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機構調整
好不容易處理完中午時分秘書處送進來的折子,那已經是又兩個多小時過去了。
算上上午時分處理折子的兩個多小時時間,郭東岩今天是花費了四個多小時處理各種折子。
而這僅僅是批閱普通折子而已,批閱的時候郭東岩其實都是一目十行,批複也是很簡單的一個字,以‘閱’,‘轉’為主,而且這字寫的也是非常的潦草。
畢竟為了省事,郭東岩批示的時候都是直接一筆寫完,寫的還是自創,類似簽名一樣的草字……
不常看的人你都認不出來這是‘閱’或‘轉’這個字。
隻有少數的折子才會批複多一些字。
不是他懶,而是這些折子太多,大多說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同時禦書房的值班大臣們,郭東岩能夠看一眼就不錯了。
不過這也隻局限普通折子而已,如果是比較重要的折子,郭東岩看到後會另行處理,最常見的轉交各部,重要事情則是直接轉交禦事閣商議。
每天早上,禦事閣那邊都會進行一場簡單的禦事閣值班大臣的會議,主要就是針對各種重要事情進行商討,然後得出一個基本結論遞交給郭東岩。
等禦事閣那邊開完內部的討論會後,然後郭東岩會召開了一個簡短的禦前會議,一般就能直接敲定部分重大事項的處理了,等郭東岩首肯後,禦事閣大臣們會根據郭東岩的意見擬旨嗎,當然了,聖旨自然不可能是值班大臣親自寫,而是有臨時調來的禦事閣的普通辦事官員們寫。
如果是更重要的事務,那就是特事特辦了,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不過這個時間指的也是臣子們的時間,他們會對事情進行爭論,拿出一個大多數人讚同的意見來報告,郭東岩看過後覺得可以就批準,如果不滿意就駁回讓他們繼續商議。
從這也是看的出來,禦事閣的成立幫郭東岩分擔了大量的工作量,這才能夠讓郭東岩一天裏能夠快速的批閱眾多的折子。
要是和以往一樣,什麽都需要郭東岩親自處理,累死郭東岩也幹不過來啊。
但是這樣一來,禦事閣的大臣們就變得非常忙碌了。
以往的時候,雖然他們也忙,但是都是忙於本職各部的工作,但是現在嘛,他們還需要到禦事閣值班。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以往的時候折子送到郭東岩那裏就完事了,但是現在嘛,折子送到郭東岩那裏後,他們還需要隨時候著聽取各種意見然後擬旨,擬旨完了還需要再到郭東岩那裏審閱,沒問題後才會下發處理意見。
這樣一來,郭東岩自己是輕鬆了,但是大臣們卻是憑空多了大量的工作量。
尤其是郭東岩還要求折子需要既是審閱,擬旨。
普通折子當天之內必須處理,而軍務,災情等重大事項必須隨時處理,折子什麽時候到就什麽時候處理。
所以這就可以看到這些禦事閣的大臣們入值的時候,都是腳不沾地,不斷的往來郭東岩的辦公室和外麵的大廳,雖然隻有短短二三十米的路,但是這點路要走無數遍啊……
而且值班製度是需要確保隨時都要有大臣在禦事閣裏值班,哪怕是晚上都是如此。
這天天這麽搞,讓大臣們有些頂不住了……
郭東岩看著羅雲平以及其他大臣們一個個的憔悴臉色,歎了口氣後打算增設若幹人手,免的讓這七個大臣活生生類似了。
隨即,郭東岩再招了兩人入值禦事閣,同時又招了九位文武大臣進入禦事閣協助閣臣理事。
同時又從翰林院以及各部裏臨時抽調中低級官員三十多名進入禦事閣兼職。
但是,雖然擴大了禦事閣的規模,增加了其人員,但是禦事閣本身依舊是一個非正式的行政機構,依舊無定員,無經費。
其人員進出,全憑郭東岩直接決定,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文書,都是需要郭東岩親自抽調。
而這其實才重要的一定!
其實禦事閣這種機構,不管是有沒有招牌或者是有沒有固定編製之類的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郭東岩要能夠親自掌控所有的人事權力。
嗯,包括以後繼位的皇帝。
隻要掌控了能隨時調動禦事閣大臣的權力,那麽郭東岩就能夠通過人事安排直接貫徹自己的政治意圖。
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說其他的東西,其實都不重要。
畢竟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郭東岩這樣的開國皇帝而已,一個機構什麽樣的其實無所謂,因為郭東岩有著絕對的自信和權威進行全麵掌控。
設立禦事閣這麽大個事,還不是他說設立就設立了,禦事閣擴大規模調整人事也是大事啊,但是郭東岩一樣一言而決之,甚至都沒有任何人說上哪怕一句質疑的話。
但是以後呢?
