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長矛鐵甲
之前在南穀關伏擊戰的時候,禁衛軍的炮手們用那些比較完好的明軍繳獲火炮都是提心吊膽的,就怕打著打著就炸膛了。
南穀關伏擊戰結束後,眼瞅著短時間沒啥危險炮兵隊就把那些破玩意全部扔到了工部兵工廠裏當鐵料用,自己則是拉走了四門新的三斤的短管散彈炮。
由此可見,禁衛軍的炮手們還是更喜歡自家的短管散彈炮。
又短又粗,看著就有一股濃濃的厚實所帶來的安全感!
所以工部兵工廠製造的三斤短管炮還算是一種比較成功的火炮,至少炮兵們挺喜歡用的,並在這個基礎上準備繼續發展,縮小後製造隻有八十斤的散彈炮,往上的話則是想要搞個能打五斤炮彈的散彈炮。
但是工部兵工廠想要繼續製造長袍火炮就比較困難了。
這長管火炮吧,因為倍徑比較大,所以炮管是比較長的,因此對炮管的質量要求也更苛刻。
必須要能夠承受更大的膛壓,要不然打不了這麽遠,而且你還不能單純的加厚炮管厚度,要不然的話火炮的重量會讓人無法接受。
這三斤長炮就已經是幾百斤了,如果再加厚炮管,豈不是得上千斤去。
更何況,如果炮管質量太渣的話,哪怕是加厚那麽一點炮管也不管用啊,該炸膛還是炸膛!
這涉及到的技術難點還是比較多的。
郭東岩琢磨著單單依靠楊鐵匠帶著一群半吊子的鐵匠想要仿製出來長炮,估計是不太可能的了。
既然自己研究不出來,那麽隻能是找外人幫忙了。
想到這裏,郭東岩就是直接轉身對孔二道:“回頭你派人去請大夫的時候,再打聽打聽何處有造槍炮的工匠,如果可能的話,也請一些造槍炮的工匠回來!”
孔二聽罷也是一愣,不過很快就點頭道:“陛下放心,臣今天就安排下去,如果上津縣沒有,臣就派人去鄖陽府城甚至派人去襄陽,一定會找到槍炮工匠並把他們請回來的!”
郭東岩聽罷微微點頭:“嗯,你辦事我還是放心的!”
這槍炮廠視察完,郭東岩對如今大周王朝裏的槍炮自產能力也就有了數,短時間內估計依舊隻能打造鐵鑄的短管火炮,長炮火炮暫時沒指望。
而火繩滑膛槍則是比較順利,一個月好歹能夠生產十多支呢,後續郭東岩準備加大火槍作坊的投入力度,爭取把產能提升上來。
看過槍炮廠後,郭東岩又到隔壁去看了兵器廠。
依舊是工部左侍郎趙衝亞陪同著,他介紹道:“如今我們的兵器廠,也是效仿了槍炮廠裏的火槍生產,采用了一個工匠一道工序的流水線式生產,主要生產刀刃包鋼,也少量打造精鋼刀,根據參謀部軍械司的需求,統一佩刀製式,所以也能根據現有的刀具,確定了雙手刀以及單手刀還有馬刀一共三種!”
“不過佩刀因為繳獲甚多,而且繳獲的不少佩刀都是質量不錯的刀具,禁衛軍對佩刀暫時需求不大,所以產量不多,隻要是提前生產一些備用!”
“目前我們的兵器廠主要生產的乃是長矛,雖然我們也繳獲了很多長矛,不過上麵的矛頭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質量差的矛頭對鐵甲威力不足,所以我們回收大量廢棄刀劍長矛,用來重新打造包鋼長矛!”
郭東岩道:“長矛乃是軍中利器,務必要精益求精!”
如今的大規模戰鬥裏,正規軍裏的步兵們,遠距離武器使用火槍或者弓箭,而近戰武器的話就是長矛了!
至於刀劍之流,要麽就是輔助兵種刀盾兵用,要麽幹脆就是長矛兵或弓箭手、火槍手的佩刀,在大規模戰鬥裏實戰價值其實很有限。
通常而言,步兵的佩刀除了少數特定場合,比如狹窄地區,零星的小規模作戰外,其他時候基本就是個裝飾品。
這從山道戰役裏以及南穀關戰役裏,禁衛軍的好幾次列隊衝鋒就可以看的出來,近距離肉搏戰中是以重甲長矛兵為核心主力的。
至於重甲刀盾兵那都隻能打個下手!
