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江戶旅人> 第197章 24.偌大長崎實空虛

第197章 24.偌大長崎實空虛

  免費沾了一次萩藩的光,毛利敬親給吉田鬆陰配了一條快船,送他去長崎。作為此行的毛利禦聞役,當然有資格多帶三個伴當咯。忠右衛門就這樣一分錢也沒花,坐上了去往長崎的船隻。


  操船的乃是毛利家的船侍,靠一張帆八麵借風,僅僅兩天時間就把吉田鬆陰和忠右衛門送到了長崎,端得是一把水上的好手。說來戰國時期的毛利氏水軍,也曾經是縱橫瀨戶內海的強盛水軍。隻不過在木津川口之戰,被九鬼水軍的所謂鐵甲船給幹翻了。


  後來毛利氏減封至防長兩國,曾經隸屬於毛利的來島水軍,小早川水軍,村上水軍等眾,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從毛利家剝離出去。


  要不是萩城就在日本海邊,又是山陰(屏蔽)地區重要的海上航運交通點之一,毛利家可能連這點水上人才都保留不下來。


  而薩摩到是因為一直維持和琉球的聯係,所以大小還保留了一支水軍。也不知道曆史上薩摩海軍長州陸軍格局的形成,是不是也和薩摩島津氏保留下來的水軍傳統更多有關,誰知道呢。


  日本國內的船隻,和長崎出島的荷蘭船隻,以及從清國、朝鮮開來的船隻,一般是不允許混雜在一起的。港內各自都有規劃的區域,幕府嚴防外國船隻上麵攜帶著基督教傳教士,以及有關基督教的宗教書籍。


  為了避免老百姓接觸到這些,相應的隔離自然也是必要的。沒瞧見長崎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出島,作為荷蘭在日本的商館區嘛。


  就是不知道那個傳說中的拿破侖戰爭時期,荷蘭本土已經亡國,拿破侖控製下的傀儡巴達維亞共和國建立,全世界僅剩下這座小小的長崎出島,還懸掛著荷蘭國旗的傳聞,是不是真的。


  可惜當年的當事人基本都已經去世,不然還可以問問,當時長崎出島上麵懸掛的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國旗。常駐的荷蘭商館有沒有因為恐懼幾次三番前來進攻試探的英國軍艦,而改換門庭。假意改信日後悔過嘛,小事一樁。


  除了這個感興趣之外,忠右衛門還特意觀察了一下長崎的防禦。整個長崎的防禦體係設置的算是相當完善,經過幕府二百餘年的不斷整備,頗具規模。


  在尚未進入長崎的長崎半島南端野母崎的權限山上,設置了堅固的石造望所兼信號塔,可以窺見極遠處的船隻,成為整個長崎防禦體係的眼睛。


  而用於製敵的則是數量龐大,星羅密布的各處炮台。承應二年(1653),平戶藩主鬆浦鎮信受命在大多越、女神、神崎、白崎、高鉾、長刀岩、蔭尾七處,設立炮台,這些炮台被稱為“古台場”或“在來禦台場”。


  文化五年(1808),為菲頓號事件所震驚的幕府命佐賀藩主鍋島齊直在女神、神崎、高鉾、蔭尾四處增設炮台,這被稱為“新台場”。翌年,在岩瀨道、稻佐,以及較遠的高濱、野母、樺島(這些都位於長崎半島的突出部)新設了炮台。


  七年,又命福岡藩主黑田齊清在神崎、高鉾、長刀岩增設了炮台,這被稱為“增台場”。同年,還在魚見嶽新建了炮台。嘉永六年(1853),佐賀藩主鍋島直正受命又在神島、伊王島建設炮台,這被稱為“佐賀台場”。


  這些炮台互為犄角,拱衛著長崎這座日本唯一的對外交涉窗口,也護翼炮台下的港灣,不使其遭受攻擊。


  光有炮台自然不行,還需要有足夠的兵馬駐守。像是咱們的老領導水野忠邦,之前所在的二十五萬三千石唐津藩,就需要負責長崎警備的任務。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唐津藩主每次隻需要在江戶交代一百日,而其他的大名則需要一整年。


