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292章 邾國偷路,三邾帥被俘 (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春秋第貳佰零四年)

第292章 邾國偷路,三邾帥被俘 (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春秋第貳佰零四年)

  前麵講了,這兩年魯國和中原大哥晉國的關係鬧得有點僵。晉國在處理魯國的事情上,一點也不客氣,甚至派人到魯國轉了三桓之一季孫氏。


  雖然最後雙方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化解了矛盾,但是這個疙瘩總是一時半時的解不開。


  其實,魯國和晉國的恩恩怨怨,都和兩個小國有關係,一個是莒國,一個邾國。這兩個小國夾在齊、魯兩個大國之間,總是被兩下裏欺負,而最後受傷的也總是他們。


  尤其是在晉國執掌中原諸侯霸主權柄的時候,魯國往往在和平的期間,就搞一點事情,慢慢的蠶食周圍的小國,暗中擴大自己的實力,由於魯國的身份高貴,因此,導致了晉國在處理這些與魯國的關係中,始終處在猶豫之間,晉國即想維護地區的和平,懲罰魯國的侵略行為,又不想因為這個事情,完全的得罪魯國,把魯國推到楚國的陣營中,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在聯魯抗楚中出現不利的局麵,也對於削弱北方齊國的擴張,帶來不好的後果。


  政治,就是一盤棋局,要相互牽製,又要局麵穩定,這就需要一個很好的棋手,來駕馭整個的大局。


  因此,魯國和莒國及邾國之間的關係,讓晉國也很頭痛。


  這不,這一年,魯國和邾國又發生了矛盾,導致了晉國再次的參與了與魯國有關的事情了。


  邾國很小,在“春秋年代”早期,一直是魯國附屬國小弟,長期受魯國的保護和壓迫。但自從魯國開始走向沒落之後,邾國就與另一東夷之國莒國結成同盟,與魯國對抗。


  當然,這也是晉國利用小國牽製魯國的步驟。


  魯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莒國發生了動亂,發生了國君的更迭,第二年,魯昭公二十三年,邾人在自己的邊境地區的翼(今山東費縣西南)築城,充實邊防的要塞,等城牆築好後,勞累了多日的邾人準備走近道返回國都。


  魯國和邾國的領土,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在邾國都繹(今山東鄒城市東南)與現在新修築的“翼”之間,最便捷的通道就是經過離姑(翼邑之北)、武城(離姑之北)一線,直線岔回邾國首都。


  所以,問題就來了,這個“武城”卻是魯國的城邑。


  邾人要想從魯國的土地經過,不先打招呼是不行的,在過去古代,這個行為叫做“假途”,過去的“假途滅虢”就是指借道去消滅虢國的意思,“假途”就是借道的意思。如果不進行外交上的借道公文或通知,就是“入侵”行為。


  邾國現在和魯國是絕對的不友好國家,上次在晉國告狀的時候,還把魯國的“三桓”之一季孫意如給抓到了晉國,又是拘留,又是威脅,又是譴責,所以,邾國恐怕這個道,很難從魯國借到。


  常理而言,邾人不先“借道”,就不應該從“武城”方向回國,而是繞到回國。


  可這次在邾國築城的眾人,已在外累死累活的幹了數月,人人都疲憊不堪、都想早點到家,早點回家抱老婆看孩子,便想偷懶,偷偷的走最近的“武城”道路。


  於是,領頭的邾國大夫公孫鋤,就順應人心,決定還是走武城方向,但是稍微變換一下路程,打個擦邊球,準備等隊伍到達武城時,再沿著沂蒙山南部偷偷繞過去,突然穿越魯國城邑,走近道回到邾國。即便魯國反應過來,他們已經返回了國家,後麵的無非就是政治上的道歉罷了,反正事實已經如此了。


  這個先斬後奏的想法很大膽,也很實際,但是還要看天時如何,否則計劃再好,也是零分。


  當邾國築城的隊伍,剛走到武城附近時,老天爺真的不給麵子,卻偏偏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行軍的速度很慢,隨隊三位邾國大夫向司令員公孫鋤警告:


  “山路原本就低窪,一遇下雨,進了山恐怕就出不來了,那樣誰都回不去了!”


  可是,邾國的隊伍已經按照原定的計劃出發了,而且已經是到了這裏,現在這步田地,如果再折返回去,恐怕費時費力,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邾人沒法,一咬牙,就放棄了走山道“悄悄偷過”的計劃,隻得硬著頭皮繼續從武城正前方通過了。


  邾人的一舉一動,當然沒有逃過魯國人的偵查,武城的魯人都密切關注著邾國隊伍的狀態。


  沒有事先借道,邾人卻膽敢擅闖魯國土地,若是悄悄的迅速經過,當地的官員睜一眼閉一隻眼,也就搪塞過去了,不算是駐守大臣的失職。但是若從武城的正麵經過,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駐守的大臣無法給自己國君交代,一旦事情追究起來,他不能承擔責任,所以,武城的魯人也被逼上了梁山,決心要給這夥邾人一點顏色看看。


  既然要動手,就不能心慈手軟。於是,魯人精心設下了一個圈套:在武城道路前方,先將邾人必經之路完全給堵死了;然後把退路上樹木,都先砍斷,但是卻不推倒,稍微連著一點點樹皮,從外表上看,大樹都是正常的豎立著,待等邾國隊伍走過後,再讓事先埋伏的人員很輕鬆的推倒樹木,就可以毫不費力的攔住邾國人的退路!

  魯國人太聰明了。


  邾國人並不知道這個事情和危險,也被大雨已經澆糊塗了,哪有心思去研究這些,他們隻想趕快歸家,正所謂:歸心似箭。


  你想想,本身這就是一隻勞動大軍,作戰的兵士很少,又幹了很長時間的苦力,身心疲勞萬分,又被大雨淋了個落湯雞。所以,一下子就落入了魯人的圈套,真是前進不能,後退不得,邾國那點可憐的軍隊根本無力抵抗,紛紛束手就擒;邾人的三位主帥都被魯人生擒活捉了。


  事情發生後。


  邾人也打不過魯國,沒有能力發動戰爭奪回三位將領,隻能告狀了,這個官司,就又一次告到了晉國那裏,請求大哥霸主替自己主持公道。


  為此,晉國前來興師問罪。


  沒辦法,晉國是大哥盟主,又前來問罪,魯國不能裝糊塗,而且這次魯國是有理的,所以魯國在晉國強大壓力下,叔孫氏家主叔孫婼(音ruò)不得不前往晉國,試圖解釋“武城之戰”的前因後果。


  叔孫氏是路過的外交大臣,也是三桓之一,他興致衝衝的前往晉國,準備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晉國別攙和這些亂事。


  沒想到,也是一廂情願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