
然而曹軍攻上城牆之後,豈會如此輕易的退卻,他們要做的就是為後方的曹軍提供更多的機會。
得知前方的情況,曹操微微點頭道:“傳令青州軍上前。”
荀攸亦是沒有料到,第一次攻城就能取得這般的效果,看來之前的霹靂車攻城,給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青州軍代表的是曹軍中最為強悍的一股力量。
青州軍登城之後,守軍的壓力突然增大了很多,麵對瘋狂的青州軍,不少荊州軍的士卒露出畏懼之色,尤其是看到一些青州軍身上有數道傷口仍舊衝鋒場景,深深刺激到了他們。
關羽的麵色有些低沉,他亦是沒有想到曹軍第一輪進攻就如此猛烈,完全是在守軍措不及防之下進行的,否則的話,曹軍想要攻上城牆談何容易,不過這也從側麵看出了荊州軍的實力比之曹軍有著很大的差距。
“拿刀來!”關羽喝道。
周倉當即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遞了過來。
關羽率領五百名士卒在城牆上巡守,有著關羽親自出手,曹軍的第一輪進攻很快便被瓦解,不少守軍眼神之中雖然仍舊有惶恐之色,卻是沒有了之前的畏懼。
對於青州軍的戰鬥力,關羽卻是感覺到了心驚,這些士兵在衝鋒時候悍不畏死的情景,極為可怕。
曹操對於第一次進攻沒能將正麵城牆奪取,有些惋惜,若是青州軍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的話,有更多的曹軍登上城牆,荊州軍想要從曹軍的手中爭奪城牆的控製權,就更加的困難了。
接連半個月的攻城,讓襄陽數次陷入險境之中,襄陽的守軍雖然得到了磨練,付出的代價依舊是慘烈的,尤其是當青州軍展開進攻的時候,對於守軍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持續的攻城,讓城內的世家更為擔憂襄陽的局勢,原本許多世家對於能夠守住襄陽,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曹軍不僅兵力眾多,在戰鬥力上更不是荊州軍能夠比擬的,不然的話,關羽也不會將宛城丟失。
諸葛亮也沒有了以往勝卷在握的自信,麵對曹軍這等正麵的進攻,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若是處置不當的話,想要守住襄陽城,就更加的困難了。
以往諸葛亮在荊州官員的眼中是雲淡風輕,麵臨大事沒有絲毫的困擾,仿佛一切事情都在他的預料之內,但諸葛亮輔助劉備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在眼光上諸葛亮具備的,但是在處理事情的能力上,對於人心的揣摩上,比之曹操和其麾下的謀士差了很多,且曹軍實力出眾,這是完全在憑借實力對守軍進行碾壓。
“軍師,而今城東、城西、城北告急,若是戰事這般下去的話,外城就難以守住了。”從事伊籍語氣有些急切的說道。
諸葛亮道:“無妨,有關將軍在,曹軍想要攻破襄陽,絕無可能。”
場內的其他官員,則是麵色各異,守軍雖然數次化解了曹軍的猛烈進攻,然而占據優勢的卻是曹軍,隻要曹軍持續著這等猛烈的進攻,最終失敗的極有可能是襄陽的守軍。
諸葛亮似乎是看出了場內之人的念頭,緩緩道:“本官已經傳令水軍派遣一萬人前往襄陽,最遲三日後,便能進入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