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魯國成了香餑餑 (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年)
在中原爭霸賽的“戰爭拉鋸區”內,之前基本都是晉國的小弟們,現在倒好,被楚國趁著晉國的登基內亂,開始了“北上的手段”,一下子,這些小弟們都被楚國又征服了過去。
國際形勢的情節,發生了大逆轉。
這是中原霸主晉國所不能容忍的。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處於中原拉鋸去東側的魯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若是魯國在被楚國爭取過去,那麽,晉國基本上就是光杆司令了。所以,原先暫時還處在拉鋸去邊緣的魯國,就成為晉國和楚國,甚至於是秦國,所競相爭取的對象了。
魯國此時成了香餑餑。
所以,這時候的楚國和晉國,甚至於還包括秦國,紛紛向魯國發出了橄欖枝。
魯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的地位一下子飆升了,麵對各位大國的紛紛示好的舉動,竟然讓魯國頓時飄飄欲仙,一幅大國,玉樹臨風的樣子了,讓我們還是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慢慢的來說吧。
魯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冬天,十一月,初一。
魯文公的奶奶成風夫人去世了,這其實應該是一個很普通不過的喪事了,生老病死,自古就是人之常情,況且是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不至於搞的大張旗鼓。
但是,魯國這個老奶奶的死,剛好就發生在晉、楚這兩個對手,在拚命爭奪中原諸侯的這個階段中,老人死的太是時候了,機會太好了。於是,這次魯國老奶奶的死,就變成了與魯國搞好關係的最好借口。
晉國和魯國,是傳統的良好盟友的關係,無論是魯文公的奶奶死了,還是晉國的晉襄公死了,雙方都互有往來,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現在更是要這樣做了,可是——
魯文公七年,晉國趙盾在“扈地”舉行了晉靈公上位後第一次的諸侯會盟,其實就是向諸侯通告一下,晉國新君已經上位,中原友好聯盟的舵主,已經換成晉國這個高貴的小孩了,但是,請各位注意,晉國目前暫時由我趙盾說了算,也就是說,中原聯盟體係中,也是暫時我趙盾說了算。
這樣的大會,諸侯們都要參加。
魯國也要參加,但是魯國國君魯文公晚到了,在古代的那個交通狀態下,從山東到山西,長途跋涉,山山水水,時間很難估算準確,要是再碰上天氣原因,就更不好說了,魯君遲到,估計是交通路上出了什麽意外的狀況。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就是晚到了嗎!
人家魯君風塵仆仆的樣子,說明魯國還是願意在中原這個聯盟體係裏麵的,但是,趙盾有些不仗義了,他認為魯國是有意怠慢晉國,有意的怠慢他趙盾,晉國為了這點小事開始對魯國不依不饒了。
在第二年,魯文公八年,晉國的趙盾竟然帶著兵來討伐魯國了。其實,在那個“春秋”的年代裏麵,我們完全可以抱著這樣的一個觀點來看“討伐”的問題,大可不必把“討伐”看的那麽的嚴重。那個時候的討伐,經常是出兵而不戰鬥,就是耀武揚威的裝裝樣子,當然也是當時的一種政治態度的表達方式,企圖通過這種“討伐”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一種不滿或者看法。
存在不友好或譴責問題,國家之間,都可以用“討伐”的形式來處理,其實就是一個武力形象的展示。
就因為這次盟會,魯文公遲到了,後果很嚴重。
晉國的趙盾向魯國玩起了形象展示,就是為了表示對去年會盟的時候,魯國晚到的不滿。
魯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魯國當然要給這個新任的小大哥這個麵子了,於是派出了魯國重要的大臣公子遂,與趙盾在“衡雍”見麵,並且進行了會盟。
晉國和魯國,算是“友好”的再次鞏固了兩國的“階級友情”。
這個事情,當然被楚國和秦國看的一清二楚,你晉國這樣為了拉攏魯國,不惜一切代價,胡蘿卜加大棒,打一下,再給個甜棗,看來我們也可以對魯國進行新的外交攻勢,不一定非要刀兵相見。
魯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秋天,楚國在收降了鄭國、宋國、陳國、蔡國等一班小弟後,楚國就派了原令尹子文的兒子子越椒(伯棼),到魯國去展開友好訪問,一來搞好關係,二來挑撥一下魯國與晉國的關係,三來也向魯國通報一下目前的國際局勢,希望兩國能夠走到一起。
這個機會本來把握的很好,楚國看問題很準。
但是,這個出使的子越椒,卻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外交人才,一盤好棋,竟然讓他給下臭了。在目前楚國局麵大好的形勢下,楚國的有些大臣開始目中無人了,這裏麵就包括子越椒,他可能錯誤的理解了這次楚國派他出訪魯國的真正意味,認為楚國很強大,竟然在這次出訪魯國期間,態度表現的很傲慢。
你想想,魯國是當時最有文化的國家,楚國是沒有文化的南蠻,楚國使臣在當時最有文化的國家,表現出傲慢,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這不是“土流氓”的表現嗎。
魯國肯定心裏想,既然你楚國的使臣這樣瞧不起魯國,又何必派這個大臣來魯國出訪,看樣子,兩國之間下戰書,也不過這個樣子,除非楚國真的是來魯國下戰書。
否則,無故的傲慢,就等於是全盤否定了這次出訪的目的,楚國安排人員不當,這個大臣子越椒,是不是腦子也有毛病,要不真的就是沒有文化,空有一個貴族的名分而已。
所以,魯國的大臣叔仲惠伯就說:
“這個人,不靠譜,肯定會使他們若敖氏宗族遭到滅亡,對待他的先君,他也會如此傲慢的,神,是不會保佑他的。”
楚國向魯國示好的行動,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楚國主動的和魯國表示友好行動,當然瞞不過秦國,秦國一看,魯國確實是一顆重要的棋子,晉國和楚國都在行動,我們秦國也也不能閑著。因為,他們秦國和晉國已經成為了一對死敵冤家,搞好與對手的盟邦的友好關係,也是一種政治上的儲備。
但是,秦國好像是沒有與魯國交往的借口,一來:自己秦國和魯國相隔十萬八千裏,距離太遠,很少利益衝突;二來:秦國現在還沒有進軍中原,與魯國沒有友好關係,到底找個什麽借口呢?
於是,秦人就想起了魯國已經死了快六年的老奶奶了,這就是,為什說要說奶奶的死的時間很重要的原因。
魯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秋天。
秦國派人來送早已經死了的魯僖公和成風夫人的喪葬衣衾。
在過去古時候來說,諸侯之間,隻要是死了親人,相互送一些喪葬的物品,是符合當時禮製的,也是符合外交規範的。但是,這次秦國的表示,是在魯文公的爸爸魯僖公死了十年,以及成風夫人死了六年之後,才來送喪葬的禮物,確實有些不合時機,時間有點長。
但是,無論如何,這畢竟是國家之間的交往,必須要記載下來的。
其實,剛才已經說過了,秦國就是找一個借口和魯國套近乎罷了。
為什麽秦國要和魯國套近乎,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秦國想幹什麽?道理很簡單。因為,秦國要和晉國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