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攻心戰
在靖難軍中時,李柱也隱隱約約聽說過皇帝在江東進行均田的事,不過知道的並不清楚,而且靖難軍當官的告訴他們,那不是均田,而是搶奪民財!也就是皇帝帶著他一手打造的禁衛軍來到江南,瘋狂搶地搶銀子搶女人,江南無數百姓被皇帝逼得家破人亡,很多人鋌而走險造反,卻被皇帝派禁衛軍殘酷鎮壓。
「那些禁衛軍就是一群只知道殺人放火的怪物,瘋狂的很,若是讓他們殺進江西,大家所有人的田地財產都保不住,你們的妻女都會被搶到北方為奴為婢!」靖難軍當官的如是告訴李柱他們。
李柱等靖難軍士兵都是一些沒有見識的普通人,很多人在造反前一輩子都沒走出家門十里,哪裡知道外面的事,自然被輕易忽悠住,簡直把禁衛軍當做牛鬼蛇神一樣。
現在聽到禁衛軍當官的講均田,李柱不由得提起精神,想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些禁衛軍雖然兇惡,但對俘虜們還不錯,不像靖難軍當官的講的那樣。
「我大明幅員萬里,有的是耕田,足以養活億兆百姓。然而大部分田地卻被士紳地主們巧取豪奪強行兼并,以至於無數百姓無田可種,只能佃租士紳地主們的田地過活,忍受著六成甚至七成田租的剝削,還要繳納賦稅、出徭役,往往辛苦種地一年,算下來不僅沒有得到糧食,反而倒欠地主糧食。豪紳地主們更是利用災年放高利貸,驢打滾的利息,逼得百姓們賣兒賣女也無法還清,甚至祖祖輩輩都無法還清……」
那軍官說著農村百姓被士紳地主欺壓的慘狀,俘虜們聽得很有共鳴,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些俘虜大部分都是和李柱一樣,原先是老實巴交的百姓,被士紳地主逼得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造反。聽軍官講到慘處,想想自家以前經歷過的苦難,一些俘虜竟然哭了起來。
「皇帝陛下還是信王時便聽說過百姓們的慘狀,非常的同情但卻沒有辦法。先帝駕崩后,陛下繼承了皇位,登基之初,便親自前往陝北賑災,在陝北處置貪官污吏,打擊劣紳地主,沒收貪婪士紳地主田地,無償分給流民百姓。到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陝北百姓耕者有其田,不用負擔沉重的田租徭役,家家都能吃上飽飯,即便是遇到災年,也再沒有人餓死。
陛下一直想在全國進行均田,沒收所有士紳地主田地,把所有田地無償分給百姓,好讓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飽飯,都能過上好日子。然而朝堂上充滿了士紳們的同黨,各地官員也都和士紳們是一夥兒,陛下遇到的阻力很大,幾乎所有官員都反對進行均田。
但想到無數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陛下下定了決心,哪怕阻力再大,也一定要完成,一定要讓所有百姓過上好日子。
所以陛下領著禁衛軍來到江南,先在江東四府均田,然後再推廣到全國。然而均田之事觸犯了所有士紳官員們的利益,他們不願看到自己的田地被分給貧苦百姓,他們還想繼續騎在百姓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於是士紳和官員們勾結了起來,妄圖推翻陛下,便擁戴陛下的堂兄弟,福王世子朱由崧為監國,在江西造起了反。
諸位兄弟,您們也是普通百姓出身,以前肯定沒少受士紳地主的欺負,陛下領兵來江南是為了你們做主,為了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啊!」那軍官聲情並茂的講著,所有的話都說到了俘虜們的心裡。包括李柱在內,很多俘虜都感到很羞愧,皇帝明明是來幫助大家的,大家卻跟著那些當官的、那些士紳造皇帝的反。
