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
把辦學當做地方官政績,辦學不合格者對地方官進行懲處,辦學成績優秀者表彰並作為陞官之參考。只這一項,各府縣官員必然會排除萬難,主動開辦學校。而朝廷不需要付出過多精力。
溫體仁仔細想過,也覺得這個方法很妙,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朝廷負擔,而把壓力下放到府縣。
「陛下聖明,如此地方官員必然會賣力辦學。不過臣還有一些顧慮.……」溫體仁又道。
朱由檢淡淡道:「有什麼顧慮儘管說便是。」
「臣擔心地方官員為了政績,一窩蜂的開辦學校,根本不管師資,不管實際情形,不管教學質量好壞。」溫體仁道。
「若是能把學校數量弄上來也算是政績,只要能使更多窮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學,能有機會上學,哪怕校舍簡陋,哪怕老師水平不夠,也是善莫大焉。」朱由檢搖頭道。
溫體仁暗嘆了口氣,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麼非要這麼做。要那麼多百姓識字幹什麼,難道還能讓天下所有百姓都變成讀書人不成?再說了,種田做工,根本就不用讀什麼書。而且很多時候,百姓讀書多了也非好事,孔子不是說過嗎,民可以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然而溫體仁雖然這樣想,卻根本不敢說出口,因為他知道朱由檢已經拿定了主意,再反對恐會惹朱由檢厭煩。再說即便是至聖先師孔子,在朱由檢這裡恐怕也沒什麼用,畢竟連孔聖嫡傳的衍聖公府都被朱由檢派人抄了。
就辦學之事,朱由檢和溫體仁又說了很多。總之就是一句話,一定要使儘可能多的百姓子弟能上學,要開啟民智。
朱由檢也清楚溫體仁甚至很多人不會理解這種做法,而這些官員反對的理由很多,但有一個無法說出口的原因卻是不想讓更多百姓孩子識字,不想讓窮人家的孩子和他們孩子爭奪當官的機會。
對此朱由檢心知肚明。但是不管是溫體仁,還是任何其他人,都改變不了朱由檢的意志。
「對了,琉球使者安置的如何了?」商談完學校之事,朱由檢又說起了其他事情。
「已經安置在四藩館,臣剛剛派了禮部官吏教授他禮儀。」溫體仁回道。
朱由檢點點頭,又問道:「溫閣老,對琉球國王上疏請求琉球內附之事你這麼看?」
溫體仁是禮部尚書,藩國之事也歸禮部管轄。其實按照正規流程,遇到這種外交之事,應該由內閣擬定一個意見,然後上報皇帝知曉,皇帝若是不同意,會再召集內閣及禮部官員商議。現在南京沒有內閣,這件事就只能由該管藩國事宜的禮部先拿出意見。
溫體仁沉思了一下,緩緩道:「陛下,以臣看來,朝廷不應該答應這種請求。」
朱由檢神色平靜道:「哦,為何不應該答應,溫閣老詳細說來。」
溫體仁解釋道:「琉球向來是我大明藩屬國之一,若是大明答應其內附的話,相當於兼并了琉球國土,勢必會引得其他藩屬國驚懼。」
朱由檢便道:「是琉球王主動要求內附,又不是大明強迫與他,其他藩國有什麼可驚懼的?」
溫體仁道:「可其他藩國不清楚內情啊,也許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大明水師逼迫,琉球王尚豐才被迫同意琉球併入大明。」
朱由檢面無表情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溫體仁道:「還有就是琉球國孤懸海外,太過偏僻,聽聞其國人口也就數萬餘人,所有島嶼面積加起來還沒有大明一個縣大,而且其土地貧瘠,沒有太多物產,這樣的地方我大明要來根本沒用,反而每年要往那裡補貼不少銀子。」
