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魯昭公死後的繼承難題( 魯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三年)
漫長的“魯昭公時代”就要結束了。
公元前510年,十二月,魯昭公生病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魯昭公對跟隨自己流浪的人們,很是感激,於是將身邊的所有的財務都分給了隨從,特別賜給一再提忠言的子家:一對玉虎,一塊玉璧,還有大量衣服。
十二月十四日,魯昭公死了。
流亡在外的魯昭公死於晉國的“乾侯”城邑,這個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按照“春秋時期”的說法,一個國君沒有死在自己的養病的王宮寢室內,就是不得好死。
子家懿伯,將魯昭公賜給他的財物又都返回給了府庫,他對府庫管理人員說:“我之所以接受國君的賞賜,就是不敢違背國君的意願和命令,其實,國君這個樣子死在異國他鄉,我沒有臉接受國君的賞賜,都還給府庫吧。”
子家懿伯這個行為,震動了其他跟著流亡的接受了賞賜的臣子們,於是都紛紛將國君賞賜的物品,學著子家懿伯的樣子,返還給了府庫。
魯昭公的死,讓晉國也很無奈,晉國的趙簡子詢問史官史墨:
“根據魯國現在的狀況,季氏趕跑了他的國君,但是魯國的人民卻順服於他,周圍的諸侯也親附於他,目前他們的國君又死在了國外,卻沒有人向他問罪,這是什麽原因?”
史墨歎了一口氣說:
“凡是事務都有存在的道理,所以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體有左右,家庭有配偶,王室有公,諸侯有卿,都是有相互配合的事務。
上天降生了季氏,讓他輔佐魯國已經很久了,魯國的人民順服他,不是很正常嘛。魯國的國君時代都有過錯,是季氏一代代的幫助國家,勤勞執政,人民已經忘記國君的存在了。雖然說國君死在了外麵,還有誰去憐憫他。
社稷永遠沒有固定不變祭祀的人,君臣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地位,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所以《詩經》說:高高的河岸變為山穀,深深的山穀變為山陵。富不過三代,即便是帝王後代也可能成為庶民,這都是你所知道的。
當年的季氏的季友是魯桓公的小兒子,是文薑的愛子,剛懷孕的時候占卜說:生下來有好名聲,他的名字叫友,能成為公室的輔佐。等到真的出生的時候,真的如占卜的人說的那樣,這個小孩子手中有“友”的掌紋,就取名為友,果然他後來在魯國立下了大功,得到了費狄並成為上卿。
直到魯文公去世,公子慶父作亂,魯君從此失去了權利,季友撥亂反正扶持了公室,從此,魯國的大權掌握在了季氏的手中了,到了現在已經是四代了。
魯國的老百姓不知道國君,國君又怎麽能夠得到國政。所以國君要慎重的對待自己的寶器和名分,不能隨便的假借給別人,魯國就是很現實的例子。”
魯昭公生前有四個兒子,分別叫:公衍、公為、公果、公賁。按照過去古代的繼承順序來說,就應該從這四個兒子中,排序的順序進行選擇。
但是,魯昭公的兒子裏麵有個問題:老大公衍和老二公為,他們之間的出生時間不明不白,就造成了一開始的兄弟排序,很混亂,很荒唐。
其實,真正了老大不是上麵排列的公衍。
而是,排在老二的公為,公為才是老大。而公衍是老二,於是在外麵看來正常的“公衍、公為、公果、公賁”排序,應該變成“公為、公衍、公果、公賁”的排列順序。
要知道,國君的公子之間的排序,可是會涉及到以後繼承王位的重大問題,可不是鬧著玩的。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開始的老大公為,其實不是老大,應該是老二;而老二公衍,其實也不應該是老二,而是老大。但是,魯昭公卻把老二當成了老大,立為了太子,而真正的老大,卻變成了老二,一個公子。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象繞口令一樣,很混亂,很拗口。
其實,這個事情,即應該怨魯昭公,也應該怨兩個公子的親生媽媽。
別看當年的魯昭公執政能力不怎麽樣,但是人家床上功夫很厲害,魯昭公讓這兩公子的媽媽同時懷孕了,王室後宮的妃子同時懷孕,也應該是個好事,不是什麽值得小題大做的事情,反正魯昭公完成了任務後,就不管了,王宮裏麵不缺工作人員,你們自己研究生產吧。
誰想到,這兩個同時懷孕的媽媽關係又很好,同時頂著大肚子,同病相憐,一起談感受,一起喝牛奶,一起準備著生產的工作,一起幸福的暢想著未來,兩人就同時住進了產房,這就出問題了。
雖然說,兩個媽媽都是同時懷孕,同時備孕,但是不一定是同時生產,預產期,的第一個字,就是“預料”的預字,是不確定的意思,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剛剛好。
於是,公衍,率先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是先出生的,應該是老大。
可是,此時的公為媽媽還在產前的陣痛中,哭天嚎地的,這兩個姐妹關係又很好,聽著公為的媽媽,艱難奮鬥的聲音,在看看自己筋疲力盡的產後樣子,公衍的媽媽很是著急,一直的鼓勵著公為的媽媽。
公為的媽媽就傳話給公衍的媽媽說:
“姐姐啊,我們是好姐妹,又是一起進的產房,最好你等等我,我們一起進來的,就一起出去,母子們都平安了,也一起去向國君匯報。”
