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25.我與秋帆談火箭
德川將軍到了末期,其實也是渾身上下一堆規矩約束的“提線木偶”。說好了今兒要去德丸原觀看西式演習,但是等護送的禦徒眾、禦小姓、禦目付等等等等超過五千人的隊伍沿街清理完之後,這小子居然才開始吃早飯。
明明已經九點多了,居然才開始吃早飯!
理由更加荒誕,將軍的正室夫人在去年已經去世,理論上已經不需要等正室夫人梳妝完畢以後再一道吃飯的。而且沒了“皇後”的大奧這不就是妖魔鬼怪都起來了嘛,德川家慶這老小子居然因為昨晚貪涼(在室外快活,不小心睡著了),今兒起來肚子不爽利,在廁所上多呆了兩回。
說好的做那事的時候有大奧女官聽床的呢,怎麽這都跑到花園裏快活了。忠右衛門隻記得八代吉宗公在澡堂池子上快活,這就已經不守規矩了,沒想到他的子孫更不守規矩。
算了算了,做臣子的,怎麽能非議主君的愛好呢。德川家慶也四十多歲的人了,需要點新花樣刺激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談這個了。
約略等到九點半,德川家慶一行才從中奧離開,因為天氣暑熱,德川家慶沒有著禮服,而是簡單的一身狩衣,頭戴竹笠,打扮的倒也清爽。
大概是因為知道幕府武備鬆弛,將士懈怠,所以不論是上代家齊,還是這一代家慶,都相對嚴格的遵守八代吉宗恢複鷹狩的要求。每年或者隔年召集旗本以及禦家人們,進行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捕捉大雁等獵物,同時操演戰爭配合。
所以德川家慶床上騎術高超,馬上騎術也同樣不錯……
平三見到德川家慶出城,立刻派人飛馬傳信德丸原,德丸原的作事奉行由臨時抽調而來的江川英龍擔任,實際的操演指揮自然是高島秋帆。在得到將軍出發的傳信之後,立刻命令分散在左近休息的從人們陣列。
早上七點來,一直等了幾乎三個小時,連個影子都沒見著,是個人都要懶散下來。忠右衛門都找了棵樹在樹蔭下麵翻書看,看的也是渡邊華山的藏書。
這本寫的比較亂,喚做《武雄史談》。武雄不是一個人名,而是肥前國的地名,這本書大概是把幾百冊外國文獻都翻譯編纂到了一塊兒,從植物、醫學、生物、化學,一直到軍事科學等等等等,無所不包。全部加起來有好幾十冊,忠右衛門這裏隻有講火箭和其他亂七八糟武器的一冊而已。
“忠右衛門在看什麽?”高島秋帆也是頭一次見將軍,大概是有些緊張,所以跑來和忠右衛門搭話。
“在看火箭火打之術。”高島秋帆畢竟也是年紀足夠做忠右衛門爸爸的人,外加身上有本事,所以忠右衛門表示了相當的尊敬。
高島秋帆的年俸是七十俵,算下來大概是年俸三十兩黃金左右。另外世襲的長崎町年寄,這裏麵有不少油水,懂的都懂。不過這點油水,高島秋帆都拿來購買各種蘭方物和唐方物,以及大量的蘭學書籍了。
譬如說他購買的那門現在擺在操場上的大炮,售價高達黃金二千兩,據說把高島秋帆從父親在時積蓄下來的所有財富全部蕩盡,才購買下來。
至於他所書的戈貝司鐵銃,那更不要說了,憑借長崎這個對外窗口,高島秋帆不僅自己購買了好幾支,現在都已經仿製了出來。作為長崎町年寄,高島家是有警備長崎任務的,所以從他父親那一輩起,就開始積極引入西方近代武器,兩代人的累積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這似乎是鬆平肥前守(佐賀鍋島家)處流傳出來的著作吧。”高島秋帆瞅了一眼,十九世紀各種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弄出來的武器有很多花裏胡哨,不堪實用的。
而且火箭這個東西,東亞其實已經有了好幾百年的曆史,明朝那會子就有百虎齊奔箭,朝鮮那邊更是有他們吹的上天的殲星“神機箭”。所以日本這邊也有許多火箭的流傳,不過日本這邊的火箭也走入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分區。
棒火矢!
是真火箭,怎麽說呢,大概就是在一個火門槍當中塞上一支大火箭,然後點燃發射。大明和朝鮮是以數量來取勝,日本這邊大概因為火藥金貴一點,所以一發隻有一支箭,但是做大了一些,也努力讓他射的更遠,或者也許可能算是以質取勝吧。
到是英軍在印度反英民族大起義的鎮壓過程中所使用的康格裏夫火箭,還算是比較實用的一種火箭類武器,不過也就那樣,反正都是要淘汰的東西。忠右衛門也就是閑著瞧瞧,並不準備在火箭這上麵下太大的心思。
畢竟等阿姆斯特朗青銅炮出現,火箭的那點優勢在新式火炮麵前就蕩然無存了,自然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您對火箭也有研究嗎?”忠右衛門看著左右的侍從開始整隊,便把書收起來,和高島秋帆到路邊迎候德川家慶。
“知曉一些,但不多,曾做過一二支。”高島秋帆也就是是找個人聊聊天,讓自己不那麽緊張,場內的弟子們需要做演習前的準備,也就忠右衛門這一個既足夠閑,又對近代武器有所了解的人了。
“效用如何呢?”忠右衛門就隨便問問。
“許是火藥配方不行,不似荷蘭所用的那些,能在炸後燃燒。”高島秋帆回憶了一些。
康格裏夫火箭好像確實在擊中之後會引起大火,大概火藥配方裏有些什麽東西高島秋帆沒有參透。這個“濺射火焰”傷害也是火箭的重要殺傷方式之一,要是搞不出來,火箭的威力大打折扣。
“將軍様還有五町之距便到!”正說著,一名目付騎著馬趕到德丸原,向眾人宣示。
忠右衛門和高島秋帆聽了,立刻住口不談,麻利的在路邊站好。等報信的目付說德川家慶還有三町之後,便恭敬的跪地迎接德川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