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雨十五年
大索下與格殺勿論的聖旨下達後,梁世宗這才開始了這次的大朝會,隻是有了這大索下的聖旨在前,一眾大臣在沒有弄清梁世宗意圖的情況下,一些事情根本就不敢上奏,如此一來,這次的大朝會很快就結束了。
散朝後,同一派係的大臣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思量梁世宗下達聖旨的用意,然後考慮如何操作才會對自己這方有利。
隨著事件的發酵,有些敏銳的人聯想到了欽監事件,也有一些管理京師人口的官員接到有解夢大師失蹤的報案……反正,到了最後,隨著種種線索的匯總以及宮中的道消息的傳來,大臣們終於差不多明了了梁世宗下那大索下聖旨的目的。
有人威脅到江山社稷以及皇帝,那麽這種事情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操作性。
如此一來,從京師到地方,各個派係或者不同利益團體就開始拿著“聖旨”的理由朝著敵對方勢力進行攻擊。不到半年時間,梁國就出現了幾百起的抄家滅族,更有那不知多少的人頭落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百姓因那道大索下的聖旨開始彷徨恐懼起來……更有甚至,為了活下去,他們直接就開始了落草為寇,開始與朝廷作對。
就這樣,一年,兩年,最後等梁世宗發現全國一片混亂以至於動搖了國本的時候,那已經是兩年半後了,後悔不跌的他立馬下旨停止大索下,可惜此時的國本早已動搖,他也是無力回……
又是三年後,梁世宗終於在悔恨加重病的雙重打擊下龍殯歸,同年太子梁中宗登基為帝。
梁中宗等基後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大赦下,除了那些被判了遇赦不赦的重犯外,梁國的所有監牢差不多都為之一空。
隨後的第二年裏,梁中宗又向梁國境內頒布了自己的罪己詔,在詔書裏他向全國人民悔過,懺悔自己在任太子時沒有及時的上書自己的父皇梁世宗,以阻止大索下事件的發生。
隨後自然就是為那些在大索下事件中受冤而死的人們平反,最後更是殺了不少那些拿著大索下做文章打擊異己的官員,也因此,梁中宗也贏得了不少民心。
梁中宗登基後辦的第三件事就是減免賦稅。
還是因為先帝梁世宗的大索下造成了國本動搖,登基後第三年的梁中宗在忠臣的建議下,借著為受冤人們的平反的勢頭,覺得下百姓吃了很多的苦頭,將今後三年的賦稅減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以讓百姓休養生息。
隨後的兩年內,梁中宗雖然不如梁國的開國皇帝那麽的雄才大略,卻也跟曆任的守成皇帝差不多,一直堅持修養民生的政策,使得國曆有了不少的回升。
又是一年後,此時的梁中宗已經在位五年了,這年梁國好似走了黴運,先是南方發生了洪水,不光淹沒了無數的良田,也衝毀了無數百姓的家園,梁中宗接到受災地區奏報後自然是下旨賑災,好不容易緩過了洪災,等到了下半年冬季的時候,梁國北方又出現了雪災,連綿將近一個月的大雪,不光將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作物凍死,自然也凍死了無數的平民……
等好不容易熬過多災多難的第五年時,梁國才有所回升的國力又一下差不多回到了梁中宗登基前,甚至因為兩次大災難的接連爆發,所死亡的人口比梁世宗在位時大索下死亡的人口更多,從而導致梁國的人力大降。
雖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是與梁國相鄰的其他各國卻不這樣想。
因為其他各國長時間都是處在戰亂征伐之中,他們的皇帝登基自然不可能與梁國的皇帝登基一樣,那可都是經過爾虞我詐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自然就更比守成的梁中宗更加的雄才大略。
如此一來,梁國第一次的國力大降的時候他們就因沒有抓住機會而懊惱不已,此番梁國接連的災害自然也就被他們刺探到了,從而周邊的幾個國家自然就想從梁國身上啃點肉吃,於是就聯合起來對梁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打仗就是打資源打經濟,雖然梁中宗為人中庸,可是再中庸的人被逼得惱怒的時候,那就是他要不計後果的前兆。
梁中宗也是一樣,在侵略戰爭被發動的前期,因為梁國沒有準備,自然被打得丟地丟城,武將的不作為以及戰略物資的無法及時送達成了戰敗的關鍵。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梁中宗直接就將前線的武將撤換問罪了一大批,隨後又提拔了大批在戰爭中表現優異的年輕將領;對於物資的匱乏以及不能及時送達,惱怒的梁中宗直接就將屠刀伸向了那些貪官汙吏豪門大族,因此被抄家罰沒以充做軍資的不在少數……
就是靠著這些,梁國最後終於又撐過了三年,與此同時,因為連續打了三年的仗,本來就比較弱的周邊鄰國也相繼出現了國力問題,最後都不得不派出使臣來梁國和談。
梁中宗登基第十年,這年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和談,梁國終於與周邊鄰國簽署了停戰協議,隨後為了回複民生互通有無,更是與相鄰的幾個國家都互通了邊境貿易。
整整十五年,從梁世宗下令大索下到梁中宗開通邊境貿易,梁國從中原最強大的國家幾經波折到風雨飄搖,梁國百姓經曆了太多太多的苦難……
嘩嘩嘩~
今夜梁國的南方地區又開始下起了瓢潑大雨,要是一般的農戶人家在這種氣下,要麽早就縮進被窩裏了,要麽就是一家人圍坐在灶台邊取著暖……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此時此刻的黃羽就是這例外中的一員!
抹了一把噴在臉上的人血,他隨手將手中的殺豬刀往旁邊一扔,然後就從燃著的灶台中拾出一段還在燃燒著的木柴將整個屋子點燃後,這才躥進了黑夜的雨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