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349章 越國降吳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九年)

第349章 越國降吳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九年)

  魯哀公年代是個特別的年代。


  春秋曆史就在這個時代結束了,春秋經書的編纂者孔子,偉大的先哲也在這個年代去世了。


  而曆史並沒有因為“春秋”的結束和孔子的離世而陷於停頓,反而在“春秋時期”所醞釀的各種矛盾中,開始成熟、發酵和爆發。


  以晉國的趙、魏、韓、三家分晉為標誌,以新興的南方強國吳國的滅亡為節點,春秋社會出現的新的形態,一直在“春秋”時期默默無聞老秦人的秦國,卻明顯的顯示出東進的意圖,就像是一直獨秀的花朵,綻然開放,最終成為了統一六國獨領風騷的帝國,也造就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始皇帝。


  《春秋》本書的經書,到魯哀公十六年時,孔子去世的那一刻,便戛然而止。之後以《左傳》的記錄,單獨的開始敘事,一直延續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全書結束。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特色就是由兩部分組成:


  前一個階段(哀公十六年前),我們仍然繼續可以“捧著《左傳》品《春秋》”,但是到了後一個階段(哀公十六年後),就隻能是捧著《左傳》讀“左傳”了,好在這段時間僅有11年而已。


  當然,在介紹“三家分晉”的故事前,留在上個時代結尾的“吳越爭霸”的故事還需要有個結尾,我們就先把這個結尾介紹完畢,然後再著重從“三家分晉”的故事開始說起,直到本書的結束為止。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天。


  時刻不忘父仇,閉關苦練三年的吳王夫差,在“夫椒”一舉擊敗了越王勾踐的部隊,這個“夫椒”大約就在紹興地區。於是吳國軍隊開始深入越國境內,越王勾踐隻好帶著五千個披著戰甲,拿著盾牌的精銳士兵,堅守的現在紹興的會稽山上,繼續抵抗著吳國的進攻。


  可見,針對越國來說,能夠“披著戰甲、拿著盾牌”的士兵,已經是越國裝備最優良的部隊了,越國當時的經濟和實力狀況的囧魄,顯而易見。越國繼續戰鬥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精銳已經被圍困在山區,早晚都是失敗。擺在越國麵前的是:到底是抵抗至死,還是暫時委曲求全,以圖後報,這也是越王勾踐開始考慮的生存大問題了。


  此時,越國的大夫文種向越王勾踐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現在我們越國不能主動迎戰。因為吳國的實力,遠遠的高於我們。人家還有伍子胥、孫武那樣的著名人物,他們多年和楚軍征戰,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很少打過敗仗。


  我聽說,吳國士兵,隻要有一個人善於射箭,就會有一百個士兵,套上射箭的扳指和護具,去效仿他,我們現在沒有戰勝吳國的必勝把握。


  如果我們要進攻吳國,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十足的把握,才能付諸實施。否則,就是白白的犧牲士兵的生命。


  我們現在有個有利的態勢,就是這五千個士兵作為底牌,吳軍即便是要戰勝我們,恐怕也要耗費一定的努力,這就是我們最後的王牌。


  所以,不如我們用謙卑的言辭向吳國求和,讓吳國歡喜,讓剛上任的吳王夫差,稱霸的心態膨脹。如果是老天爺幫助我們,吳國肯定會答應越國的求和,等到吳國想要稱霸而和其他國家的戰爭被拖的精疲力竭的時候,我們越國就可以很輕鬆的收拾殘局,到那個時候,吳國就是我們的盤中餐了。


  即便是,吳國就是不答應我們的和平建議,到那個時候在拚命也來得及。”


  文中的意思就是有一點的希望,也要嚐試,不要衝動的拚命,隱忍下去,才能有翻盤的機會。


  越王勾踐感到這個建議很對,就派了文種通過吳國的大夫伯嚭的關係,向吳王傳遞信息,並請求求和罷戰。


  當然,越國的話說的很漂亮:


  “吳國的大王:


  我們越王,一直是對吳國有一種感恩戴德的想法,上次因為兩國的邊境小衝突,給吳國造成的損失,這是我們一直不安心的事情,之後,越國就嚴肅的處理當時的參與的人員。


  現在,吳國沒有體察到越王的這個忠心,盛怒之下,發兵準備消滅越國。可是我們越國,本來就是一個向吳國進貢朝拜的,類似於吳國一個城邑一樣的附庸國家,有了錯誤和問題,吳王完全可以用鞭子教訓我們。


  但是現在,吳國卻像是對付仇敵一樣的來討伐消滅我們,這是吳國的屈尊,也是很沒有麵子的一件事情,有損於吳王的威風。


  因此,我們越往勾踐,堅決要求給你他一個機會,來真誠的服侍吳王,我們決定送上一個嫡親的女兒,為吳王鋪床疊被,打掃衛生;再送上一個嫡親的兒子,讓他給吳王端茶倒水,跟班聽令,服侍吳王;我們越國還準備每年向吳國奉獻貢品,用不懈的努力,來充實吳國的倉庫。


  俗話說的好:狐狸埋的好東西,隻能是狐狸才能挖出來,如果殺掉了狐狸,隻是得到一張好皮子而已。


  越國就是吳國豢養的狐狸,天下人都知道,現在吳國卻要消滅越國,這難道不是沒有更大的功效嗎?也會讓天下人都不信服。”


  這個話說的太漂亮了。


  吳王夫差聽到這一番話,真的很是受用,渾身舒服,就準備要同意。


  但是,他身邊的大臣伍子胥卻說:


  “不行,我聽說“建立好的德行,需要不斷的培植才行,去除毒害的東西,最好的就是斬草除根”。


  如果現在不趁著這個機會消滅越國,等著他慢慢的壯大,吳國就很難在輕易的製服他了,這個勾踐很厲害,能夠親善愛民,善於施舍,越國和吳國同時居住在一塊土地上,卻是世代的仇敵,在這種情況下,僅是攻克,而不去占有,這就是讓他繼續生存下去,老天爺既然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不去加以利用,這就是違背的天意,而讓敵人不斷的壯大,如果是這個樣子幹革命,肯定是不行的。”


  吳王夫差也覺著伍子胥說的很對,兩下都對,聽誰的?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就單獨的找來伯嚭詢問意見,這個伯嚭早已經接受了越國文種的賄賂,想幫著越國說好話,於是就對吳王說:

  “伍子胥這個人,是明於一時之計,不通於安邦定國之道,還是希望大王能夠扣押勾踐,不要拘謹於眾位小臣的瞎攙和,你就定了。”


  之前我們已經說了,當時春秋的環境主要還是王霸為主,滅國為輔,提倡的是鎮撫諸侯,成為霸主,而不是一個個的滅國,所以,吳王夫差決定不聽伍子胥的建議,同意越國的和平建議。


  吳國同意越國投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