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
人煙罕至的巴山,一支長達數十里的隊伍正在艱難翻爬。
腳下這條道路是秦時便修建的小道,唐宋時曾有開拓,但因此道位於巴山境內,沿途有不少險峻,故而千百年下來,這條道路最狹窄也僅是能容一輛馬車通過。有些地段更是類似棧道,通行極度困難。
自古,陝西入四川主要是三條道路,一是金牛道,二是荔枝道,三是米倉道。
金牛道便是世人常說的蜀道,此道須經劍門關,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蜀中別是一乾坤」一說。
順軍現在走的這條道是荔枝道,此道在唐時因為荔枝的運送變得極為興盛,所謂「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
安史之亂以後,荔枝道逐漸衰落,明洪武初期朝廷大力整修金牛道,沿途遍設官驛,漸漸的金牛道便成了陝西入川首選,荔枝道與米倉道慢慢沒落。
不過沿途風景卻是令人稱讚,崇禎年間南直隸有一文人徐霞客曾沿荔枝道遊歷,將所見聞的巴蜀山水風貌一一化為文字寫入其作之中。
決定遵高太后之命,奉妹夫淮侯陸文宗為大順監國闖王后,李過同高一功自是謹奉監國闖王命令率部北歸。二人先是率部從夔州大寧、大昌一帶西進至萬源縣,爾後開始穿巴山往漢中行進。
這條路也是當初西路軍入川道路,沒有走金牛道的原因是金牛道四川部分在保寧,而當時駐守保寧的是明朝降將馬科,李過他們擔心馬科會叛變,故而選擇從漢中的鎮巴走荔枝道入川。
誰曾想駐守漢中的賀珍等人早已降清,當西路軍將士行進鎮巴以北清涼川時遭到賀珍部的伏擊,損失慘重。衝出賀部伏擊圈后,西路軍便從鹽場關穿越巴山進入四川。
賀珍在西路軍入川之後立即派兵堵死了鹽場關隘,防止西路軍再次殺出。這鹽場關乃是荔枝道一重要關卡,只需千餘軍士就能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效。
西路軍要重新北歸入陝,首先必要鹽場關放行。否則,缺少器械及糧草的西路軍根本不可能在巴山中堅持多久。
李過他們是在六月十七到達萬源的,爾後一直駐留在萬源,因為他們要等侯漢中賀珍等人是否重新歸順的消息。
在此之前,入川傳高太后諭令及闖王監國諭令的中營右威武將軍李友提前返回,當時西安的監國闖王已率部至漢中與賀珍接觸。
李友返回漢中時還帶了李過、高一功等人寫給賀珍的書信,信中自是李過等絕不追究前番賀珍伏擊的保證。
等待了四天後,漢中方面傳來好消息,監國闖王陸文宗親至漢中勸降賀珍等人,現漢中四將決定重新歸順,願奉新闖王之命北上抗韃。與此同時,駐防在鎮巴、鹽場關的賀部接到通知,開關迎接西路軍將士北歸。
消息一到,已是等得心急的李過等立即命大軍啟程前往漢中。
為了儘快通過狹窄的荔枝道,西路軍將在夔州境內繳獲的明軍大輜重全部拋棄,攜帶本就不多的糧草穿越巴山。
歷經三日之後,大軍於群山中穿行百里,終是來到了漢中地界。
「老虎,前面就是鹽場關了!」
郝搖旗手中拿的是一根折斷的旗杆,但旗杆上的「順」字大旗卻依舊隨風招展。
李過、高一功、黨守素、王進才等西路軍將領一個接一個的爬上赫搖旗所站的巨石之上,望著遠處的鹽場關,眾人心中既是激動又是酸澀。
激動的是千難萬難,他們這幫人終於能夠再回故土。
酸澀的是,這一次回來很多並肩作戰的戰友再也見不著了。
而闖王也不在人世。
「派人過去查探清楚。」
高一功為人持重,生怕鹽場關那裡有變故,便吩咐親兵隊長帶一隊人過去叩關。
正當這親兵隊長帶人奔出半里地時,前方的鹽場關忽的有歡呼聲響起,繼而關門大開,無數軍士從關中湧出,向著對面的西路軍將士們搖旗歡呼。
更有無數士卒用扁擔挑著早就備好的肉湯和饅頭來到關外,順著山道一一擺開。
李過看了眼高一功,後者鼻子微酸,輕輕點頭。
李過揮臂面朝身後長長的隊伍,喊了一聲:「弟兄們,回家了!」
「回家了,回家了!」
回家的歡呼聲從巴山的北端往南端一波波傳遞著,聽到聲音的西路軍將士們哪怕再疲憊再累,也瞬間精神抖擻,加快腳步往故鄉所在急步奔去。
鹽場關前的歡呼聲突然為之一靜。
這陡然的變化讓奔走在前面的郝搖旗下意識停住腳步,有些緊張的將手中的半截旗杆牢牢握住,目光戒備的看向前方。
關門前列隊歡迎西路軍將士回鄉的士卒們沒有動,他們的手中連兵器也沒有。
盛肉湯和饅頭的大桶也依舊靜靜的擺在山道邊,關門上綉有「順」字的旗幟也沒有突然被撤下。
洞開的鹽場關大門更是沒有被合上,裡面源源不斷的走出一批又一批甲衣齊全的將領們。
關前的人潮自覺向兩側散去,一匹駿馬沖關而出,馬上的騎士白衣白帽,在烈日的映照下勒韁前行。
「吁!」
奔出二三里后,白衣騎士猛的勒韁立馬,爾後飛身躍下,箭步奔向當面衣衫襤褸的西路軍將士。
郝搖旗愣住,不知這白衣騎士是何人。
郝身邊的西路軍將士們也困惑的望著那白衣騎士,因為那白衣騎士看向他們的目光是那麼的激動,是那麼的友善,是那麼的渴望,是那麼的親切……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這人,被那魯地無知小兒喚作「陸四天王」的大順監國闖王陸文宗。
「老郝,是闖王!」
中營右威武將軍李友縱馬過來,揚聲一叫。
闖王?
郝搖旗怔住,將士們怔住:這白衣騎士就是他們的新闖王?
短暫的驚詫之後,這位順軍大將突然跪倒在白衣騎士面前,以那特有的陝西腔喊道:「郝搖旗見過闖王,闖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