朱由檢不得不承認,溫體仁說的很有道理。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兼并了琉球國卻是沒什麼大用,琉球國全國的賦稅收入恐怕不夠數百駐軍的開銷。
但是很多事不能只看眼前,更不能只看經濟利益。朱由檢知道若按正常發展,琉球很快便會被倭國控制,直至被倭國徹底兼并,成為倭國的一個縣。而四百年後,華夏已經非常強大,卻仍然被封鎖在所謂的第一島鏈之內,而琉球群島便是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不僅琉球,汶萊,安南,真臘,南洋諸多藩屬國,在四百年的時間也紛紛失去。
朕既然重活一次,萬萬不能允許這樣的情形再次出現。不管是琉球還是呂宋汶萊爪哇馬六甲,從此以後都永遠是華夏的地盤!朱由檢暗暗道。
「溫閣老恐怕有所不知,琉球雖地處海外,卻是大明到倭國之間重要的一環,別的不說,光是海貿收入便足以供養一支軍隊。」朱由檢淡淡道。
「真的這樣嗎?」溫體仁有些發愣,對海外的情形他並不清楚,只是下意識的認為海外都是蠻夷所在之地,都非常的荒蠻,整個世界,只有大明最為富饒。
「西夷傳教士利瑪竇曾繪製了一幅《坤輿萬國全圖》,不知道溫閣老看沒有看過?」朱由檢問道。
溫體仁搖搖頭:「聽說過,卻至今未得一見。」
朱由檢道:「在皇家科學院,便有根據《坤輿萬國全圖》製作的世界地圖,畫出了整個世界大部分地盤。在地圖上,有著五大洲之地,而我大明只佔據了其中一隅而已。在這個世界上,有著比大明更加富饒的地方。
這些年來,大明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天氣越來越寒冷,天災越來越多。於是便有無數百姓衣食無著乃至餓死,有著無數百姓不得不選擇鋌而走險豎旗造反。
於是朕不得不進行均田釋奴,進行變革,以求能夠讓儘可能多的百姓能活下來,以求能讓大明中興。
但是大明的田地就那麼多,人口繁衍數量還會越來越多,即便進行了變革,總有一日土地還會不夠用,還會有很多百姓吃不上飽飯,天下還會出亂子。
而解決這些唯一的辦法,便是佔據海外土地,往海外進行移民。比如琉球,雖然國土狹窄,但移民數萬還是沒有問題。比如台灣島,這幾年來,福建已經往台灣島移民達二十多萬人,使得泉州漳州等地土地緊張得到極大緩解,使得數十萬福建百姓因此得以活命。」
「佔據海外之地,移民……」溫體仁喃喃道。雖然跟隨朱由檢一段時間,但這樣的話還是第一次從朱由檢口中聽到,讓他感到萬分震驚。
在溫體仁看來,海外都是荒蠻煙瘴之地,要來根本沒什麼用,至於移民?故土難離,哪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前往海外?
「溫閣老啊,你真應該多了解一下海外之事,多開拓一下眼界了。」朱由檢嘆道,「海外並非都是煙瘴之地,也有著肥沃之土。比如那呂宋,面積足有福建那麼大,可耕種的肥沃田地是福建數倍,更兼雨量充沛,氣候溫暖,若是能佔據呂宋,足以移民數百萬人。可極大的緩解大明人口土地危急。
從呂宋往南,面積大的島嶼還有很多,比如婆羅洲,面積足有六七個呂宋那麼多,雖然氣候熱了些,但糧食產糧卻很高,到處都是森林河流,資源豐富無比。若是移民的話,又能移多少人?聽說那南洋土人什麼都不做,光是從樹上摘果子便足以吃飽。這天下這樣的土地太多了,很多都是無主之地,我大明為何不能占而有之,為我大明貧困百姓找到一條活路?」朱由檢冷笑道。
「陛下的心情臣非常理解,但談何容易啊。」溫體仁嘆道,
「永樂年間,大明便曾出兵攻佔了安南,但最終還是敵不過煙瘴不得不退兵。海外之地雖多,又那是那麼好佔得啊,比如呂宋,距離大明本土千裏海程,千里調動大軍征討,又要耗費多少錢糧,朝廷豈能負擔的起?陛下,眼下大明內部尚未穩定,江西湖廣反賊未平,浙江福建廣東貴州等地到處都是亂民造反,眼下當務之急是迅速平定叛亂,還天下百姓以太平,其他的事情還是不要多想吧。」溫體仁苦口婆心的勸道。
