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族篇與鮮卑篇

  與匈奴一起消失的還有一個民族。那便是我們上麵提到的揭族。廣義上來,它也是匈奴民族的一支,所以又叫做白種匈奴。其原本生活在阿富汗與中亞一帶,屬於歐羅巴人種,是東晉時期由匈奴引進到中原的。


  這一民族也是迅速崛起,擁有了顯赫的名聲。不過並非是什麽好名,他們以凶狠殘暴屠殺漢人而著稱。甚至像野獸一樣生吃人肉,行軍之時從不帶軍糧,而是抓獲大量的漢人俘虜用作軍糧,並給取了一個叫兩角羊的外號。使得中原人口迅速下降,使得諸多達官顯貴名門望族,被迫遷到長江以南,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但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揭族人首領石樂有一個養子叫冉文。此人身為漢人,不滿異族的暴行,領導人們進行反抗,頒布了曆史上著名的殺胡令。很快邊將敵人徹底擊潰,使得揭族人作為一個民族,徹底消亡於中曆史之中。


  相較於匈奴的長期盤踞,這一民族卻是曇花一現。雖然迅速崛起,卻以更快的時間迅速消亡。以至於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這個民族的存在,不了解他的由來過往。但從某種意義上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關於這一段民族的曆史充滿了血腥和暴力,是我們曆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他與現在流行的價值觀完全相反,以至於某些學者建議將這一段曆史徹底抹去。


  但我個人認為,對於這一段曆史,應當保持一個不刻意宣傳,不宣揚仇恨。但也不應當就此忘卻的態度。所謂居安思危,雖然現在是一個和平年代。但戰爭與毀滅的因素並非不存在。我們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但不是生在了一個和平的世界。隻有意識到生存環境,仍舊存在危險因素。才能更好的規避類似於那個黑暗時代的到來。


  以上所講的民族,不過是我國曆史上少數民族的一個番外。在匈奴這個民族消失後接替他的民族叫鮮卑族。鮮卑族起源於東湖,最早居住在我國的東北一帶。之後四處遷移,最後遍布了從中亞到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


  有人認為鮮卑這個民族屬於白種人,理由便是我國很多書籍上的記載鮮卑這個民族,很多人金發碧眼。毫無疑問這是典型的歐羅巴人種的特征。


  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內,主流觀點認為鮮卑的確屬於白種人。我國近年來對鮮卑留下來的墓葬發掘中,並沒有發現呈現歐羅巴人種特征的屍骨。這讓很多人都感到疑惑不解,難道是我們的祖先在欺騙我們嗎?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根據前蘇聯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居住在高緯度地區的蒙古人,很多也會呈現出金發碧眼的特征。一開始科學家也認為他們混合了歐洲人的基因所致。但深入研究發現並非如此。那些人體內承載的是純正的蒙古人基因,之所以呈現金發碧眼的特征,是高緯度地區的生活環境所至,

  根據以上的例子我們便可以明,為什麽曆史上聲稱鮮卑族金發碧眼,卻得不到相應的考古發掘證明,要知道蒙古人起源於東湖與鮮卑人有著極為相近的關係,所以生活在高緯度的鮮卑人,也會呈現出金發碧眼的特征,與匈奴這個民族一樣,鮮卑族也在我國曆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建立起了統一北方的政權,統治我國北方長達幾百年之久,更是深刻影響著以後的曆史發展。


  在鮮卑人建立的王朝中,創立了八柱國十六大將軍製度,形成了著名的關隆集團。隋朝的創立者楊堅與唐朝的創立者李淵,他們的祖先都是八柱國其中的一員。從當時楊家被賜性為普6盧。李家被賜姓為拓拔,便可見鮮卑無所不在的影響能力了。就連一代明君李世民,他的母親和結發妻子也都是鮮卑人,從這一點上來鮮卑族相較於匈奴,對我國曆史的影響更為巨大。。


  到這個民族的衰亡,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民族了,那個民族叫做柔然,是鮮卑人入住中原後統一北方草原的民族。這一民族與鮮卑進行了長達上百年的拉鋸戰爭,導致了鮮卑族的勢力大為衰弱,不得不啟用漢人作為士兵。


  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前,下到部隊兵卒,上到朝廷官員都以漢人為主了。所以才給楊堅順利改朝換代的條件。在這裏我們也有必要一下鮮卑族的老對手柔然這一民族的結局。事實上長期的拉鋸戰爭使得柔然也實力大損,最終被突厥一戰而亡,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統一草原時間最短的一個民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