他的子孫繼承了皇帝寶座後,這禦事閣說不準慢慢就會變成實際機構,而到時候確保皇帝在人事問題上的權威就非常重要了。
要是淪為需要廷推的程度,那麽和現在的明王朝的內閣又有什麽區別?
畢竟從職能上來說,周王朝的內閣和明王朝的內閣其實也沒啥區別,哪怕細節有些不同,但實際上幹的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作為一個中央核心權力機構。
真正的區別是皇帝對內閣的掌控力度不一樣。
崇禎可沒辦法和郭東岩一樣,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選人入閣。
崇禎的內閣缺人了,隻能是大臣廷推,然後崇禎隻有同意或不同意的選擇,而且大多時候, 崇禎都不能拒絕,因為廷推乃是明王朝中後期的重要政治模式,代表的文官集體意誌,你崇禎要是推翻了內閣的決議,這和文官集團直接決裂也沒啥區別了。
所以你可以罷免,可以殺人,但是你就是不能繞過大臣,直接決定讓誰入閣,除非大臣們選出來讓你同意。
禦事閣的成立以及後續擴大規模,進一步完善了大周王朝的政治格局,同樣而已是意味這大周王朝朝著正規化的路子持續前進,逐漸擺脫以往的那種山頭草台班子的簡陋格局。
而這也是必須的!
以往還在鳳鶴山的時候,隨便怎麽搞都可以,那個時候郭東岩甚至都沒有心思在處理內務上,一門心思擴軍練軍想要搶地盤,哪有什麽心思和時間去折騰這些東西啊。
所以那個是,大周王朝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丞相製度,再過來是撤銷丞相府,變成了普通的六部製度。
後來陸續把兵部改革為參謀部,參謀部又演變為四大部,五大部。
先後增設了錢糧部、農林部、巡警部等新機構。
這個持續過程裏,郭東岩其實也是沒怎麽管的,基本上都是羅雲平在後頭處理,而郭東岩自己基本即使帶兵打仗。
而這個過程裏,大周王朝的政治機構從簡陋到逐步完善,但是同時也是帶來了繁瑣,職權劃分有些錯落,導致有些職權重疊,而有些事情沒有明確的機構負責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郭東岩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重新署理中央各機構的設置,明確職權,並考慮到政治平衡的問題進行一些職權上的平衡,不至於讓某個部門的權勢過大,也不讓某個部門變成真正的清水衙門。
整個過程其實很繁瑣和麻煩,各種事情一度折騰的郭東岩頭大,讓他連處理軍務都沒什麽時間和精力。
但是總歸是讓郭東岩把中央各機構給梳理清楚了。
他參謀了現在明王朝的中央機構,也參考了古代的一些機構設置,不過更多的還是參考了後世近現代國家的機構設置。
最高權力機構乃是內庭禦事閣了,雖然這個機構連個章程都沒有,但是誰都知道這才是最高權力機構,期內的內閣值班大臣乃是一人之下,數人平等,萬人之上。
內庭禦事閣無定員,連人員都是抽調的,下屬雖然有總務處、既要處等各處,但其人員依舊是從各部裏抽調而來,雖然大家都知道有這麽機構,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的……
而各部,則是有工商部、農林部、禮教部、吏選部、民政部、財務部、稅務部、交通部、國資部、巡警部、司法部、建設部。
此外還設有獨立各局,如物價局、檔案局、衛生局、統計局、總務廳等。
嫡屬於行政體係下,一共有十二部六局三廳,二十一個機構。
這一次,郭東岩算是把以往的各部來了一個大調整,比如工部被拆分,其管理工部企業的職能被獨立出來,設立了國資部,而剩下的管理工商則是被擴大為工商部,並增加發展經濟的隻能。
農林部,這是新設機構,抽調了工部和戶部的部分隻能機構,全麵掌控農商林業畜牧養殖漁業等事務。
民政部,由戶部改編而來,負責普通民政事務,戶籍管理等等。
財務部和稅務部,由錢糧部拆分而來,之前的錢糧部機構過於龐大,同時兼管稅收和花錢兩大權限,非常時期可以,但是現在已經明顯不適合了,所以進行了拆分。
稅務部管收稅,而財務部管花錢。
交通部,這是個新建設的機構,管理驛站、河運、官道等交通運輸事務。
吏選部不用說了,就是以前的吏部,這也是這一次機構調整裏僅有一個沒被大規模調整的機構,畢竟他們幹的事很單一,不存在其他什麽隻能,就隻考察選拔任用官員。
司法部,這是刑部下屬的司法隻能改革而來,主要負責各項法律製定,修訂,兼帶著管理其他各項司法事務,對了,監獄也歸屬他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