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任你殺
三十年前,京城白衣案,被當做人質的北涼王妃,隻身赴險,以一人之力,硬生生的從一名天象,數名指玄的埋伏中殺出重圍。
雖說如此,北涼王妃去也因此落下病根,不久之後,遺憾離世。
徐鳳年一開始練刀,練武,除了是向往江湖中的風流之外,更大一部分原因還是想親手為他娘親報仇。
當年參與此事的“病虎太歲”已經被徐鳳年親手所殺,大內第一宦官韓生宣也被徐鳳年設計坑殺死,還有那負責謀劃的半寸舌元本溪也以暴斃,剩下的就還有這欽天監了。
今天徐鳳年先是去了一趟兵部,後又去了一趟禮部,在禮部的時候“照顧”了一下一名不張眼的白眼狼。
隨後他就一身素衣的來到了這欽天監。
望著眼前高閣之上的三個刺眼大字,徐鳳年雙拳緊握,這裏就是他娘被俘的地方,也是在這裏,趙家設計坑害他們徐家。
對於趙家,徐鳳年和他爹徐驍不同,徐鳳年是完全對這個離陽趙家沒有任何的好感,他爹徐驍在世的時候,多少還能念點人情。
現在徐鳳年是完全不念人情,就算是死守北涼,那也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不讓他爹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家當被敗光,這完全和趙家沒有半點關係。
其實徐鳳年今天來欽天監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北涼氣運。
運氣這種東西,在尋常百姓的眼裏是比較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它確確實實存在,一人如此,一州如此,一地更是如此。
這個欽天監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消減北涼,消減徐鳳年的氣運,從某種方麵來說,算是非常的吃裏扒外了。
有的時候千萬不能小看了運氣,它能帶給你的東西是想象不到的。
所以今天,於公於私,徐鳳年都得把這個欽天監給毀咯。
……
太安城,城中最大的那座宮殿裏,三名年紀看來相仿的年輕人正圍在一起。
今天早朝之後,連小朝會都沒有參加的年輕皇帝趙篆,帶著兩名算是心腹走到了一座宮殿旁。
兩名年輕人,一人名叫陳望,一人名叫陸栩。
皇帝今天不知道是來了什麽興致,連小朝會都不參加,直接帶著大宦官宋堂祿和陳望二人,來到京城最大的宮殿前。
一身龍袍的趙篆對宋堂祿和秉筆宦官吩咐道:“朕要和兩位先生登高,你們一人屏退附近所有人,一人守在這,記住!一炷香之內,在屋頂視野中,在宮內看不到一個人!”
年邁的秉筆太監匆忙離去,他自然不敢跟堂祿去爭搶守護梯子的位置。
在趙篆不容拒絕的要求下,陳望隻好先行登梯,陸栩緊隨其後,年輕皇帝和宋堂祿一左一右為兩人扶住梯子。
最後趙篆才慢慢的登上梯子,大太監宋堂祿等頭頂徹底沒了身影,他都不敢雙手鬆開梯子,但是微微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睛。
陳望攙扶著陸栩走到屋脊附近坐下,將中間的位置留給了年輕的皇帝。
趙篆坐下後,笑問道:“第一次坐在這裏看京城的風景吧?哈哈,我也是。”
“我。”
有意無意不再用“朕”這個字眼。
趙篆坐下之後,先是哈哈的笑談著還是當皇子時候的糗事,說他想去看看天下的高樓,想去看看聞名天下的北涼聽潮閣。
說他羨慕江湖人風流,佩服徐鳳年的才能,這才短短幾年,就混了一個天下第一的名頭。
兩位讀書人,一人眼瞎隻是聽,一人眼雖不瞎,但也是光聽,很少說話,少有幾句也是感慨頗多。
說完感慨,又說了仁義禮智信,忠孝難兩全,說為人臣,說為人子,說對上,說對下,說了很多。
瞎子陸栩仰起頭,日頭未高,清風拂麵,很愜意。
陳望突然說道:“每天對著奏折批閱也是一件很累的事。”
趙篆笑容燦爛,指著遠方,“我知道外麵有江湖一說,尤其是最近百年,十分精彩,有青衫仗劍的李淳罡,也有無敵於世的王仙之,各色各樣,當真精彩萬分。我估摸著以我的定力,混跡這江湖應該也能混出個名堂,不過可能還是比不上徐鳳年。”
趙篆說他其實一點都不記恨徐鳳年,“徐家八百騎從北涼道一路長驅直入京城重地,我讓人捧著聖旨恭送他入京,讓禮部尚書守在門口等著,我不怪他。”
“因為這是為中原守國門應有的待遇,這是北涼三十萬鐵騎應有的待遇。”
“還有他去禮部,不但打了左侍郎晉蘭亭,甚至連咱們晉三郎的胡子都給拔光,我也不怪他,因為他是我請離陽名列前茅的藩王,我趙篆可以為他退一步,哪怕他連老尚書一起收拾了,我還是能忍讓,再多也無妨,因為我做龍椅,他替我守江山。”
說到這裏,趙篆雙手緊握拳頭,眯眼道:“但他要去欽天監,去我離陽趙室的龍興之地,要毀掉無數人積攢起來的心血,我不能忍!”
趙篆站起身,正好是對著欽天監的方向,沉聲道:“我離陽漕運每年入京八百餘萬石,除去京城不可或缺的數目,原本打算每年為北涼道開禁一百萬石,在這個前提下,北涼每殺死十五萬北莽人或是每戰死五萬邊軍,我都再給他分別五十萬石,可是現在……”
沉默幾秒鍾,趙篆麵無表情的說道:“欽天監那邊,先前有李守郭李長安父子一千四百甲士,一百刑部銅魚袋高手,三百禦林軍,再加上已經抵達的一千兩百騎軍,是整整三千人,按照先前所說,他北涼現在擁有三百萬石漕運糧草,等他徐鳳年離開京城,就會沿著廣陵道源源不斷送入北涼道,但是,在今天,他每殺我太安城一人,我就要為離陽留下一千石漕運糧草!”
中原的糧,能買北莽的人頭,也能買北涼的人命。
陳望,陸栩久久無言。
年輕皇帝望向欽天監,平靜道:“你徐鳳年有本事殺完三千人,那就殺吧!”
北涼無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