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
待兵馬布置好了之後,身穿角巾葛衣的明福親王在明福親王府儀衛司正儀衛的帶領下坐在轎子裏的臥榻之上,朝武英殿方向走來。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並沒有讓侍衛抬轎子入武英殿?而是很謙虛的落轎走下來,推說自己未攜宮眷一人,怎可拋棄妻妾獨自入宮?並準備去浙江承宣布政司避難。
此舉頗為反常路過的大臣們見到福親王的轎子,在聽到福親王殿下的發言,都有些驚訝不已!一些害怕失算的大臣們就跪下來力勸他不要離開應天府,畢竟隻要他一走那麽明潞閔親王:朱常淓,勢必就要得權登基,這樣東林黨派係可就要高興了。
當然這也是明鳳陽總督不願意看到的,辛辛苦苦準備那麽多豈能成為泡影?而且他身邊的明福親王府儀衛司正儀衛也是希望福親王殿下登基的,故此他也勸阻道“福親王殿下若有疑慮,末將願意接王妃入宮。”
這話一出明福親王立馬就沉默了!
正好此時有明南直隸監察禦史:郭維經、明誠意伯:劉孔昭、明司禮太監秉筆太監:韓讚周,一行人走過來向福親王殿下行禮,並迎接他入遊走皇城去祭拜明太祖洪武高皇帝陛下的「孝陵」以及明懿文皇太子殿下孝康皇帝:朱標,的「東陵」。
明福親王率先騎馬走在前麵,從三山門環城向東出皇城先入太廟祭拜明孝陵,下馬入內焚香叩首跪拜太祖高皇帝陛下,並暗自許下心願祈求保佑自己能夠順利登基,替父王報仇鏟除流寇軍隊。
之後又去東陵畢恭畢敬的朝拜明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帝,視為向群臣表率自己能擔大任的賢明之舉,祭拜完之後又經朝陽門入皇城在進東華門,謁奉先殿在從西華門出。
走了一圈之後明福親王覺得這應天府南京城的皇城還是比較氣派的,比起曾經的河南承宣布政司河南府洛陽縣的福親王府,算是非常華麗大氣的了,尤其是南京城內守備府的宮殿更是尊貴。
這讓明福親王忍不住下令道“孤王,如今馬上就要為監國了,可依舊沒有自己的寢宮,整日住驛站恐怕尤為不妥?”
不理解其意的明鳳陽總督就自已做主提議道“不如殿下就來下官府中居住吧!願騰出上房給福親王殿下當寢殿。”
然而他卻滿不在意地說“總督大人的心意,孤王心領了!但孤王覺得這守備府不錯,不如就當孤王的行宮吧!”
得知福親王殿下喜歡守備府,文武百官們自然是不敢阻攔,隻得默默同意並下令為福親王殿下入住寢殿接風。
另一邊準備好行李的大順帝換上了紮甲白色披風,他來到外朝左右掖門的鼓樓上觀望遠處,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
這一幕恰好被大順丞相發現了,便走過來行禮還詢問道“臣,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在此所慮何事啊?”
見到是丞相來了大順帝就打算把心事跟他說說,他說道“聚明啊!實不相瞞朕自一片石大戰撤下來之後軍力不損!京畿駐軍要麽成為地痞流氓,要麽慘遭疫情蹂躪已經墮落了!光靠這樣的軍隊怕是抵擋不住吳三桂關寧鐵騎的進攻,眼下薊州鎮方麵的軍隊已是朕大順在北方最後的一道屏障,一旦被滅京畿將無險可守!”
了解大順帝內心所思所想的大順丞相,當即提出一個請求?
那就是遷都西京,畢竟這可是大順帝包括絕大多數順軍將士們的想法,畢竟這北直隸京畿地區再好,那也沒有他們自己的家鄉陝西承宣布政司好,而且大順帝從北伐中原以來也一直對西京念念不忘,多次想要班師回去。
如今這話被自己的心腹之人提出,大順帝自然是很感動的,可他卻不能光明正大的同意遷都西京,因為這樣做無疑於是放棄北直隸京畿逃跑,不僅會給大順政權帶來不利!還會給自己留下千古罵名。
於是大順帝逆向思考了一下,他認為要是自己以去西京整頓軍務為由,趁機收拾西夷(和碩特部蒙古)畢竟之前和碩特部蒙古人有入侵陝西行都司西寧衛的戰報,現在正好以此為由出征討伐。
為防止朝中大臣們反對這個計劃,大順帝連忙讓大順錦衣衛隊前去召集京畿各地的文武百官們開會商議此事。
午時敦牂(萬物盛壯)京畿百官們換上了各自的朝服進入紫禁城午門,剛要走左右掖門就被大順南北鎮撫司錦衣衛左都督:駱養性,給攔下來要求眾臣移駕去武英殿內?
因為大順帝想在此宣布西遷之事,之所以派了投降的前明錦衣衛左都督,那是為了繼續威懾朝臣,以及發布自己皇帝權利的象征。
百官們也知道李賊這是給他們下馬威,也就老實的去了武英殿等候。
一柱香過後京畿地區的前明投降官員以及各地投降官員和大順帝國文臣武將都到齊之後,大順帝就如願而至上台發言了,他坐在龍椅上首先咳嗽了兩聲道“朕昨日夜觀天象發現紫微星隕落!於王道不詳帝位不穩,又聽聞西部有韃靼土默特人入侵陝西行都司西寧衛,所以朕打算派兵去教訓這群夷狄。”
然而這句話無疑是想轉移陣地,文武百官們也都看出來了,首席站著的大順丞相環顧四周發現沒有大臣反對?