  隻能在江戶交代一百日,當然就不可能擔任幕府的老中咯。所以水野忠邦為了實現自己的野望,不惜自削十萬石,轉封濱鬆,真是猛人一位。


  除開唐津藩,寬永十八年,幕府命福岡黑田家在長崎港入口處的戶町和對岸的西泊兩處修建番所,並駐兵守備。第二年,命佐賀鍋島家前來交代,之後就成為定例。兩藩一年一交代,輪流在長崎駐防。


  如果不出意外,這一措施將一直持續二百二十三年,直至元治元年(1864)七月廢止。這兩處番所由於地處長崎港之衝口,因而被稱為衝兩番所,又因兩處額定駐兵近千人,又名“千人番所”。


  常備兵力以外,還有各藩的臨時人馬輔助這些藩兵。其中,熊本、對馬、小倉、平戶等四藩派人在長崎常駐,鹿兒島、長州、久留米、柳河、島原、唐津、大村、五島八藩,則是在每年五月中旬到九月下旬(這是外國船到來的高峰,忠右衛門就是要趕這個風信)這段時間內派人駐守。


  不過以上這些,全都是存在於紙麵上的東西,基本上全都沒有落到實處。沒見吉田鬆陰是聽到了長崎有警的消息,這才著急忙慌的從萩藩趕來嘛。


  說句不客氣的話,衝兩番所內,額定的一千人馬,這會子最多一百人,別說抵抗外國軍隊的侵略了,甚至大多數人都掙紮在饑一頓飽一頓的死亡邊緣。


  福岡黑田家以及佐賀鍋島家,都是外樣大名,日常承擔幕府的各類勞役工程,藩內一窮二白。實在是窮的揭不開鍋了,才冒著天大的風險,把一千名應該參與守備的士兵,消減到一百名。


  而這一百名士兵,因為不在藩內,所以就被藩內選擇性遺忘,俸祿什麽的減半不說,還經常拖欠。雖然曆史上並沒有留下守衛長崎番所的士兵活活餓死的記載,但是這些藩兵瘦弱不堪,形容枯木,無力舉刀作戰的記載卻是有的。


  士兵如此,炮台當然也是如此。幕府命長崎左近諸藩修築炮台,平時自然需要派遣兵馬維護守備,一開始可能還有點那個樣子。到了現在,不妨告訴諸位,這些炮台上麵都隻有生了鏽的大炮而已。


  別說什麽炮彈了,連火藥都沒有!


  因為硝石需要進口,很貴,受命值守炮台的諸藩大名覺得反正天下太平,就假裝沒事人一樣,不給這些炮台補充彈藥了。


  直到英艦菲頓號侵入長崎,這一切才被當時的長崎奉行鬆平圖書頭康助發現。他命令炮台開火,炮台全部“啞口無聲”。他命令番所內的士兵出戰,結果出陣的士兵老的老,小的小,走路都費勁,刀也拿不動,且人數隻有一百四十餘人。


  然後他號召諸藩趕緊派遣小船,對英國軍艦實施燒打火攻之策,一通鼓諸藩不至,二通鼓兵船不來,三通鼓徒喚奈何。


  反正這把是把長崎的防務情況給剝了皮了,僅僅一條連四級巡防艦都算不上的英艦菲頓號,就這樣在長崎大搖大擺的停了三天,還向長崎勒索了大量的食物和淡水,最後才心滿意足的離開。據說為此荷蘭商館還付出了一筆不小的贖金,或許可以美其名曰“贖港費”。


  鬆平康助倒也扛得起責任,當晚就自切了,向幕府死諫。可惜啊,他是死諫了,幕府一來沒錢,二來沒人,根本無力整頓長崎防務,於是一切都隻能就這麽看著他惡化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