「各位兄弟,您們都應該醒醒了,不要再被那些士紳地主老爺們騙了,不要分不清好歹。兄弟我是鎮江姚家塢人,我家原來有十畝上好水田,種的糧食交了皇糧之後足以養活一家老小,再加上農閑時我和我爹去工坊做工,我媳婦也繅絲織布,每年都能賺到不少銀錢,日子過的有滋有味。然而就在三年前,江東大旱,士紳老爺們卻控制著灌溉的合流,不許我家灌溉,十畝稻子幾乎絕收,別說吃的連皇糧都不夠繳。沒辦法,我們只能向本鄉徐舉人家借銀子買糧。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想著可以去工坊做工,做工半年便能還上借的銀子。然而到了工坊,卻被告知工錢減半,辛苦做工半年,賺的銀子還不夠還利息。期限到了,徐舉人打發管家家奴逼債,硬生生搶走了我家田地。
沒了田地,一家人根本活不下去,只能佃租田地。種的還是我家原來的田地,卻要繳納高達六成的田租。辛苦種地一年,種地糧食大半被徐舉人奪走,便是加上做工賺到的工錢,也不夠一家人吃飯。我那五歲的小妹,在去年冬天硬生生餓死了……」
一個看押他們的農兵站了出來,對著眾俘虜講述著自家被士紳壓迫的事情。
「就在今年冬天,陛下帶兵到了鎮江,派人給我們分了地,徐舉人還有其他地主的地都被收走,平均分給了附近村子的鄉民。我家八口人,每人分了兩畝田,家裡的田地比以前還要多,我爹說了,開春便種上稻子,以後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
這農兵的話聽得俘虜們心馳神遙,對分地的情形充滿了嚮往。
「若是皇帝陛下到了贛州就好了,咱們也可以分田。」一個俘虜突然說道。
「是啊,要是分了田地,有了自家田地,只要肯賣力氣,哪裡還用擔心餓肚子?」李柱身邊的一個俘虜也道。
數個看守他們的農兵先後上前,講了他們家分地的情形,也講了他們家以前的困苦生活,讓俘虜們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對分田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可是想想老家遠在江西,還在反賊們的控制下,想分田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自己還是俘虜身份,根本就沒有任何指望,於是便非常的沮喪。
晚上的時候,很多俘虜都久久無法入眠,都在說著白天發生的事情,言語中對江東的百姓充滿了羨慕。
「我想加入禁衛軍!」一個俘虜突然說道。
「我也想加入,可是人家要咱們嗎?」另一個俘虜道。
「他們是不是在騙咱們,有這麼好的事情嗎?」也有俘虜產生了懷疑。
「騙個屁!」李柱突然罵道,「咱們不過是一群俘虜,以前也不過是身份低賤的山民,沒錢沒勢,有什麼值得騙的?」
「是啊。」眾俘虜紛紛點頭。自己這些人是沒什麼好騙的。
在營地中關了一日,第二日這些俘虜被押到內城一處空曠的廣場,廣場前面搭著戲台,廣場中已經有了非常多的百姓。這些俘虜被勒令坐在戲台一側,然後他們看了一出「好戲」。
好幾個人被押上戲台,據戲台上的禁衛軍官員介紹,這些穿著綢緞衣服的傢伙大部分都是士紳或地主,其中一個好像還是世襲指揮使。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壞到了極點。搶奪田地,強搶民女,打死人命,每一個壞事都做了很多。
就在戲台上,禁衛軍的軍官對他們進行審判,一個個曾經被他們欺負過的百姓走上戲台,對著台下百姓控訴著這些人的惡行。凄慘的往事,聲淚俱下的講述,聽得台下百姓們義憤填膺。
「打死他們!」
「把他們扔進大江!」
台下百姓們紛紛罵著,無數的爛菜葉土坷垃扔上戲台,砸在這些罪行累累的「老爺們」身上,曾經威風八面的「老爺們」跪在戲台上瑟瑟發抖,有的褲子都尿濕了。
