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孫傳庭的決斷
寧遠城。
“報,參將吳襄帶到!”中軍官任守忠來到堂上稟告道。
孫傳庭麵沉似水“讓他進來!”
須彌,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被帶入堂上,正是棄軍而逃的吳襄。
“吳襄,你可知罪?”孫傳庭問道,話語中散發出強烈的殺意。
“末將,末將不該棄城,可是撫台大人,末將也是為了杏山全城軍民性命著想啊!杏山守軍不足三千,絕難抵擋建奴大軍,若是末將死守,隻能落得和鬆山一樣下場,滿城近萬軍民恐都會命喪建奴之手!”吳襄自知罪重,卻不甘心的辯解著,邊辯解邊看向其他將領,希望有人替自己說話。
然而不管是和他有親戚關係的遊擊將軍祖大樂,還是相交莫逆的參將戴廣恩,皆垂下頭,不願和他對視。
“那本撫問你,杏山三千軍隊和近萬百姓呢?你可曾把他們帶回?”孫傳庭淡淡問道。
吳襄張了張嘴,無話可說。
“身為杏山守將,枉顧朝廷法令棄城而逃,遇敵追擊不思抵禦,丟下大軍逃跑,棄近萬百姓性命於不顧,卻還巧言令色,象你這種不忠不仁不義之徒,有何臉麵活在世上?”孫傳庭戟指怒斥道。
“來人,把他拖到門外,立刻處死,傳首三軍,以為後來者戒!本撫還會行文朝廷,奪去其家在京中所賜田宅,剝奪其子侄所蔭一切官職,其子孫三代皆入賤籍不許出仕!”
吳襄頓時駭的麵無人色,淒聲叫道“撫台大人,末將一人做事一人當,您可不能這樣對待我的家眷啊!”
孫傳庭冷笑道“為何不能?你的家眷因為你享受榮華富貴,你的兒子破格被納入國子監,朝廷賜給你京中宅田,他們因你而享受一切,自然要分擔你的罪過!”
“撫台大人,饒了我的妻兒吧,諸位同僚,幫我求求撫台吧,唔”吳襄邊掙紮邊大叫著,卻被拖他的士兵用破布塞進了嘴巴。
“諸位將軍,你們怎麽看?”孫傳庭轉過身來,殺氣騰騰的對堂上站立的諸將道。
堂上將領們皆臉色發白,一個個嘴唇囁嚅著不敢發聲。
他們終於徹底清楚了,家眷被送到京師意味著什麽。他們家眷享受京中富貴的同時,也等於給他們套上了枷鎖。意味著從此以後,若是他們作戰不利,倒黴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整個家族。現在的他們,連投降建奴的選擇都沒有了,除非他們不顧家眷親人的性命。
“撫台大人英明,丟城喪師者就該重懲,我等並無話說。”副總兵劉應國慨然道。
“撫台英明,我等並無話說。”諸將紛紛應道。
孫傳庭滿意的點點頭“如此便好。丟城喪師當罰,為國盡忠則應該褒獎。本撫會上疏朝廷,賜予鬆山總兵尤世祿忠烈牌匾,其子侄皆蔭千戶,或入國子監,本撫還會上疏朝廷,建立忠烈祠,凡是抵禦建奴殉國的將士皆入忠烈祠,厚恤其家眷,免其稅賦,歲賜錢糧!”
孫傳庭的話讓眾將精神大震,撫恤錢糧暫且不說,入忠烈祠,可是無上的榮耀,意味著青史留名,子孫皆會受益!
文官愛名,其實武將很多也是愛名聲的,若是朝廷能給予足夠的名聲地位,若是能惠及子孫,他們又何吝死戰?
頓時,因為吳襄被處死產生的兔死狐悲情緒一掃而空,諸將皆神情振奮起來。
“大人下令吧,末將願意帶兵前去救援連山堡!”劉應國叫道。
“我等也願去救援連山堡!”祖大樂、戴廣恩等將也跟著道。
孫傳庭卻搖了搖頭“救援連山堡之事還要從長計議”
“撫台,連山堡守軍隻有一千五百人,加上城中軍民也就五千多人,若是不及時救援,他們恐怕支撐不了多久啊!”劉應國急聲說道。
孫傳庭道“你們都是將軍,皆通曉軍略,本撫問你們,建奴所圖是什麽?”
祖大樂道“當然是要攻下錦州寧遠奪取遼西了。”
遼西是遼東通往關內的要道,隻要打下寧錦,山海關暴露在建奴兵鋒之下,攻下山海關便可直入京師!寧錦之重要,在場的誰人不知?
孫傳庭道“既然如此,為何建奴不直接攻打錦州?或者攻打寧遠?”
“錦州和寧遠城高池深,兵力眾多,建奴想攻下可不容易。”祖大樂道。
劉應國猶豫了一下“撫台,您的意思是建奴為的不是寧遠錦州,是要誘使我軍救援連山等堡,好圍城打援?”
孫傳庭點點頭“正是如此。建奴攻城奈何不了錦州,也奈何不了寧遠,便想誘使我軍出城救援,好在野戰中擊潰我軍,本撫又豈會如他們的意?”
劉應國道“可是若不救援,隻能眼睜睜看著連山堡還有其他堡壘一個個被建奴攻下。那些城堡不如寧錦堅固,城池小守兵寡,擋不住建奴攻擊啊。”
孫傳庭淡淡道“朝廷每年花費四五百萬兩軍費,修建那麽多的城堡,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用他們抵禦建奴消耗建奴實力嗎?若是任何一個城堡被攻擊都得救援,那些城堡還有何存在的意義?建奴每攻下一個城堡,是不是要折損一兩千兵力?寧錦間有十多個堡壘,建奴要想全部打下,至少要損失兵力兩三萬,他們損失的起嗎?整個建州女真有多少人?”
劉應國等人皆相對無言,不得不承認,孫傳庭的決斷非常的正確,利用各個城堡消耗建奴實力,正好擊中建奴人少的軟肋。
可是對被攻擊的城堡內軍民來說,卻是那麽的殘忍!孫傳庭的決斷,意味著放棄了那些城堡,意味著那些城堡內的軍民都躲不過建奴的屠殺。
一時間,諸將看向孫傳庭的目光格外的複雜。當然,也有些將領暗暗鬆一口氣,孫傳庭不願出兵救援,意味著他們可以繼續躲在安全的城內,不用再野外和建奴廝殺。
“我會派人傳吳襄的首級於諸城堡,告訴各堡守將,力戰殉國入英烈祠惠及子孫,丟城逃跑家族皆受牽連,何去何從,由他們自己決斷!”孫傳庭淡淡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