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重歸於好】...)
曹操面不改色地把一個月份的「每周亡國小故事」看完, 把四封信摞在一起擱下了。
對曹操來說,又不是誰讓他寫他就寫,也就一開始看到時錯愕了一下, 後面就只覺得這事又好氣又好笑。
他不受影響,不代表荀不受影響。
荀這人思慮周全, 凡事都要思來想去,簡稱很容易多想。
曹沖編的這些「材料」虛虛實實,乍一看荒誕可笑, 看著看著又讓人笑不出來。
這些材料中講述的事件固然荒唐,可更荒唐的卻是這些事情並非不可能發生。
若是不可能發生,天下又怎麼會陷入這麼多年的動亂之中?遠的不說, 桓帝、靈帝在位時的宦官之禍難道是假的嗎?
君王昏聵, 朝臣無能,世家大族野心勃勃, 這種情況下什麼荒唐事不可能發生?
曹操說道:「文若,你莫要思慮過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不用一下子把這些問題全解決了。」
荀估計就是那種, 哪怕不動筆去寫, 看到這些材料也要反覆琢磨、琢磨到自己睡不著覺的人。
天底下有那麼多的弊端, 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他可真擔心曹沖這麼一歸納總結, 硬生生把荀給愁出病來!
荀點頭:「知道。」
曹操與荀感慨起來:「倉舒這小子平日里沒個正形,實則什麼都看得明白。我聽公達說, 他一直在用諸子之學出題, 當時我也沒在意,回頭得叫公達送一份來看看。」
曹操又把曹沖所說的幾種題型給荀講了, 說想要把事情辦好,這些能力確實都是必備的。
只是要求所有人都達到這樣的水平,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以後還是得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啊!
荀聽得眉頭直跳。
要說光出這樣的策論題,那也不稀罕。
自從察舉制的許多弊端初露端倪,朝廷早已出過應對之法,那就是讓被推舉上來的人進行摸底考試,好好試一試他們的才學。
至於考法,那自然是讓他們寫些文章表達一下自己的政治理想、辦事理念!
荀將曹沖所做之事聯繫在一起,降低紙價、推行雕版印刷、積極重建太學,再到曹操所說的題庫與眼前這些策論題,一扇全新的大門彷彿正緩緩向他們開啟。
他有種預感,一旦曹沖把事情徹底辦成了,一切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要知道如今天下紛亂,哪怕世家大族注意到紙價驟降與印刷本風行,也無力阻止曹操將這兩樣東西推行開去。
原本只有高門大族才有機會好好讀書,現在紙價便宜了,書更是人人都能抄能買。到時各縣庠序復學、太學重開,會迎來多少新學子?
這些學子之中,又有多少出身士族、多少出身寒門?
士族能走的路子多了去,寒門卻是擠破頭想要為自己爭取進身之階,可想而知,那些寒門士子會想盡辦法拼出頭!
讀書人多了,朝廷能用的人也就多了。
到那個時候,可就不是世家大族佔據大半個朝廷、世家子弟考慮要不要向朝廷效力了!
朝廷有足夠多的人才可以選用,那必然要改變取士之法,對各方人才進行更嚴格的篩選。
至於怎麼個嚴格法,剛才曹操也說了,常識、語言、運算、邏輯、分析這五個方面的能力都要考察一下,再加考個相對直觀的策論文章,基本也就能把一個人的能力摸個底了。
荀出身潁川荀家,對族人多有照料,從小就對家族有著極深的責任感。
從小到大與他交遊的也大多是世家子弟,像陳群、趙儼、崔琰這些哪個不是出身名門的。
沒有人比荀更清楚世家的依仗是什麼,也沒有人比荀更清楚世家之間通過姻親與交遊搭建起來的關係網有多麼牢固。
如今面對曹沖悄無聲息布下的這一局,荀竟有種背脊泛冷的感覺。
這小子,是在挖世家的根啊!
世家清貴就清貴在,天下人才大多出自世家,許多貧家子弟連讀書識字的機會都沒有,一年到頭都只能在地里刨食,談什麼修身治國平天下。
誰要是撕開一道口子,叫那些世世代代過著窮苦日子的人知曉自己也有魚躍龍門的機會,他們肯定會不顧一切去爭取!
到那時候,世家大族確實還可以「清」,但「貴」怕是就沒有了。
原來曹沖膽大包天地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竟不是說著玩的――
他從一開始,就在考慮天下平定之後該如何治理!
天下改姓不過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收攏對世家大族的布局,讓整個朝廷改頭換面!
一如曹沖自己所說的,一統天下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一切才剛剛開始!
無論寒門還是世家,都得拿出真本領來,才能得到重用!
荀並不是想法狹隘的人,他相信只要家中悉心教養,自家子弟必然不會比寒門子弟差。
若他們有著那麼好的條件,依然被出身貧寒的寒門子弟給比下去,那又能怪得了誰?
