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再收四將
張儼心中亦讚,謂張任道:“蜀中諸將,望風而降。”
“汝尚且與吾帳下趙雲、張繡師出同門,何不早投降?”
張任睜目怒叫,道:“忠臣豈肯事二主乎?”
張儼撫掌笑道:“汝不識天時耳。”
“降即免死。”
張任哼了一聲,道:“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
張儼憐其才,不忍殺之。
趙雲、張繡亦求,隻得將之暫且關押了事。
雒城中劉循看到眾將已失,麾下兵力也大為減少,知道這雒城已無再守之可能,隻棄城而逃。
張儼得了雒城,乃重賞諸將,殺牛宰羊犒勞麾下士兵。
……………………
雒城已得,又聚麾下文武眾將商議。
賈詡建言道:“雒城已破,成都隻在目前;”
“惟恐外州郡不寧,可令張翼、吳懿引趙雲撫外水江陽、犍為等處所屬州郡。”
“令卓膺引黃忠,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齊。”
張儼聽之,當即下令。
黃忠、趙雲領命,各自引兵去了。
張儼箕坐於堂上,問道:“前去有何處關隘?”
蜀中降將吳懿出列,答道:“止綿竹有重兵守禦;”
“若得綿竹,成都唾手可得。”
張儼便商議進兵。
法正卻是不甚認同,向張儼作了一禮,道:“雒城既破,蜀中危矣。”
“主公欲以仁義服眾,且勿進兵。”
“某作一書上劉璋,陳說利害,璋自然降矣。”
張儼出征以來已經折損了不少的戰士,其中有一些還是。從雁門就跟他出來的老兄弟,他也有了些不忍心。
如果能不戰而下人之兵的話,張儼自然是同意的,便讚到。:“孝直之言最善。”
於是,張儼允許法正寫書遣人徑往成都,希望那劉璋能投降。
卻說劉循失了雒城,忙逃回成都見父親劉璋,並稟報說雒城已陷。
劉璋聞此雖然心裏早已有了準備,但是聽說了兒子此言之後仍是大驚,慌聚眾官商議。
從事鄭度獻策道:“今張儼雖攻城奪地,然書中的道路難行,所以他此番出戰的兵力並不甚多。”
“加入張儼入蜀的時間尚短,蜀中士眾未附,野穀是資,軍無輜重。”
“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
“其倉鷹野穀,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
“張儼若至請戰,勿許。”
“驃騎軍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
“到時候,我乘虛擊之,張儼可擒也。”
劉璋聽了之後有些不忍心,並不是對張儼不忍,他恨不得驃騎軍的人都去死。
劉璋舍不得的是這些蜀中的民眾,他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見識的州牧。
他知道,兩軍作戰之下,如果他們真的走到了堅壁清野這一步,驃騎軍如果沒有了糧食,必定會縱兵搶掠,這個時候蜀中百姓難矣。
因為到那個時候,張儼肯定已經不管什麽仁義了,他們首先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活下來。
劉璋說道。:“不然。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備敵也。”
“此言非保全之計。”
正議間,人報法正有書至。
劉璋喚信使入。
信使入幹堂中,置上法正書信。
劉璋取信於手,拆開視之。
劉璋隻見信內寫道:“昨蒙遣差結好驃騎將軍,不意主公左右不得其人,以致如此。
“今驃騎將軍眷念舊情,不忘同僚之誼。”
“主公若得幡然歸順,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
劉璋大怒,扯毀其書,大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之賊!”
兩軍對戰,不殺來使,劉璋遂逐驃騎軍使者出城。
劉璋憤怒難平,即時遣妻弟費觀,提兵前去守把綿竹。
費觀舉保南陽人姓李,名嚴,字正方,一同領兵。
劉璋許之。
當下費觀、李嚴點三萬軍來守綿竹。
卻說張儼軍馬在雒城駐紮著,隻等待劉璋的決定。
數日後,送信使者歸。
法正所差下書人,回報說道:“鄭度勸劉璋盡燒野穀並各處倉廩,率巴西之民,避於涪水西,深溝高壘而不戰。”
堂中之人聽得使者此言,皆大驚,隻有張儼、賈詡、法正三人巋然不動。
趙雲向張儼進言道:“劉璋若用此言,則吾軍勢危矣!”
張儼笑道:“三弟多慮矣。”
“此計雖毒,劉璋必不能用也。”
眾人不解,問之。
張儼答道:“劉璋乃是君子,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眾將:“…………”
…………………
不一日,東廠探子回報,劉璋不肯遷動百姓,不從鄭度之言。
驃騎軍文武將佐聞之,方始寬心,更覺主公高深莫測。
勸降之事已不可行。
法正進言道:“主公,可速進兵取綿竹。”
“如得此處,成都易取矣。”
張儼從其言,遂遣黃忠、徐榮領兵五千為前部,他親領大軍為中軍,即日前進綿竹。
費觀聽知驃騎軍大將黃忠、徐榮領兵來,即差李嚴出迎,並給三千兵。
李嚴領三千兵出城,與黃忠、徐榮對戰。
兩軍射住陣角,各布陣完。
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張儼在陣中見此,便教左右鳴金收軍。
黃忠回陣,問道:“主公,某正待要擒李嚴,何故收兵?”
張儼擺手,說道:“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
“來日再戰,汝可詐敗,引入山峪,出奇兵以勝之。”
其實,張儼明白再鬥下去,不出幾十回合,黃忠肯定能拿下李嚴。
但是自從知道鄭度向劉璋獻上了堅壁清野之計後,張儼就已經覺得有了幾分緊迫這。
此戰的時間拖得越久,張儼也就越害怕劉璋會接受那條計策。
這對於張儼來說,會是一個極大的麻煩。
所以向不願意再在這裏浪費時間,隻希望盡快拿下這綿竹,好進軍成都。
黃忠見此,隻得領計。
次日,李嚴再引兵來,黃忠又出戰,不十合詐敗,引兵便走。
李嚴趕來,迤邐趕入出峪,猛然省悟。
既然已經省悟,李嚴便急待領軍後撤,隻可惜前麵徐榮引兵擺開。
張儼自在山頭,喊道:“公如不降,兩下已伏強弩,欲以你之人頭祭旗矣。”
李嚴聽言,慌下馬卸甲投降。
張儼允李嚴降,且其麾下軍士不曾傷害一人,乃令其統領。
李嚴見張儼待之甚厚,心中感動,當下敬服。
既已投到張儼麾下,便一心一意建言道:“費觀雖是劉蓋州親戚,與某甚密,當往說之。”
張儼亦許之,允李嚴回城招降費觀。
李嚴再入綿竹城,對費觀明言:“吾已降於驃騎將軍矣”
李嚴並言:“驃騎將軍如此仁德;”
“且驃騎軍之強,世皆知之,綿竹、成都旦夕可下。”
“費兄今若不降,必有大禍。”
費觀聽其言,思量再三,終究開門投降。
李張儼遂率驃騎軍入綿竹,厚賞李嚴、費觀,仍令領其本部兵馬。
兩將歎服,口稱主公,願為張儼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