「打死他們!」幾個俘虜也舉起胳膊高聲喊著,發泄著心中的憤怒。
看過「大戲」后,俘虜們又被帶回了俘虜營,吃過午飯後,又被召集起來,然後負責看守他們的軍官告訴他們,他們會被釋放出城。
「經過調查,你們犯下的罪過不大,都只是被反賊頭目們欺騙才跟著打仗。你們原先都是普通百姓,錯不在你們。故陛下有旨,放你們回去!」看守他們的軍官說道。
「我不想回去,能不能讓我留下來,我願意加入你們,幫你們打仗!」一個俘虜叫道。
「我也不想回去了。」李柱和其他俘虜也紛紛叫道。
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李柱等俘虜竟然對這些禁衛軍生出認同,竟都不願回去。
「你們家都在江西,若是留下來的話,恐怕反賊們會對你們家人不利。陛下仁善,也不忍你們和家人分離,大家先回去吧,不過大家放心,用不了多久,禁衛軍肯定會打到江西,到時給你們都分田。」軍官笑呵呵道。
既然他這樣說,李柱等俘虜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們身份是俘虜,沒有辦法強行讓人家把自己留下來。
於是他們又被送出了朝陽門,被抓進來兩日,不僅毫髮無損,還吃的好睡得好,甚至離開的時候,還每人發了二兩銀子當做「路費」,讓李柱等俘虜感慨萬千。
「真是仁義之師啊!」邊走便看著身後的城門,李柱感慨道。
「皇帝是好皇帝,禁衛軍士兵也都是好人。」其他俘虜也都道。
「以後咱們再逼和禁衛軍打仗,記得銃口朝天,萬萬不可殺傷禁衛軍。」李柱告誡眾人道。
「什長放心,若是禁衛軍殺來,我第一個扔掉武器投降。」手下們笑呵呵道。
順著朝陽門大街一路向前,街道上到處都是戰鬥過的痕迹,李柱發現,一天的時間,禁衛軍足足攻佔了八道街壘,把戰線推進到了秦淮河石橋,正在和靖難軍反賊隔著石橋對峙。
「我們是自己人,不要放銃。」
「別放箭啊,我是山字營的二狗子。」
俘虜們戰戰兢兢的走上石橋,邊走便向著對面的反賊們喊著。
也許聽出了他們的江西音調,知道是自己人,石橋另一側的反賊們並沒有放箭,任由他們過了石橋。
「你們不是被抓了嗎,怎麼回來了?」負責朝陽門一帶戰線的反賊將領牛佔山聞聽此時,命人把李柱等人帶到面前,親自審問道。
在回來的路上,眾俘虜已經商量好了對詞,便由李柱代表眾人作答。
「將軍有所不知,現在內城非常缺糧,聽說是江東出現糧荒,皇帝控制的河南山東也到處都有人造反,其他地方的糧食運不過來,據說南京內城的糧食吃不了多久了,除了軍隊,大部分百姓都在餓肚子。他們抓了我們后,覺得養著我們不划算,皇帝又不讓殺我們,說是殺俘不祥,便把我們放了。」
「就這嗎?」牛佔山瞪著一雙大眼,對李柱的話半信半疑。
「就是這樣。」李柱冷靜的道。
「搜他們的身,把他們分開審問!」牛佔山指著眾人厲聲說道。
被抓的手下被輕易放回來,讓牛佔山不得不懷疑敵人的用心。
事先對好的說辭,自然問不出什麼,何況釋放他們前,禁衛軍也沒對他們有任何要求,並沒有試圖策反他們。
反覆逼問,對著所有人的口供,見問不出什麼,也沒發現異常,牛佔山只能作罷,只是沒收了釋放前禁衛軍給的「路費」,便讓李柱等人回到營中,小心起見,牛佔山還把這些人打散編入各個營哨,分別去守不同的街壘營堡。
禁衛軍發的銀子卻被自家將軍搶走,李柱等人自然氣得牙根痒痒,背地裡罵了牛佔山祖宗十八代。
進入了新的街壘營堡后,在一起的其他反賊自然會問他們被俘虜后的情形。李柱等人便把被俘后的經過向同伴們講述著,講了陝北山東江東等禁衛軍控制地區的均田,講了對方士兵們豐厚的薪俸待遇,也講了看到的公審大會情形。聽得這些反賊同伴張目結舌。
慢慢的,很多反賊都知道了皇帝均田的事,心中也都充滿了嚮往。都在幻想著若是皇帝到了老家,若是能在老家進行均田,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