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多倫多的中國媽媽> 第七章 合唱團訓練的同一時間

第七章 合唱團訓練的同一時間

  四個媽媽想聚在一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孩子們早上8點50上學,下午3點15分放學,媽媽們一天屬於自己的時間也隻有5個小時,走路、健身、跳舞、購物,親戚、朋友吃飯喝咖啡,等等,還有每周總要抽個時間去趟超市,特別是今年各家又忙著申請私校,報名、表格、針對不同私校要求填寫投其所好的各種自我介紹,麵試問題應答技巧,所以要大家都有空,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開學前就說要聚,開學了也還沒聚成。但是,在課後的各種補習或活動的時間,媽媽們還是能碰上。


  貝拉和艾瑪周二是合唱團的訓練,因為艾瑪明天有私校麵試,嗓子也有點不舒服,為了保證私校的麵試不出錯,所以請假了。


  貝拉媽媽讓貝拉放學簡單吃點東西,就一起乘地鐵去市中心(DownTown)。由地鐵換乘巴士,半個小時路程。


  貝拉來多倫多的第二年,元儷在網上Google到多倫多兒童合唱團,貝拉很順利的考入了。這是元儷認為來多倫多做的比較正確的一件事。當時貝拉英語還不過關,把她丟進純英語環境,一段時間下來,聽、說能力明顯提高不少。而且,貝拉有個好嗓子,唱歌是件快樂的事,現在貝拉也確實很開心每周的合唱團訓練,還交到了好朋友,兩個來自土耳其的同齡女孩,比較Close,還有一個看上去像印度裔的女孩。


  多倫多地鐵和巴士站,在很多站點換乘是連著的,下了地鐵不用出站,直接換乘巴士,不需再買票,一票製,如果再次換乘其它線路,隻需在機器上自己取一張換乘票,上車出示即可,單程換乘二小時有效。12歲以下兒童乘坐公交是免費的。


  合唱團基本是西人的環境,中國人隻寥寥幾人。通常貝拉媽媽都是送完貝拉,自己去附近的星巴克,找個臨窗的座位,看本書或者美劇什麽,也看看街景。去年9月,艾瑪加入了。艾瑪低一個級別,訓練時間比貝拉的級別晚半小時。


  元儷把貝拉送進去訓練,走到星巴克,隔著玻璃就看到有人向她招手,是合唱團一香港小朋友的媽媽。


  一個非常友善的香港媽媽,認識兩年,貝拉媽媽和她學會了很多,比如給孩子帶午飯的意大利麵和醬哪個牌子比較好吃,地鐵可以直接換乘巴士,以前都不知道可以這麽乘坐,每次是下了地鐵急急匆匆拉著貝拉步行約一公裏。


  元儷放下包和外套,買了杯美式。


  這是合唱團附近唯一的一家星巴克,好像總是一些固定的熟麵孔,元儷她們聊天的附近有位中年男人經常都能看見,座位距離她們很近。


  “貝拉媽媽,今天你比較晚”,香港媽媽微笑著說。


  “是的,同樣時間出門,今天地鐵有一段路程開的比較慢”,元儷坐下,麵帶微笑說:“見到你很高興”。這句話真是元儷發自內心的話,來多倫多三年多時間,從開始的一片茫然不知,到現在可以比較自如的生活,她從心裏感謝每一個遇到的人,向他們學到了很多。


  香港媽媽說,“我和群裏的補習老師見麵了,兩個小時的課,我們上了一個小時,太貴了,還是我自己回家給兒子輔導吧。”


  “是的,自己能輔導最好。這種一對一的輔導是比較貴。”貝拉媽媽同意。香港媽媽的兒子今年也申請了私校,多倫多一個著名男校,之前她想找個私校顧問給兒子輔導麵試,元儷拉她進了一個“多倫多頂級私校教育群”,群主就是做麵試輔導的老師。這老師原來是多倫多教育局下的公校老師,先是兼職做新留學生的英語輔導,後來兼做私校申請,再後來,現在辭了職,專職做私校申請和麵試輔導。


  仿佛一夜之間,私校變得炙手可熱。之前中國人說的話題是買房子,現在開口一聊就是私校,於是各種不同的私校微信公眾號,各種群,雨後春筍般湧現,私校中介,替代了房屋中介,儼然成為華人圈又一個新的熱門職業。據說當下行情,代理國內留學生申請加拿大私校,申請成功一個學生收15萬人民幣,申請不成功,收4萬人民幣。


  “麵試輔導,一小時65元(約350元人民幣),一次課兩小時,就約在茶館,老師開車急急忙忙趕到,心不在焉,手機看個不停,說的都是網上查得到的經驗”,香港媽媽說,“我們上了一小時,我跟老師說,今天就這樣吧,不要繼續了。老師說她忙得很,時間都約滿了,想輔導的學生現在都排不上。”香港媽媽很不理解的表情,“65塊錢沒學到什麽……這種輔導,還要排隊上這種課。為什麽現在中國人這麽有錢?完全不在乎錢。”


  聽到香港媽媽的話,元儷想起剛來的那年,一個ESL老師的疑問。ESL和LINC,是加拿大政府麵向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移民和公民學習英語而設立的英語培訓機構,新移民和一些剛到加拿大的、母語不是英語的人都會去學習一段時間,一方麵學習英語,了解加拿大的方方麵麵,另一方麵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可以結識朋友。那時元儷在ESL上英語課,意大利裔的老師有一天說,周末她回到她小時候居住的多倫多附近的小鎮,太多中國人!老的居民,她兒時的鄰居(白人)都搬走了,小鎮幾乎給中國人買下來了。


  “為什麽中國人這麽有錢?”


  當時那個班裏隻有兩個中國同學,另一個當時還不在。大家都看著元儷。


  疑惑中包含明顯的不友善。元儷很認真的回答:因為中國人在過去二十年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以她自己為例,做公司的十多年間,沒有什麽工作、休息之分,即使休息,腦子裏想的也是工作,用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每件事。


  “就好像你們遛狗、喝咖啡聊天、曬太陽度假的時候,中國人都在工作”——這是那天沒說出口的。


  這位香港媽媽當年中學畢業,來加拿大讀書,算起來二十多年了。現在和丈夫在多倫多最大的華人商城,可能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華人商城,太古廣場裏做電腦銷售和維護,這是大多數早期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的典型生活,餐飲、電器、電子產品,或者雜貨店,當然也有在銀行、公司工作,做醫生,做律師……總之是自食其力,賺錢過日子,雖然談不上富裕,但賺的收入夠生活,日子過得太太平平,直到這近五、六年間,越來越多的內地來的新移民,打破了這種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平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