這才鬥膽上前提議道“陛下,既然夷狄如此囂張不把我天朝上國放在眼裏,那陛下何不親自禦駕親征,平定戰亂以示我朝威嚴呢?”
眾臣們聽到這句話之後都有些驚訝!就連大順的文臣武將們都認為此舉,不是讓陛下西遷嗎?
而且北伐大軍雖然占領中原但是實力根本就不穩,一旦西遷豈不是給了前明官員以及複興大明的文人,乃至追殺過來的吳三桂機會了嗎?
不過眼下京畿地區的順軍士兵,軍紀惡劣是得好好管束一下了!否則時間一久惹得兵變就不好了!再加上疫情在京畿橫行,而最好的管束莫過於是直接調走,畢竟都是土匪、山賊出身根本沒幾個人識字懂禮儀,所以大順文臣武將方麵反對的人比較少。
隻有大順右營製將軍:李岩,大順軍師:宋獻策,大順吏部尚書:喻上猷,等人站出來抗議道“陛下,夷狄入侵西寧衛事大,而禦駕親征問題是大,首先帝王親征必先立監國或者皇太子,而陛下……。”
話還沒說完大順帝就有些惱火了!他直接拍案起身大罵道“放肆!朕的江山朕做主,今日夷狄入侵朕不去解決,他日東虜扣關,那朕豈不是得俯首稱臣?”
然而沒有聽出大順帝心意的抗議朝臣們,依舊開口道“可是陛下…。”
這下直接就被大順帝給封口了!他揮動常服袖子說道“愛卿不必多言!朕此次出征又不是不回來了。”
正好大殿下的大順汝侯雖然帶傷
但也提出道“如此甚好,布穀正好去會會那西夷。”
說著他還忍住疼痛抬了一下手臂,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他這是去避難的,畢竟吳三桂南下第一個追殺的就是他,誰讓劉汝侯搶了人家的小妾陳圓圓呢!
除此之外前明官員們也看到了流寇將要撤離的動機,所以他們都沒有開口說話,都巴不得流寇早早撤離,因為之前的拷打追餉之事,鬧得滿城風雨,使得前明官員們對大順朝廷特別的不友好。
眼看兩邊大臣們都沒什麽意見,大順帝也就爽快的發話了,他下令以大順都督、大順兵部尚書為先鋒在前開路,其次諸侯伯爵們帶著各營中翼,自己則殿後準備即刻出發撤離紫禁城。
為了不讓前明官員們猜忌,他隻是留下來幾個芝麻綠豆大的,不起眼官員作為大順帝國留守京畿的駐守,至於兵力幾乎全部撤走,隻剩下部分原來的大明京軍三大營老弱殘兵!與親軍二十六衛指揮使司駐軍。
全部準備妥當之後大順帝再次換上了紮甲披風,騎上戰馬他最後一眼看著紫禁城**聳立的宮殿,並讓士兵帶上自己的皇後送入車架內。
走之前他不由得感歎人生竟然無此短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京才42日龍位都還沒坐熱就要走了,他很是舍不得但又不得不走,因為關寧鐵騎隨時可能攻到京城。
這時有士兵來向大順帝匯報道“啟稟陛下,我軍已經裝載糧食、器械完畢,各營將領也都帶著士兵拔營出發,從宮中內簾所統計戶部庫銀有;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庫還發現有五百兩錠金,刻有永樂字樣應該是前明官員留下來的?部分珠寶器物還未登記!不過戶部為了方便已經鑄成了一個銅像押運上車了。”
得知此次拷打追餉搜出這麽多銀兩珠寶,著實讓大順帝嚇了一跳,他心想;若是大明先帝能有此財物,恐怕自己到不了京城就被明軍打散兵敗了,更別說入紫禁城登基了!怕是北直隸都看不到?
如今他卻要走了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念想?
那就是想要把京城的繁華宮殿全部帶到西京城去,畢竟眼下這些都是他的,可是這麽大的宮殿哪能說搬走就搬走的啊?所以為了自己的私心,自己留不住的別人也別想留住這句話,而對京城痛下殺手!
他竟然喪心病狂的下令士兵們在走之前,以火炮營為後隊把一片石大戰中留下來的炮彈全部裝填進炮口。
待自己的禦駕出京城之後,順軍火炮營們就列隊在外城廣寧門一裏外,架起了三十五門紅衣大炮,炮口一致對向京城方向。
在搖旗官的一聲令下,所有順軍火炮手們統一放下火把點燃引線,(咚、咚、咚、咚、咚)宛如滾燙般黑鐵的實心炮彈,一發發炸向京畿四城的宮門城牆上。
守城士兵們不知所措?隻得跑下堡壘暫避炮火,京軍三大營、親軍二十六衛指揮使司以及留下來的前明官員們,聽到炮火聲後慌張得各自跑去安全的地方避難,混亂中被炮彈炸死的也有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