至於無甲刀盾兵更是隻有送死的份。
這也是為什麽郭東岩這麽重視長矛兵的緣故,甚至把大部分鐵甲都是配屬給了長矛兵,組建重甲長矛兵。
除了刀尖長矛外,兵器廠還生產弓箭的箭頭、鐵蒺藜等其他鐵製武器裝備,也有製作維護弓箭的工匠,隻不過堪用的軍用製式弓箭製作周期太過漫長,所以短時間內都無法得到自造的弓箭了,主要業務還是維修弓箭。
看過兵器廠後,郭東岩又是去看了盔甲廠。
對於盔甲,郭東岩同樣非常重視,在當代作戰裏,盔甲的作用依舊是非常龐大的,近距離肉搏戰的時候,盔甲,尤其是質量上佳的鐵甲能夠給士兵們帶來的保護依舊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郭東岩是非常重視盔甲的生產以及應用的。
考慮到成本以及工時等問題,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廠也不可能搞太高成本的鱗甲,哪怕是普通的紮甲對於大周王朝來說也非常昂貴。
所以最後選擇了一個成本最低的方案,那就是直接在繳獲的大量棉甲裏加入鐵片,做成棉鐵甲,又稱之為布麵鐵甲。
這是一種在雙層棉甲中間夾鐵片,再用銅釘固定的盔甲,對老舊的火門槍或現在明軍批量裝備的小口徑鳥銃有一定的防禦效果,同時內部的鐵甲片對弓弩以及刀劍長矛的砍劈捅刺也有不錯的效果。
同時這玩意還兼顧保暖的效果。
這是一種同時兼顧了防禦弱威力火器和弓弩以及冷兵器,同時還兼顧保暖性能的綜合性盔甲。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玩意比那些純鐵甲便宜很多。
目前當代明軍也好,清軍也好,他們的主力盔甲其實都是這種棉鐵甲,大周王朝繳獲的不少鐵甲,其實就是這種鐵甲。
禁衛軍自己也用這種盔甲,覺得還是挺靠譜的,所以目前盔甲場製作的盔甲,主要就是這種棉鐵甲,甚至主要工作還不是說製造全新的棉鐵甲,而是把繳獲的大量純棉甲加裝鐵片後,改裝為棉鐵甲。
這種棉鐵甲將來也會是禁衛軍的主力裝備。
然而不管是明王朝也好,遼東滿清也好,大周王朝也好,他們一直選擇用棉鐵甲作為大規模批量裝備的主力盔甲。
理由的都是一樣的,隨著火器越來越普及,使得價格昂貴,費工費時的傳統鐵甲在防禦效能上開始下降,當然了,這並不是傳統盔甲沒用了,而是說性價比開始沒那麽高了。
而已經是出現很多年的棉甲雖然對火器有一定的防禦效果,同時也算比較廉價,但卻是缺乏對冷兵器的防禦效果,不管是刀劍還是長矛又或者是弓箭,都能夠對穿著純棉甲的士兵造成有效傷害。
綜合之下,就促使了人們在純棉甲之中添加鐵片,試圖同時獲得對火器、冷兵器的防禦效果,同時還控製成本。
所以各軍隊選擇裝備棉鐵甲,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好,而是因為它既能勉強有雙重防禦性能,同時成本還很低。
如此,才使得棉鐵甲在當代非常流行。
大周王朝要打造盔甲,試圖給士兵們裝備更多的盔甲,自然是需要綜合考慮性能以及成本問題的,而棉鐵甲就成為了大周王朝的唯一選擇。
當然了,其實郭東岩也想要搞板甲的,但是對於目前的大周王朝而言,板甲這玩意不靠譜。
不是說造不出來,實際上哪怕是什麽工業設備,單純人手製造也能夠敲打出來,沒辦法搞一體成型的板甲,但是也可以搞多塊鐵片拚接的板甲啊。
但是吧,這樣搞成本就太高了,對於大周王朝而言,性價比太低,根本就沒有必要。
就算要搞,也得等以後搞出來水力鍛錘機,完善了煉鋼技術後再來搞,那個時候工藝會更加簡單,板甲能批量生產後,估計成本也就能夠接受了。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估計到時候大周王朝已經是國力進一步增加,擁有足夠的鐵料用來打造板甲了……
不錯,如今限製大周王朝盔甲產量、槍炮產量的其實都不僅僅是成本問題,而是原料問題。
這大山裏可沒鐵礦,而外購鐵料昂貴不說,而且數量也少。
而大周王朝對鐵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嗯,準確的說還不是軍事需求,而是農業需求。
這好到也是幾萬人口呢,這種田需要農具吧,做飯需要菜刀和鐵鍋吧,僅僅是民間的鐵料需求,大周王朝其實都很難滿足。
而軍事需求的話就更不用說了,這隨便一門短管散彈炮就得耗費幾百斤鐵料呢,至於長炮的話倒是不用鐵,大周王朝仿照長炮是用的銅料。
還有火槍,刀劍長矛等等都是需要大量鐵料的。
而鐵料缺乏的大周王朝,都已經是把大量繳獲的破損,重量差的槍炮刀劍之類的帶回去回爐了,如果沒有這些繳獲的破損廢舊武器,這工部兵工廠裏的火槍作坊和兵器作坊還有盔甲早就得停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