朱由檢默了默,緩緩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前之事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從考慮長遠。佛郎機、紅毛鬼都只是撮爾小國,論面積不足大明一個省,特別是那澳門的葡萄牙,面積甚至只有大明一個府,他們卻能不遠萬里來到大明沿海,在海外佔據大量殖民地,每年往本土帶回無數財富。聽聞那西班牙,在數萬裡外的新大陸佔據了面積不亞於大明的地盤。
眼下西夷人的海船已經來到大明沿海,甚至多次和我水師發生激戰。若是對這些不聞不問的話,早晚一日,西夷人會進攻大明本土,把大明變為他們的殖民地。朕決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溫體仁很想說陛下你是不是杞人憂天,但看朱由檢激動的樣子,果斷的閉上了嘴巴,生怕再說下去會徹底激怒皇帝。
又說了一番后,朱由檢終於意興闌珊的停了下來,他也知道,很多事情自己有些操之過急。這些大明的士大夫向來自大慣了,不可能瞧得起西方蠻夷,要想改變他們的觀念,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不是一代的事。
不過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朕還可以培養下一代,按照朕的想法,培養出更多眼界開闊的讀書人!
「對了,在學校教材中,還要加上一門地理課,其中不僅有華夏的山川地理,還可以請科學院的西夷教授編寫世界地理教材,講一講世界地理,讓我大明學子多了解了解海外,這樣他們的眼界會更加開闊。」朱由檢突然道。
「臣領旨。」溫體仁已經喜歡了朱由檢的有一出是一出。
「還有就是所建學校分為小學中學,小學階段招收六歲到十五之間的學生,可以分為五個年紀,主要教授其國文和算術。小學畢業后,其品學兼優者可通過考試進入中學,地理、科學等課程當開在中學階段。」朱由檢仔細思量后,又吩咐道。
「是……」溫體仁有些無奈道。先前的時候,朱由檢只是說成立學校,現在又要分小學中學,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其實溫體仁不知道的是,朱由檢也沒有辦法,因為記憶太過零散,畢竟只是魂遊了後世而已,走馬觀花的了解了後世的情形,很多具體的東西並不十分明白,甚至有些東西當時根本想不到,事後才能重新想起來。
「當然,朕的想法也許有不少疏漏之處,你可以和洪承疇等人多商量一下,再結合即將到來的科學院眾教授,共同研究一下學校到底該怎麼辦。總之朕就一個要求,要是儘可能多的貧寒子弟都能上得起學,要儘可能的摒除八股文這樣無用的學問,多學算術科學地理這樣有用的知識。
等到過上幾年,等第一批中學生招收之後,還要開辦大學,專門研究更多的學問。」朱由檢最後道。
「臣遵旨……」溫體仁已經無力再辯駁,知道自己發表看法也沒什麼用。
三日後,朱由檢在行宮召見了琉球國使者曾仲,曾仲代表琉球王尚豐向大明天子獻上了琉球地圖以及人口圖冊,表達了願舉琉球五萬百姓內附天朝上國之意。朱由檢表示若是琉球有難,大明會儘力支援,內附沒有先例還是算了。曾仲則再次懇求,言說大明猶如琉球之父,子歸父乃是理所當然的事,請皇帝念及琉球百姓殷切之情,允許琉球內附。
如此三拒三請之後,朱由檢終於勉為其難的表示願意接受琉球內附。下旨加封琉球王尚豐為東海公,世襲罔替,在南京城興建東海公府,派船去琉球接東海公及其家屬來南京居住。
至於琉球使者曾仲,因出使獻土有功,被朱由檢封為禮部五品郎中。
從此以後,琉球群島永為華夏之土,再也不可分割。
消息傳回琉球之後,琉球王尚豐欣喜若狂。成為天朝上國世襲罔替的國公,可比在海外偏僻之地當國王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