荀沉吟良久,嘆息著說:「倉舒也十四了,主公可以考慮給他安排個實差。」
這小子太疲懶了,壓榨壓榨興許還能榨出點別的東西來。
瞧瞧他煞費苦心擬出來的這些策論題不就特別得很?
一般人哪怕知道有這些問題在,也很難把它歸納總結成人人都看得懂的東西!
曹操聞言笑了:「文若你這是內舉不避親啊。」
荀不接腔。
要論親,曹操更親,他女兒可還沒嫁到曹家。
曹操說道:「他還小,不適合,先讓他玩幾年吧。」
這小子嘴巴一張,什麼都敢說。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不是得罪世家就是改朝換代!
曹操覺得還是先遂了這小子的意,讓他再逍遙自在幾年再說。
要是讓旁人知曉這些東西都是曹沖搗鼓出來的,恐怕不會再像周瑜那樣和和氣氣地把人送回來,而是會想方設法把他給弄死!
荀也想到如今的形勢,頓時住了嘴。
曹操說道:「既然他那麼喜歡出題,那就讓他多出些,我專門派幾個信使去洛陽,定時把他出的題取來。不過這小子這麼折騰你,也不能輕易放過他,我順便讓人給公達送封信,讓他照著這個要求給倉舒出題,看他還敢不敢再這麼干!」
荀想到曹沖面對荀攸時的情形,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要說誰能當曹沖的剋星,荀攸勉強也算一個,好歹手把手把曹沖寫文章的水平教了出來。
至於寫詩,這個就不能強求了,估計沒人能把他掰正!
曹操留荀用飯,用的是上個月收穫的紅薯做的薯粉。他讓荀好好嘗了個鮮,接著才問荀:「文若,你知道這樣的糧食,現在荊州和益州有多少嗎?」
荀自是不知曉。
曹操說道:「每一個糧倉都堆滿了,而且全都磨成了細面或做成這種粉條。就這樣,還有許多沒來得及處理的新糧囤積在別處!去年益州百姓鬧飢荒,餓死了不少人,張魯都棄漢中逃到涼州去了。不過,今年不會再有這樣的事了,因為這只是今年種的第一茬,第二茬現在已經種了下去!」他語氣微微上揚,「我們的將士每一頓都能吃得肚皮滾圓,訓練起來比任何時候都要認真!今年冬天,不管哪邊的百姓來投奔荊州,我都能讓他們餓不死!」
荀心中震動。
亂世之中百姓最想要的是什麼?
活下去!
只要有一口吃的,他們就能高興起來!
新糧種的產量荀是親眼見過的,只是這新糧種的種植周期之短著實讓他有些吃驚。
現在分明還沒到秋收的時候,今年的新糧竟已經收完了,並且能種第二茬!
有這樣多的糧食在手,何愁天下無法平定?
「這幾個月來孫仲謀與劉玄德一直在圖謀江陵,可張遼沒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相比於我們這邊安心屯田,他們這幾個月可謂是兵困馬乏卻寸功未建!」曹操站起身來,朗笑說道,「文若我跟你說,今年秋天我就揮師東下,直取江東!這一次後方的事還像以前一樣交給你,待我擒了孫仲謀就回來與你喝酒慶祝!」
荀眼眶微紅。
這十幾年來,不管曹操待旁人如何,待他卻是始終信重有加。
不管最後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他都該堅定不移地站在曹操這一邊!
荀很快接手荊州各項事務,忙忙碌碌地為曹操做起了戰前準備。
郭嘉見曹操與荀兩人重歸於好,頗有些好奇。
他私底下問荀怎麼突然回心轉意,荀卻沒與他說起曹沖那封堪稱大逆不道的信,只笑著說道:「就是突然想通了許多事。」
郭嘉撇撇唇,只覺荀這人不實誠,相識這麼多年了還不跟他說實話。
郭嘉心癢得很,又跑去曹操那邊提出自己的疑問。
曹操睨他一眼,覺得郭嘉和曹沖能玩到一塊不是沒原因的,前些時日他與荀的矛盾旁人大多有意識地避而不提,就郭嘉還跑來追根究底!
好奇心這麼大,小心哪天栽個大跟頭!
曹操沒與他明說,只取了疊荀命人謄抄過來的「亡國小故事」給郭嘉,輕輕鬆鬆將郭嘉打發走。
郭嘉不明所以,拿著那疊文稿回去看了起來。
一看之下,郭嘉有些心驚肉跳。
這玩意,誰寫的?
既然曹操把這個給他當解釋,那肯定是與荀的轉變有關!
郭嘉把曹操身邊的人分析了一圈,又把荀身邊的人分析了一圈,最後又把那疊文稿重看了一遍。
最終,他把目標鎖定在曹沖身上!
郭嘉越想越有可能。
這種風格,旁人肯定寫不出來!
準是曹沖這小子沒錯了,可算讓他逮著了!
郭嘉正為自己的推論洋洋得意,就聽曹操派了個人過來吩咐:「奉孝先生,主公讓你記得在三日內把四篇文章寫完送過去。」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