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趙太師生平
坐在馬車上的太子殿下餓的頭暈眼花,經過西洲集市時,一個販賣的桂花糕差點兒把他迷暈。
他很想買,又怕這個行為引起懷疑——自打跟青夜、楚風混熟了後,他就發現年輕男人們有時候比女兒還八卦。
不同於自己的世界,人們無聊時可以拿著手機,隻是偶爾夜談會上美女。
這裏沒有手機,隻能用貴人們的花邊新聞打發時間。
如果太子殿下叫人買了桂花糕,這跟隨的五十親衛都是狗仔隊員,回去全渠道直播,不出十就會傳遍整個侍衛圈子,然後傳到三公九卿、王公貴族的耳朵裏,最後保不齊哪位較真兒言官考究一番,就會寫下長篇巨製的檄文,來謾罵他這個太子豬狗不如,不配當儲君。
聽薑疊溪,皇宮的祿閣邊專門加蓋了一座大殿,用來儲藏言官們的檄文,並根據人名兒劃分區域,設了專人整理歸納,要是哪個官員觸了皇帝的黴頭,就派人把討伐那人的檄文都搬出來查,最後整理成一個完整而有邏輯的罪名,按皇帝的憤怒程度量刑!
博靈均半信半疑,問他從哪兒聽來的,他是郎中令薑堰酒醉後的——郎中令薑堰是他叔叔,家宴上的話,在場也沒幾個人,可信度應該很高。
如果真有這麽個地方,那麽太子的檄文應該占了半壁江山了吧!
就原版那個瘋狂操作,一起碼得掙個一百檄文!
堪堪錯過了桂花糕,博靈均閉目睡去……睡著了就不餓了!
到東宮後,薑疊溪叫醒了他。
餓勁兒緩過來了,他隨便塞了幾塊糕點,就鑽進書房,找出記錄當朝官員族譜的書……
趙太師還挺有趣的,雖然裝的老態龍鍾,但是身體骨骼都很硬朗,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老學究,應該也不會傻到陪著另外兩位跳屎坑——為什麽他要生生承受原版那三十大板呢?
翻到趙太師那一頁,短短十幾行字,就占了半頁紙——比起別人那幾十頁的族譜,還真寒酸。
他翻來覆去的看,發覺越看越有趣。
又拿出趙太師寫的本朝史對比著看……
慢慢的,一個完整而勵誌的故事就呈現在眼前了。
太師雖然著重寫帝王將相,但他還是竭盡全力在鍾鳴鼎食之家演繹的曆史上,給自己老爸留了一片地方。
雖然短短數十句,而且都穿插在描述別人的大段文字中,博靈均還是能感覺到太師字裏行間的感激。
趙爸這個人物的故事非常勵誌!
趙太師的父親趙某,生於太祖高皇帝統治中後期,因為出身低微,名字不可考,出生年月都沒記載,趙太師也不好意思填上,這就成了個迷。
他爹是太宗皇帝的家奴……那時候太宗皇帝——也就是原版博靈均的爺爺,還不是皇帝,也不是皇儲,他是個王爺——趙太師他爹趙某就在王府中打雜。
趙爸雖然沒文化,但非常聰明,他利用業餘時間勤學苦練,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還掌握了養馬技術。
太宗愛馬,對養馬人就苛刻了些,大家可能都嫌苦,巴不得調出養馬隊伍。
趙爸充分發揮舍己為人的精神,主動請命調進了養馬隊。
在隊裏他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提高業務水平,終於一舉躍為王府中最優秀的養馬師父。
因此,太宗最愛的幾匹寶馬都交給他養——他也不負重托,每跟馬同吃同睡,跟它們發展出了深厚友誼。
在一次賽馬活動中,他出謀劃策,幫著太宗取得了大滿貫,終於進入了主人的視線。
也是命運眷顧,那時趕上燕國犯境,太祖高皇帝年事已高,不能再戰,名將們也死的死、病的病,而且太子不將兵,所以就派了還是王爺的太宗領兵作戰。
戰場上少不了戰馬,太宗就把趙爸也帶去了。
一戰就打了七年,終於把大燕打服了,當時的燕國皇帝俯首稱臣,每年上貢,還承諾將自己的皇子送到大齊為質,以表自己不會背信棄義的決心。
也就是因為這個傳統,多年後的主角李懸星才被送到大齊為質。
太宗回來後遇上兩件喜事,一件他哥哥病逝了——也就是大齊的儲君死了,他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還沒從這個喜悅中恢複平靜,緊接著偉大的太祖高皇帝也駕崩了,太宗皇帝就順理成章成了大齊的第二代皇帝。
但是他接手的是個爛攤子,長年征戰下的大齊幾乎國力耗盡,民不聊生。
於是太宗皇帝一頭紮進休養生息的偉大事業中去,早就把養馬人趙爸忘了!
