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卷·第三十四章 登島尋屍
·第三十四章·
登島尋屍
田掌櫃一聲招呼,所有人都湧上前來,順著他指的方向瞧去,湖島左邊有一處炊煙嫋嫋升起,順著風向朝這邊吹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隱約間還能夠聞到烤肉的氣味。
有人捷足先登了,這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倘若無人,我們隻管上去,慢慢摸索便是,預想中的敵手,也不過是一條計劃中的真龍而已。但現在確定有人,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不會有島民居住,那麽能夠比我們先到的,自然是比較難纏的角色,倘若發生起衝突來,變故就會頗多。
閣主吩咐舵手靠岸,找一個可以停靠的地方,先落下腳來再說。小叔有些疑惑,說這洞庭湖上的湖島都是有數的,我怎麽不記得還有這般形狀的島嶼呢?
旁邊的焦掌櫃說:“龍穴之屬,自然能夠轉折光線,空間走移。要是人人可見,隻怕早就給人挖了一個底朝天了。此番倘若不是那真龍找尋龍塚,露了蹤跡,隻怕再過一百年,這裏也不會有人。
他這話頗為自得。我細細一嚼,感覺這意思仿佛是倘若沒有慈元閣,我們便尋不到此處。
說句老實話,有虎皮貓大人在,我們並不會憂愁那龍穴難尋,隻不過有這便利,也不會拒絕而已。當然,這隻是焦掌櫃個人的看法,我也不作計較,往前走了一步,聽得閣主正吩咐劉掌櫃,說去試試,看看能夠聯絡外界不?
劉掌櫃折回艙房裏,過了半分鍾後又出來,搖頭說不行。
我們此番前來,知道大部分電子設備都會引起真龍的厭惡和不滿,於是都在上船前就做了處理,劉承湘的聯絡手法應該不是現代通訊手段,不過依然沒有能夠成功,這表明我們的前方有著未知的危險,那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船在白霧中小心行駛,閣主將大家聚在甲板上訓話。這程序很傳統,無外乎是前方危險,讓所有人務必小心,然後又談到重賞,所有參與此事的人,日後都會有一筆功勞。閣主的口才極好,一番演講下來,說得眾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登島,建功立業。
濃霧隻是一段範圍,當船行過之後,前麵頓時一清,周遭豁然開朗,島嶼就在跟前。島上植株茂密,天空飛鳥盤旋,發出陣陣啼鳴。
尋龍號船身頗大,不能直接靠岸,在離島左側一裏左右的地方下了錨。這島頗大,一眼不能盡收。中間的山頗高,山峰陡峭,剛才從那邊行駛過來的時候,瞧見懸崖上有許多孔洞,有風吹過時,發出嗚嗚的聲音來,讓人感覺頗有些詭異。之所以在左側下錨,是因為我們瞧見那炊煙是從左側小樹林前方傳出來的,這會兒我們有船有人,實力強壯,不必鬼鬼祟祟。決定由少東家和我、雜毛小道帶三人,焦田兩位掌櫃帶四人,以及黃晨曲君,各乘小艇登島,先摸清情況,再作打算。
正準備登船,方怡鬧著要隨兄一起登島。
登島查探有一定的危險性,倘若不是為了鼓舞士氣,都不舍得方誌龍去,哪裏還會讓最為寶貝的方怡離船?然而那小公主一旦鬧將起來,的確是讓人頭疼,閣主最沒辦法的也就是這個小公主,如此糾纏幾分鍾,慈元閣閣主都準備板臉了。雜毛小道怕耽擱時辰,也上前一步勸道:“大小姐,這登島上岸的都是些粗活,便讓我們男人來幹吧。你不妨在船上備好晚餐,也好讓我們有幹勁,想著快些回來,嚐你做的飯食呢。”
閣主費盡唇舌,最終還抵不過雜毛小道這三言兩語,方怡滿心歡喜地答應了,說那你們自己可得小心一點兒,昨天捉到一個大團魚,我一會兒把它給燉了,給你們都補補身子。
離岸一裏水路,並不遠,船劃到一半路程,一字劍突然睜開眼睛,身子一挺,人如大鳥,向島上飛去。
這一招頗為厲害,禦空飛行,妥妥的裝波伊架勢,看來他是準備單獨行動了。不過也是,作為江湖上鼎鼎有名的頂級高手,倘若上了島還與我們依偎在一起,像個保姆,那的確是跌份了。
我終於能夠理解,為毛虎皮貓大人總喜歡玩失蹤,敢情高手都這德性。
幾分鍾後,小艇到達湖島邊緣。和海島有些不一樣,這島嶼雖大,但是並沒有沙灘,隻是一小截鵝卵石灘塗,往裏走便是植株茂盛的草地。留兩人在這裏看守小艇,其餘兩隊十人便朝著之前冒煙的地方摸去。
走了將近百米,前麵有一個小山坡,那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水杉林子,坡腳一片草地茵綠,發出炊煙的篝火便在那兒,不過一同闖入我們眼簾的,還有好幾具屍體。
瞧見死了人,所有人都防備起來,小心翼翼地朝著篝火靠近。走到近前,發現這些人都已經死透,總共四人,一個灰衣道士,三個黑袍人,散落在篝火左右,血已經半凝固了,周圍腳印雜亂。我見這黑袍顯得有些眼熟,蹲身翻了翻,跟昨夜那魚頭幫四相海所穿的一般無二。我將其胸口的領子揭開,往下一拉,便瞧見他們胸膛上,都紋有一條活靈活現的胖頭魚。
魚頭幫是洞庭湖漁民組成的秘密社團,最早出現於明朝末年,一開始是為了抗擊官府、土豪劣紳的盤剝和魚捐,是窮苦人出身,不過後來因為幾次圍剿,被白蓮教滲透掌握,漸漸變成了白蓮教的分支。民國初年時沈老總整合各地洪門、白蓮教、青幫、哥老會、袍哥會等團體,便將縱橫洞庭湖東西的魚頭幫,如鬼麵袍哥會一般,單獨立帳,也算是邪靈教一支,聽調不聽宣。
雜毛小道將那具趴在火堆旁邊的灰衣道士翻轉過來,驚訝地說道:“竟然是他?”他手伸向了那人的脖子處,摸出一塊符牌來,正是嶗山弟子的銘牌標識。這人是我們在嶽陽樓邊的酒樓上見過的,當時站在嶗山長老白格勒旁邊的一位。方誌龍也湊過頭來看,一聲歎息,說這位是嶗山白長老的弟子劉飛洋,是嶗山風頭最盛的二代弟子之一,沒想到竟然死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