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雪姬之死,段柳結怨
玄清問道:“那你們是怎麽停手的?不會有人受傷了吧?”
“那倒沒有。”段天涯說,“我們當時打著打著,我很好奇她是誰,而她同時也在好奇我是誰,於是我們打的過程中,用劍挑下了彼此的幻劍看出了彼此,真的是造化弄人。”
“那石原豈不是跑了,你後來怎麽殺的?”上官海棠問道。
段天涯回答道:“我當時告訴她我是為了學習幻劍,才來殺石原的,雪姬同意放我過去,但是要我學習完幻劍便和她遠走高飛。而我正有此意,於是她刺了自己一劍便讓我過去了,我追上了石原,並且成功的將他給殺了。”
雲羅郡主問道:“那你怎麽和柳生家產生這麽大的恩怨的?”
段天涯說道:“接下來就是了。刺殺完石原,我便向眠狂前輩學習起了幻劍。而十兵衛並沒有放棄,但是眠狂前輩對他的態度越來越差,又一次還將他打傷。但他並沒有放棄。”
“他的手下給了出了一個主意,因為眠狂前輩經常會摘路邊的果子吃,於是他們便向果子上撒了一種無色無味的藥,如果沒有解藥便會發狂,最後死去。眠狂前輩果然吃了果子,也中毒了,十兵衛以此為威脅,讓前輩傳他幻劍。”
雲羅郡主憤憤的說道:“太卑鄙了,這個十兵衛真的太狠毒了。”
段天涯點了點頭,說道:“當時眠狂前輩寧死不屈,還罵了十兵衛一頓,然後十兵衛把他給殺了。而我這個時候剛剛看到,於是我很憤怒的去殺十兵衛,我和他打了好幾十個回合,都沒有傷到他。”
玄清問道:“你不是學習了幻劍劍法了嗎?怎麽可能打不過他呢?”
段天涯說道:“眠狂前輩交代過我,幻劍不能用來殺東瀛的人。可是我不用幻劍還真是傷不了他,於是我就用了幻劍,將他砍傷,然後再講他一劍刺死,並且將他扔下了旁邊的懸崖。”
“當日恰巧是柳生但馬守有個宴會,久等十兵衛都不回來,聽手下說是找眠狂四郎學習幻劍去了,便派所有府兵去找。很快便在懸崖下發現了十兵衛的屍體,經過驗屍,得知是被中土的精鋼軟劍所傷,而且傷痕是幻劍劍法留下的。”
玄清問道:“那也不能斷定是你殺的人呢,你當時不是叫瀧澤一郎嘛。”
段天涯說道:“但紙裏包不住火,剛開始是這樣的,十兵衛的那個手下說學習眠狂四郎的幻劍劍法的是一個叫段天涯的漢人。那天,柳生但馬守讓全家人對著十兵衛的棺材發誓,一定將段天涯碎屍萬段,而雪姬知道我就是段天涯,於是說不出口。”
“於是便懷疑她認識那個叫段天涯的人,而我當時殺完十兵衛後,找伊賀師父說明了情況,師父告訴我得回中原找神侯去,方能逃過這一劫。於是我就想起了當時和雪姬的約定,深夜給雪姬送了一封信。”
“那封信是不是被柳生但馬守發現了?”上官海棠問道。
“是這樣的”,段天涯回答道:“柳生但馬守先查了一次房,雪姬將信藏了起來,但是柳生逼著雪姬發誓,要殺我。雪姬無奈,發誓了。當她以為她父親走了之後,便放心的看我的信,結果柳生但馬守又來一個回馬槍,得知瀧澤一郎就是段天涯。”
“然後雪姬就被關了起來,柳生但馬守逼著雪姬給我寫信說同意私奔,想誘我上鉤。她的妹妹想到了辦法,讓雪姬假裝答應,然後裝瘋,柳生等放鬆警戒之後,她妹妹飄絮再來送信。”
“你們是怎麽約定的?”雲羅郡主問道。
段天涯頓了頓說道:“飄絮說柳生但馬守後日會有事情出去,那個時候是最佳的逃跑時間。於是我便寫了一封信,相約後天一起私奔回中原。但是她的妹妹告訴我和小林師弟,雪姬不一定會同意的,如果同意的話,就在家中放煙花,我們兩個就來相約的地方,一起私奔。”
“到了那一天,我和小林師弟早早的在那坐橋上等待著,到了傍晚時分,雪姬家裏果然響起了煙花,於是我們兩個便攜手一起私奔了。”段天涯說著,不過臉色有些不太好。
玄清問道:“那雪姬是如何死的?”
段天涯表情變得更加的悲傷,接著說道:“我和她一起私奔了之後,一直跑著,一路上沒敢停歇,到了第二天白天,我們到了一座雪山上。我想這都到這裏了,我和雪姬應該可以平安回到中原,然後過屬於我們的日子。”
“可是我還是小看了柳生但馬守,他料定昨日他出門之後,我和雪姬必然會有行動,於是便在任務結束後便奔著這裏追來。而且比我們先到那裏,早已經埋伏好了,就等著我們兩個自投羅網。”
“當我們到了之後,柳生但馬守走了出來,雪姬苦苦哀求著,讓柳生放過我們。但是畢竟十兵衛他唯一的兒子被我殺死,所以柳生但馬守不但不放我們,而且還要勸雪姬回到他身邊,並且一起將我殺死。”
“我和雪姬看談判沒有用之後,便想著一起打敗柳生但馬守,然後逃跑。於是我們三個人便打了起來,畢竟他是雪姬的父親,是柳生家主柳生但馬守,而且我並不沒有用幻劍,雪姬也不願意下狠手。所以很快我們兩個便占了弱勢。”
“打到最後,戰鬥就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柳生但馬守用他的最強一劍刺向了我,這一劍沒人可以擋住,而我也刺向柳生但馬守一劍,隻不過沒他的強。雪姬看出了父親的這一劍,知道如果刺中我,我就必死無疑,於是替我擋下了哪一劍。”
說到這裏段天涯緩了一下,接著說道“結果就是我重傷了柳生但馬守,而他將,將雪姬給一劍刺殺了。到了這最後關頭,雪姬還是選擇了一命換命,將我救了下了,我也成功回來了。不過我一生最愛的人留在了東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