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183章 晉楚講和的:弭兵會盟(魯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四年)

第183章 晉楚講和的:弭兵會盟(魯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四年)

  晉國和楚國已經出現了息兵罷戰的萌芽。


  魯國的魯成公,一看形式變化這樣的快,自己的腦子都快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之前,魯國就和楚國的關係並不是很壞,隻不過因為楚莊王的突然死亡,才讓魯國沒能和楚國結成盟,轉而投向了晉國。


  現在晉國要和楚國結盟了。


  於是魯成公就親自到晉國進行工作上的訪問,企圖探聽一下情況,也算為以後魯國的發展方向製定一個政策。


  誰知道,魯成公很倒黴,剛到晉國的時候,就碰上晉景公離奇的死亡了,於是,工作不能進行了,晉國也暫時的不讓魯成公離開,魯成公隻能參加晉景公的喪禮,可是當時的諸侯國國君都沒有來參加喪禮的,隻有魯國國君一個有身份的人,剛巧碰上了這個事件,這樣一來,就更讓魯國感到十分的恥辱。


  好在,魯成公十一年的春天,晉國讓魯成公離開了,這也是因為魯國魯成公強烈的要求和晉國結盟的結果,之前,晉國一直以為魯國和楚國關係很好,這樣晉國就放心了。


  於是,在這一年中,晉國積極的派遣了大臣前往魯國,雙方互相的進行盟約的簽訂手續,晉國打下了與魯國的結盟基礎後,就開始推進下一步與楚國的結盟事宜了。


  所以說,春秋結盟工作,也是一個爭先拉攏小弟的過程。


  楚國和晉國開始和平談判,鄭國暫時消除了被來回征伐的被動局麵。


  有了楚國被俘的大臣鍾儀的來回穿插,晉國和楚國終於都願意和平談判了,並且有了初步的意見。


  魯成公十一年,晉國和楚國停戰。


  宋國的大臣華元和楚國的令尹子重關係很好,而且又和晉國的欒武子欒書關係也很好,他們都是兩個國家的重臣,華元聽說了晉國和楚國,已經初步達成了結盟的意願後,就很想親自撮合兩國的結盟。


  說實話,作為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這些小國們很苦。


  其中,尤其是鄭國和宋國,無論怎樣的傾向,都會引來兩個大國的相互征伐,這就是超級大國之間的相互較勁,鄭國很苦,宋國也不得安閑,如果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和平,他們這些夾在中間的小諸侯,也可以獲得一點喘息的時間。


  華元沒有耽誤,在這一年的冬天,馬不停蹄,先是前往楚國說合,接著又跑到了晉國說合,苦口婆心,積極安排兩個國家簽訂正式盟約的事情。


  魯成公十二年,春天。


  和平的花朵,終於落地了——


  宋國的和平使者華元,直接安排了兩個國家的結盟事情,夏天的五月,晉國的範文子士粲前往楚國會見了楚國的大臣公子罷、大臣許偃,就雙方友好和平的事情進行溝通。


  五月,初四,兩個國家的友好使者大臣們,在宋國的西門外正式簽訂了和平盟約,雙方的誓詞這樣說:

  我們兩國發誓:以後晉國和楚國不再兵戎相見,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享富貴,同擔災難,相互之間救助災荒和禍患。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有侵害楚國的諸侯,晉國就毫不猶豫的去攻打他。當然,晉國如果遭受同樣的侵害,楚國也是這樣做。


  從此以後,兩國的友好使者相互來往,兩國的道路沒有阻礙,兩個國家,共同一起商量對付不服從的諸侯國家,討伐背叛我們的諸侯。


  誰要是違背盟約,神靈誅殺,軍隊滅亡,國家消失,人神共棄。


  簽字、割指頭,歃血、喝酒、握手。


  兩國和平了。


  這就是晉國和楚國的“西門之盟”,也是晉國和楚國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參加盟會旁聽的不但有主持人宋國,還有奪位成功的鄭成公,終於兩個超級大國,放下了刀槍。


  當年,晉國派郤至前往楚國聘問,受到楚國隆重的接待。


  楚共王設置了享宴享禮招待晉國的郤至,楚國的令尹子犯擔任相禮,而且在地下室安排了懸掛鍾鼓樂器的演奏活動,當郤至將要登上宴會大堂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地下室的鍾鼓樂聲,嚇了郤至一跳,一打聽,是特意安排的演奏活動,這簡直太盛大了,郤至連忙驚慌的退了出來,說什麽也不敢上堂了。


  子反說:“郤至大人,時間不早了,不要讓我們的國君在哪裏長時間的等候你,請你還是進去吧!”


  郤至說:

  “貴國的國君不忘記我們先君之好(指的是當年用這個禮儀招待重耳的事情),現在將這種愛護又推及到了臣下身上,賞賜我這樣盛大高級的音樂演奏招待,如果是上天降福,讓我們兩國的國君能夠再次的相見,還能有什麽更高級的禮樂招待呢?這不是下臣能夠承受的,下臣不敢接受啊。”


  子反一聽,郤至怎麽這樣的繁瑣,就豪邁的說:

  “如果上天降福,讓我們兩國的國君能夠相見,也隻能用一支箭彼此的相互贈送,哪裏還用這樣的禮樂來款待,我們國君在等候,不要推辭了,還是進去吧。”


  郤至一聽就愣了,兩國結盟,怎麽能夠說“兵器”,因此就勸阻的說:

  “如果真能用一支箭來款待,這就是或禍患中的大禍患,那還能說是什麽降福啊,當天下大治的時候,諸侯們在完成了周天子的使命後的閑暇期間,就相互的朝見,走動,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禮樂和享宴等禮儀。享禮是用來教導儉約的,宴禮是用來表示慈愛恩惠的。隻有他們之間相互的推導,才能讓天下的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百官才能承擔政務。


  現在你剛才說的話就是動亂之道啊,不能用來作為行動的準則,然而你是主人,我郤至也不能不遵從你的意見了”


  說完,就進入了大堂拜見了楚君。


  當郤至回到晉國後,就對範文子說了這個事情,範文子說:“無禮的人,必然說話不算數,我看這次的會盟有些危險,我們可能離著死的日子不遠了”。


  其實,《春秋》就是企圖用這個事情,來說明晉國和楚國第一次的弭兵之盟是不牢靠的。所以采取了很文明的說法,你能聽明白嗎。


  冬天,楚國派公子罷到晉國去聘問,十二月與晉厲公在“赤棘”盟約。


  晉國和楚國暫時進入和平蜜月階段。


  晉、楚第一次弭兵之盟非常不穩定。


  晉、楚兩國長達半個世紀所積的仇隙,並非一朝一夕或一個盟約所能化解,晉、楚雙方在形勢對自己不利情況下,都希望通過暫時的休戰而得以調整,而當形勢好轉時,他們就會撕毀盟約,發起新的進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