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世民的期待
“父皇,三弟完完全全是瞎說!您的天下,四海升平,怎麽可能有災民?又怎麽可能有災民到京城?!”
楚王李寬冷厲嗬斥,在他看來,他這是維護了父皇的麵子。
而且李恪本就無能,斥責他,不會招的父皇記念。
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壓根不理李寬,繼續說道:“災民?詳細說說!”
“父皇……”
“朕在問恪兒話,你聽不懂嗎?!”
一聲怒斥,李寬隻得唯唯諾諾低頭道:“諾。”
回到李恪身旁,李寬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李恪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
“聖上,昨日我去京城之外,看見了數以百計的災民,幾乎都是從河北道跋涉而來。”
“其中不少,已經成了死屍滋生蒼蠅,由此可見已經來了不少時日,京中卻無一人負責。”
完整說出,李世民不由滿意的微微頷首。
京城有災民,才是別樣之處!
“那你…”話剛出口李世民反應過來,“那你們,都是朕的孩子,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雖然是問眾位皇子,但李世民目光始終放在李恪身上。
李恪既然發現問題。
想必應該有較為恰當的處理方案。
李承乾咬緊牙關,什麽災民,他才是太子,就算想處理方案為父皇分憂,也該是他先來才對!
想罷,李承乾率先開口:“父皇,兒臣以為,先安妥災民,開設粥廠,讓災民吃飽穿暖才能體現我大唐皇帝的愛民如子!”
其他人則是不敢開口,誰不懂言多必失的道理。
救濟災民。
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沿襲成叛亂甚至是造反!
更有甚的,餓的受不了投靠土匪,成了一方山頭的老大!
可以說。
這是一個大問題!
一個處理不當,造就無窮後患的問題!
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答案並不認同,如果隻要這大唐明麵光鮮亮麗,他身為皇帝,萬法不止!
如何讓百姓吃飽穿暖,免受饑荒。
才是他想問的!
而且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
而是三個。
第一,如何妥善安置災民。
第二,大災如何處理。
第三,為何災民在天子腳下,卻無法進城,誰的過錯?
三問,答出來者,實乃天下大臣之才!
而此刻,皇帝群內。
李恪前世研讀過曆史,每個朝代都飽經戰事和大災,這些皇帝作為各自時代的最精,更是親曆者,李恪想聽聽這些皇帝當時如何處理。
劉徹:“究其原因,病災隔絕,饑荒分糧。”
楊堅:“上下徹查,按事分治,安撫災民。”
趙匡胤:“給予田補,減免稅收,府吏舍民。”
忽必烈:“控糧補給,縱觀大局,謹防再生。”
朱元璋:“災時官罪,抑商養民,醫院利民。”
乾隆:“重治農業,恤商濟民,發放災銀。”
每個皇帝齊整的十二字,道盡他們所處時期的賑災方針。
無一不是官民結合,盡管賑災手段不同,皇帝們都明白,如果官不廉潔,這災,再怎麽賑都沒用!
這才是重點!
李恪幹脆沒問嬴政,他的回答不難猜。
殺!
殺誰??
貪官汙吏!
賑災款項貪末者,不殺他一人,誅殺其九族,留任放至戰場,用生命贖罪!
總結下來,無非就是查明,撥款,減稅,建設福利組織,重建百姓農田,再次形成農業循環!
也唯有如此。
才能盡可能減少,天下大災時百姓的饑荒!
至於商賈,李恪認為,在唐朝,用朱元璋的抑商方針最為合適!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一人富則濟天下!
大唐政策讓商賈賺的盆滿缽滿,若是大災時不肯拿錢出來,豈不是白吃白喝?
不從的商賈,直接抄家罰沒!以雷厲風行之手段,行達濟天下之事!
李恪又想到了以前一部經典影視劇,裏頭和珅辦過一件事。
拿家畜吃的糠,拿去給災民填肚子。
還有一句血淋淋的話。
【災民?災民還能算人嗎?】
隻有糠這種畜生吃的東西,才不會被那官員層層搜刮,才能真正流落到百姓的肚子裏去!
李世民看著低頭的眾位皇子,失望的說不出話。
不說皇帝寶位,就說王位。
有了屬於自己的封地,卻連賑災這種利民之事都辦不好。
如何讓李世民放心?!
目光再次盯上李恪,李世民沒打算讓李恪說出讓他滿意的回答,無奈道:
“李恪,你可有見解?”
“此事你預知,想必心裏早有應對之法了吧?說!說對了朕免去你玩世不恭的懲罰,說錯了朕也不怪你!”
李恪還在思考,眼下直接脫口而出:“此事解法詳細,恕我一時半會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