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上幽州
中平元年七月中旬,潁川(郡治陽翟)、陳國(治所淮陽)、汝南(郡治幹輿)、東郡(郡治濮陽)等各路黃巾軍,已經相繼被皇甫嵩領導的大漢官軍所擊敗。
豫州附近成建製的黃巾已經基本不複存在了。
官軍開始變得百無聊賴起來,但是張儼知道,這樣無所事事的持續時間,肯定不會太長了。
因為朝廷不會讓一支如此龐大的軍隊,在這裏空耗時間與錢糧,肯定會把這支軍隊再次調動起來。
至於是北上還是南下,那就要看朝廷的詔令了。
半旬以後,皇甫嵩便收到了來自朝廷的詔令。
詔令要求皇甫嵩除了派出部分的軍隊繼續南下,協助朱儁進攻宛城的張曼成部以外,其他的各部須在半月以內趕到廣宗接手攻城事宜。
六月,盧植因為沒有賄賂前來犒軍的內宦左豐,導致左豐懷恨在心。
回到朝廷以後,皇帝的身側進了大量的讒言。
主要是汙蔑盧植作戰不力,並不熱衷於攻城。甚至說盧植與廣宗黃巾有私下往來,頗有養寇自重的風險。
皇帝聞言大怒,下令拘押盧植,帶回朝廷論罪。
盧植被押送回了京城,但是廣宗依然是需要攻伐的,朝廷必須派出一位新的統帥。
於是朝廷另調河東郡守董卓為東中郎將,指揮廣宗戰事。
卻不料想,董卓在下曲陽被張角擊敗,皇帝再次大怒,董卓獲罪罷職。
正是國家困難之際,廣宗黃巾又屢攻不下,皇帝十分煩悶。
正在這個時候,長社之點大勝,豫州各地黃巾被皇甫嵩般領導的官軍迅速剿滅的消息傳回了朝中。
皇帝認為,皇甫嵩有大才,如果用皇甫嵩進攻廣宗的話,必定能獲得成功。
在朝堂之上,皇帝拋出了用皇甫嵩北上接替董卓的論調。
此論調一發出來,贏得朝廷上下的一致認可。
於是皇帝再無疑慮,七月下詔,要求皇甫嵩八月必須趕到幽州巨鹿郡,代董卓率軍繼續圍攻廣宗城。
皇甫嵩領詔之後,立刻令下招兵召喚眾將議事。
張儼收到了皇甫嵩聚將的命令後,也迅速趕到了皇甫嵩的大營。
他心裏有些緊張,知道接下來連番大戰,雲中軍肯定是要參與的。
不是南下進攻南宛城張曼成部,就是北上幽州,進攻廣宗城的張角張梁所部。
張儼心裏當然更希望能夠北上。
宛城張曼成的實力,在朱儁的連番攻擊下,已經十分虛弱了。
因此,南下宛城給軍隊造成的傷亡肯定是最少的,立下功勞也會更加容易,但是這並不能滿足張儼的野心。
他知道,隻有北上立下的功勞才是最大的,太平道黃巾首領的那三兄弟都在北方。
張儼隻要拿下其中一個的人頭,他身上的官服就能換成一套真正的將軍的官服。
這對於張儼來說,所獲得的政治資本是難以估計的。
同時,如果雲中軍被調配北上的話,等到戰事結束之後,軍隊可以通過飛狐古道就可以回到並州,省卻了一番長途行軍的苦楚。
對於接下來大戰的人員調配,皇甫嵩也有他自己的考慮,這次他並不打算問麾下將領自己的意願。
皇甫嵩決定這次自己親自調配,如果問了下屬的想法,那下屬的想法未必跟他一樣,到時候白來幾分尷尬。
前兩員中郎將都在陰溝裏翻了船,他自然不希望自己再步後塵。
這逼得皇甫嵩不得不以最強的兵力去進攻廣宗,希望能夠一舉獲得成功。
最後在皇甫嵩的分配之下,張儼不但獲得了北上的資格,還被作為先鋒,先率領自己的本部兵馬北上探路。
張儼本部兵馬的作戰能力,很受皇甫嵩的信賴。
尤其是那兩千騎兵,作戰勇猛,騎術精良,縱然是比起北方的胡人騎兵也毫不遜色。
相反,憑著優良的裝具,皇甫嵩相信雲中騎兵就算遇到了北方同等數量的騎兵,也能輕易獲勝。
另外,上次征討汝南黃巾的時候,張儼部下的步兵也都體現出了優良的攻能力。
所以皇甫嵩認為,接下來進攻廣宗的攻城戰,會有雲中軍用武之地的。
不過,另外一支作戰勇猛的的地方援軍曹操所部,便被派到南下去宛城支緩朱儁了。
並非是皇甫嵩看不上曹操的軍隊作戰能力,實際上曹操部隊作戰能力還是挺強的,皇甫嵩也有幾分舍不得。
隻是他不能把所有的強兵都給挑走了,隻留了一些弱旅給朱儁送去。
如果皇甫嵩這樣做,那日後兩人見麵的時候,臉麵上怕是不太好過得去。
議事完畢了之後,皇甫嵩專門把張儼留了下來。
“子敬,此次以你為先鋒,老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希望你不要讓老夫失望。”
“將軍放心,屬下一定效死命,絕對不會辜負將軍對屬下的栽培。”
張儼知道,兩名前任的翻車,給皇甫嵩造成很大的壓力。
自家作為先鋒,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位置。
果然皇甫嵩細細叮囑道
“子敬,此次領兵北上,不要求你立下多大的功勞。
但是這一路上需小心謹慎,勿要首戰受挫,丟了大軍的士氣就即可。”
聽到皇甫嵩的話,張儼心裏安穩了一點,他就怕這皇甫嵩頭腦發熱,要求他先行與廣宗城的黃巾軍交戰,試一試對方的虛實。
現在聽皇甫嵩說來,隻是簡單地為大軍前進開路,清除騷擾的小股黃巾的話,雲中軍壓力會相對小很多。
於是,張儼俯首一拜
“將軍,請放心,屬下一定謹遵將軍的教訓,必定謹慎行事。”
張儼的回答讓皇甫嵩感到十分的高興,他就怕這個小夥子打了幾場勝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如此看來就張儼這份的定力,也不是一般的軍官可以比擬的。
皇甫嵩看著張儼在雄壯的身軀,突然說了一句
“子敬,以後這天下聞名的將軍名單裏麵,必定有你的名字啊。
張儼心想,我想做的可不是這名聞天下的將軍,而是想登上那最高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