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真正的老大
老大轉動拇指佩戴的玉扳指,對她這番氣惱的模樣擺出欣賞的模樣,“隻是讓她睡一會兒,你若肯與我在一起,日後隨我出入,我便放過你這幾位朋友,如何?”
閔若黎怒極反笑,黑白分明的眸遍布森冷,若目光可有殺傷力,早便將此頭發射成篩子。冷哼一聲,語氣極其輕蔑,“放人?我看你是在放屁,你當真有那般好心,便斷不會做出強搶民女之事,要殺要剮便痛快些!”
她氣勢如虹,氣焰囂張,便是站在不遠處候著的侍女亦朝她看來,將她仔細打量。
老大亦不惱火,心情愉悅地哈哈大笑,揮手示意身側之人,“說的好,將她帶走。”
夜九笙幾人皆是急切,漠洵出手與之對抗,他雖武力不足,卻打算再將身份挑明用來壓製。隻是幾人皆未來得及有所動作,便同時感到刺痛,旋即大腦眩暈,便沒了知覺。隻見幾人裸露在外的皮膚皆在不同位置被暗器銀針刺入皮膚,銀針淬了毒,立即便發揮作用。
閔若黎暴怒,罵了幾聲無濟於事,亦無力反抗船員的鉗製,被帶入上一層環境好些的房間。船員退出去,站在門外守著。
她為節省體力不再怒罵,而是摸向神筆,打算用此逃脫,再搬來官兵與之對抗。卻未摸到神筆,起身在身上尋找亦未找到,不由心急。確定神筆不在身上,靜下心回憶,適才逃跑時動作幅度較大,情急之下未曾留意是否有東西從身上掉落,想來便是那時丟了神筆。
正為丟失神筆而心急,房門推開,老大與他的婢女大步走進來,婢女將房門關上,便站在門口不遠處。
閔若黎立即戒備,餘光環視房間尋找可防身之物,瞥見老大在不遠處坐下來,疑惑地看向他,問道:“你們究竟是什麽人,為何拿了銀錢還不肯放我們離開,偏要行這等齷齪之事。”
老大視線在婢女身上掃了一眼,隨後看向她,“知道的越多,對你越沒有好處,你隻知道現在你們的人皆在我手上,若想活命便順從我,日後跟在我身邊,我定不會虧待你。”
她未考慮這話,亦未反駁,隻因注意力被他適才的異樣吸引,哪有主子回話之前先看向下人,且他似乎是條件反射的舉動。閔若黎回想適才的細節,心中愈發怪異,試探問道:“你不會虧待我,你身後之人允許你這樣做了嗎?”
說罷,與老大對視,餘光留意他身後婢女。
老大麵色有一瞬的愕然,餘光再次瞥向婢女,婢女亦詫異地看向她。從二人反應間,閔若黎便知自己猜測不錯,這兩人之間果真有貓膩,大膽問道:“若我猜得不錯,你身後之人是真主子,你不過是頂替他出麵的人,是或不是?”
男人氣勢弱了半截,嚐試反駁之時,婢女走來拍拍他肩膀,在他身邊坐下,爽快承認,“你說的不錯,他是我身邊的軍師。不過你怎會看得出,你不想著如何自保,卻將心思用來觀察我們二人誰人是主誰人是仆。”
閔若黎適才確有賭的成分,倘若二人因此殺人滅口,便無活路。但見她未惱火,反而興致勃勃詢問,便知自己賭對了,稍微平複心情,緩緩說道:“先前在下麵船艙,我便發覺異樣,抓我們下來之人見他並無恭敬,反而暗中對你點頭。適才他回答我之前亦下意識地看向你,這皆是積年累月養成的習慣所致。然而哪位主子會對下人如此,我便猜想是你們身份刻意調換了。”
其實還有最準確的一點便是二人氣場全然不同,頂替身份的“老大”並無統領這些惡徒的氣場。隻是這話容易得罪人,她識相的未明說。
薑瑜對她刮目相看,態度友好許多,豪爽地一揮手,拍拍身邊的凳子,“那樣的情況你竟可如此冷靜,細膩觀察,在下佩服。你過來坐吧,我們亦非惡人。”
閔若黎腦海中浮現秦染被帶走時的畫麵,對她此言不敢苟同,隻坐在不遠處與之小心周旋。在確保自己所言不容易引人懷疑之後,緩緩問道:“既非十惡不赦之人,為何今日來我們船上這般作為,你們究竟是什麽來路。”
旁邊被稱作軍師的男人有些顧忌,本欲打斷她的問話,被薑瑜阻止,“顧叔,這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用不著隱瞞。我們是這附近自發組織的盜賊,過往的商船、大戶人家的私船皆是我們的目標。不過我們向來隻為錢財,不害人命,待船到岸邊停下,便放你們離開。”
說罷,抬腳踩在旁邊的椅子上,氣勢張開,言行之間流露些許放蕩不羈的匪氣。
不害人命?此言卻與閔若黎認知不同,看出她性格直爽,便直言問道:“既是如此,為何我們身邊另一位女子被你的人行不軌之事。她是正經人家的姑娘,此事之後怕是無顏在活在世上。你們變相殺人,如何說不害人命。”
薑瑜驚愕片刻,拍桌子站起來,擼起袖子氣勢洶洶,怒罵道:“他娘的,又是誰管不住自己的獸欲!讓老娘逮著,拖去寨子裏喂豬!”
軍師反應平靜,顯然對此情形司空見慣。
見狀,閔若黎還在京城見到的女子皆端著姿態,大聲說話皆少見,這等張口便罵罵咧咧,舉止匪裏匪氣之人更從未有過。隻是即便此事她亦排斥,秦染被她的人帶走卻是事實,此時恐怕人已經遭難了。閔若黎抱有一線希望,急忙說道:“你可否派人去尋她回來,或許還可救下她性命。”
“快些派人去尋,盯緊下麵的人,不準對其他兩位姑娘動手。”薑瑜派出軍師,重新坐下來,難為情地撓了撓後腦,坦言承認,“此事責任在我,未管教好下麵的人,待找到那位姑娘,我想辦法時補償她。”
這話說得輕巧,那等毀滅性的傷害如何能補償。閔若黎自知是亡羊補牢,並未為秦染的事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