公衍的媽媽很仗義,看著姐妹還在遭罪,心就軟了,馬上就同意了公為媽媽的懇求,她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這個行為,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困難。
所以,公衍出生後,公衍的媽媽並沒有安排人向魯昭公通報,二十等著弟弟公為的出生,魯昭公也就一直不知道長子公衍已經降臨人世了。
公為的媽媽奮鬥了三天以後,公為也出生了。可是,公為媽媽卻沒有和公衍媽媽打招呼,直接就向魯昭公匯報了。
魯昭公一聽,當然很高興,第一個來報信的兒子,當然這就是老大,是太子了。因此,這個原本是老二的公為,就成了老大,而原本應該是老大的公衍,就成了老二。
公衍媽媽很是後悔,此時才知道自己太單純了,太相信別人了,太不會利用自己已經取得的優勢了。但是,事情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君王的話,一旦出口,是不能輕易改變的。所以說,在當時宮廷裏麵,什麽奇奇怪怪的事情都能發生。
即便是後來魯昭公知道了這個事情,也不好改口了,反正兩個孩子基本上都一樣大,誰先誰後,都是自己的種,無所謂了,因此事情就這樣認定下來了。
不過,公衍媽媽既然能夠信守承諾,等著自己的姐妹一起生產,一起匯報,這就反映了什麽問題?就反映了公衍媽媽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善良人教育孩子,就很可能會比不善良的媽媽教育的更好。所以,公衍生活一直很低調,地位這樣確定了,也沒有那麽多的想法了,既然都不是太子了,就好好的做公子吧,好好的做一個有文化好青年。
因此,公衍媽媽的這個想法,讓公衍獲得了很多的實惠。正所謂,福禍相依,世事難料,難以確定啊。
魯昭公自魯昭公二十五年期間,與季孫氏家族發生的討伐爭鬥,其實,事件的起因還是在當時的太子公為身上。公為當時受了被季孫氏壓迫的季公若的賄賂,也就準備幫助爸爸將季孫氏的政治勢力打垮,其實也是想為了自己登基後,鋪下一個由自己掌握政權的路子。
但是,沒想到: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魯昭公聽信了公為的意見,斷然的討伐了季孫氏,也沒想到,自己反而被驅逐出了魯國,這就是實力和智力上的差距,終於導致魯昭公的後半生,有長達十年多的期間,“幸福”的過上了流亡的生活,成了古代地位顯赫的“流浪者”。
魯昭公曾經賜給了當時還是老二的公衍,一套高級的皮裘大衣,純羊毛做的,很貴重。在魯昭公在流亡期間,因為得到了齊景公的照顧,很是過意不去,就安排老二公衍,親自帶著龍紋高級美玉送給齊景公,算是答謝齊國的照顧之情。
誰想到,這個好青年公衍十分會做人,也許受了媽媽的教育,竟然將爸爸賜給自己的裘皮大衣,也一起送給齊景公。
在過去古代來說,一塊高級的美玉,就能價值連城,比如:之後戰國的和氏璧,就可以換十五座城,你說是不是已經很貴重了。齊景公沒想到,在美玉之外,還有公衍送的一件裘皮大衣,當時的裘皮大衣也是貴重的高級貨,所以齊景公很高興,直接就賜給公衍一座“陽穀”城邑。
一件皮大衣,換一座城邑,很是可以了。
魯昭公一看,公衍這個孩子真會辦事,其實,他自己也很喜歡“陽穀”城邑,關鍵是這裏有大老虎可以看看,如此,這個城邑歸了兒子所有,看來當爸爸的以後養老,也可以到這裏了,公衍真是個好孩子啊。
想到這裏,魯昭公禁不住的開始比較起兒子們了。
魯昭公又想起了自己這次流亡,就是因為太子公為的過錯,這個太子很不成熟,事情沒準備好,就忽悠自己和季孫氏對抗,這不,我們都成了流浪漢了。
本來,好兒子公衍,就應該是大兒子,現在,魯昭公也知道錯了,覺著不能一錯再錯了,於是就說:
“我這場流亡的禍患,就是公為導致的,而且他是後出生了,反而成了兄長,他哪有真正兄長的風範啊,這個欺騙的時間也太長了,我要為真正的大兒子出氣,不能亂了次序。”
就這樣,魯昭公把公為給廢黜了,重新擁立的公衍為太子。
事情終於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了,現在魯國的公子順序應該糾正過來了,這就是:公衍、公為、公果、公賁的排序了。
這會兒,你是不是終於搞明白了吧,這樣說,也就不亂了。
按照常理說,魯昭公死了,就是太子公衍繼位了,因為已經撥亂反正了,已經回到了正規的道路上了嗎。但是,公衍的命真是不好,真是沒有當國君的命。
我們在下一個時代首先介紹這個情況。
因為,我們要把後續精彩的故事,留到下一個時代去講述,目前從大環境上來說,整個的“魯昭公時代”,還算是一個世界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晉國和楚國這兩個超級大國,沒有進行生死的對決,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霸,也暫時的放緩了腳步,世界總體是和平的。
這個時代,體現在各個國家之間的內鬥和混亂,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要旋律,而重點又是表現在“楚國和魯國”身上,至於鄭國、宋國、齊國、秦國,暫時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之間並沒有較大的波瀾。
因此,我們為了突出主線,我們還是著重的以“楚國和魯國”為核心,捎帶著說了鄭國、晉國、齊國等國家的事情,但是進入下一個“魯定公時代”後,戰爭的鼓聲又開始了,一些精彩的故事也會輪番上演,讓我們拭目以待,翻開新的篇章吧。
魯昭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魯國的流浪國君魯昭公,死了,新的《春秋》紀年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