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踹的風情

  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官吏們為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具體方式是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顆樹,從踹樹開始,以樹干不動,落葉紛紛為最高境界。當然也有某些人選擇踹門練習,一定要做到一腳踹開,如超過兩腳為不合格,繼續修煉。這一修煉對他們也有好處,萬一有一天不干了,還可以轉行去入戶打劫。


  在交糧這一天,官吏們準備好,一旦斛已經裝滿,便凝神屏氣,閉目深思,然后氣沉丹田,大喝一聲,部分人加十米助跑,沖到斛前,拼命一踹(不拼命不行啊,踹下來都是自己的),如果踹下來的多,就會哈哈大笑。


  那么老百姓呢,他們只能看著自己的糧食被這些人奪走。


  注意,這兩招只是封建社會最平常的,明朝的很多名臣如三楊、李賢、徐階、張居正等人都是靠這兩招的收益養活自己的。而后來的皇帝也認可這些作為合法收入。


  雖然朱元璋的工資政策對這些行為的泛濫負有一定責任,但這并不能成為貪污行為的借口,內因才是決定的因素,官員們還是應該從自身上去找原因。


  大家可能會問,當時有沒有不貪這些便宜的人呢,我回答大家,確實是有的,但是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只靠俸祿過日子的人,最出名的莫過于海瑞。


  這位仁兄實在是第一號正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干活,沒有什么奢侈的享受(也沒錢),不該拿的他一分錢也不拿,上面說的火耗和淋尖踢斛的好處他從沒有貪過。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活,家里窮得叮當響。


  他最后的官職是南京右都御史,這是個二品官,相當于監察部部長,可以說是文官中俸祿最高的人之一了。但他家里請不起幾個仆人,什么事都要自己動手,吃得也不好,長期營養不良,他死后,僉都御史王用汲來處理后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苦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凄慘,家里到處吊著舊布簾子(買不起新布),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里人都穿著補丁衣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


  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這樣的人在朱元璋時代也有,如當時的宏文館學士羅復仁,為人十分老實,家里很窮,但朱元璋對他仍不放心,有一天跑去他家里看,羅復仁買不起好房子,他只能在郊區買了間破房子度日。朱元璋東拐西拐,終于找到了地方,見兩間破瓦房外,有一個人正提著桶刷墻。朱元璋見此人灰頭土臉,粉跡滿面,以為是給羅復仁干活的民工,便問他:"羅復仁住在這里嗎?"

  沒想到,刷墻的這位聽到有人問他,回頭一看,大驚失色,慌忙跑過來跪拜,說道"我就是羅復仁!"

  朱元璋這才看清他的臉,原來這個人真是羅復仁,再看他的打扮,一手拿著刷子,一手提著桶,衣衫襤褸,和叫花子沒什么區別,頓時哭笑不得。半天憋出一句話:"你怎么住這樣的房子?"

  羅復仁賠笑著說:"臣家窮,只能將就了。"

  朱元璋過意不去的說:"你這么有學問的人怎能住這樣的房子。"便賜給他一所大宅院。


  羅復仁算是清貧了,但畢竟他的官位不高,還有比他厲害的。


  在六部中,以吏部(人事部)的地位最為重要,吏部尚書(部長)吳琳為官清廉,后退休回家,朱元璋派使者去打探他的近況,使者到吳琳家鄉,考慮到他當過大官,應該有很大的房子,便去尋找。但轉了一圈,沒有見到什么大房子,他便在路邊找到一個正在插秧的老農,問道:"請問吳尚書住在哪里啊?"

  誰知那老農抬頭對他說:"我就是吳琳,有啥事兒?"

  使者十分感動,便將此事回報朱元璋,朱元璋聽后也十分感慨。


  這些人無疑都是優秀典型,但有他們這樣高的道德修養的人實在不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