再趙爸——因為馬養的好,在軍隊裏又立了幾次軍功,便脫離奴籍,掙了一個上造的爵位。
停戰後,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南方魚米之鄉開荒當地主,而是在即墨城郊落戶,當了個司門吏,買了很的房子,娶了好人家的姑娘,生下三個兒子——
趙爸很有遠見卓識,深諳知識能改變命運,於是他竭盡全力請了名師,在能力範圍內給三個兒子最好的教育。
趙太師在一段回憶錄裏寫,他時候家裏不富裕,冬沒錢買炭取暖,一家人就擠在一個炕上,蓋上棉被互相取暖,因為太冷,父親給他們請的老師不肯來講課了。
為了不耽誤他們兄弟的學業,下班後,他父親就換上布衣,裝扮成賣炭人,親自上山伐薪燒炭。
燒出來的炭大多賣了,隻留下夠老師講課時用的量。
當時他們兄弟還,每凍得手腳生瘡,因為一上課就能考炭盆,所以對學習這件事非常向往,都盼著老師來,逐漸喜歡上了讀書。
長成少年後,兄弟三人就自己上山伐薪燒炭,貼補家用。
賣炭人裏有好多同齡人,幹活空餘,趙家兄弟熱情地充當老師,拿樹枝在地上寫字,教他們識字寫字。
太師最後感慨:窮人不識字,連官府貼出來的榜文都看不懂。朝廷補償農耕的政策被各級官員隨意更改,最後落實下來的都沒有十之一二!
博靈均心裏暗暗豎起大拇指——這都敢寫,不怕言官給扣個殺頭掉腦袋的罪名?
轉念一想,估計大多數言官都沒耐心精讀這磚頭厚的著作,就算有,可能也是一目十行。
不過也保不齊呀!
他把那一頁折了一角,繼續看下去。
趙太師還寫過一段回憶——他十四歲考上即墨學館時,因為沒有上課穿的錦袍和靴子,躲在家裏暗暗抹淚。
他父親看到了,沒什麽,默默出了門。
晚上吃飯時,就有人來攆他們走,房子已經被他父親賣了。
當時盛夏,一家四口背著行李去街上過夜。
第二他父親給他買了一身衣服,又做了一身衣服。
趙遷如願上了學館。
代價是房子沒了,一家人借宿在父親同事的柴房裏,他娘不亮就起來給人家喂牲口,掃撒庭院,看孩子,做早飯。
他們兄弟都在長身體,吃的特別多,房租看心情給,父親的同事倒是渾不在意,同事的老媽和夫人卻常常甩臉色。
為避免衝突,隻要父親不在家,他們兄弟就躲出去玩兒,逐漸發現了賺錢的門道——冬可以伐薪燒炭,夏可以下河撈魚、撈蝦,開春時魚最貴,一條開河魚能賣十文錢,有一次他們捕了一隻老鱉,賣出了一百文錢的價……
生活不那麽拮據了,一家人就搬離柴房,去城郊租了土房。
那地方離學館很遠,趙遷每四更起床,一路跑著去上學,從來沒遲到過。
他自嘲自己腳力非凡,都是從那時候練的。
家裏隻能供起他一個,他就晚上回來把白學的知識教給兩個弟弟。
後來趕上士族崛起,國家開始通過範圍考試遴選官員,他們三兄弟去試了一下,一試就中,特別是趙遷,直接被選到禦史大夫身邊工作……
趙太師心中慚愧,他以為老師教的知識都掌握了,回去教給弟弟們,效果卻打了折扣,看來自己不是個好老師!
博靈均歎了口氣——這可真不怨趙太師,學生的智商參差不齊,一個老師教出來:有的考上了清華,有的烤上了山藥,誰也莫得辦法呀!!
看了一下午,他對自己這個老師,有點兒佩服了!
不過還得好好觀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