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增援江北
乾武三年四月十六日,長江南岸的周軍第一步兵師發動了黃石磯戰役,試圖攻占黃石磯這個戰略要地,繼續東進殺到安慶的長江南岸,為下一步發動安慶總共創造有利條件。
其實周軍要打安慶,其實也不是非得要拿下黃石磯的,完全可以以第二軍為主力,直接從江北陸地發動對安慶的進攻。
不過第二軍方麵的實力始終是差了點。
根據戰前的部署,東進戰略看似是長江南北兩岸齊頭並進,但實際上長江南岸才是主攻地點,北岸隻不過是配合作戰。
周軍的戰略目標始終都是非常堅定的,那就是殺入江南,占據繁華的江南地區。
而江北地區嘛,並不是這一次東進戰略的主要目的,甚至連次要目的都算不上。
這並不是容易打不容易打的問題,純粹是出於戰爭成本以及戰後收益的問題。
江北一片地區可算不上太平,安慶、瀘州以及鳳陽府等地區,那可都是被流賊禍害過的地方。
這流賊所到之處對民生的破壞力,那可是大了去。
因為這不僅僅是流賊會挾裹民眾破壞地方,跟著來進剿的官員同樣會破壞地方。
官軍和賊軍隨便在某個地方拉鋸一段時間,都能讓當地的人口直接減半,至於錢糧就跟更不用說了,破壞民生,搶走了所有糧食後的大批餓著肚子的百姓會變成流民,然後吃光每一片樹葉……
周軍對江北的興趣不大,就和對中原的興趣不大的理由差不多。
那破地方搶下來後,非但弄不到多少錢糧,反而還得倒貼進去一大批!
這等虧本生意,是目前的大周王朝不願意做的。
所以周軍從去年開始就堅定的走南下東進路線,南下楚南,東進江西、江南。
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地方很多地方都是糧食產地,屬於水米之鄉,更因為這些地方沒被流賊和官軍禍害過!
打下來後就能夠收取一大批的錢糧,繼而維持大周周軍的持續作戰乃至進一步擴軍。
基於這樣的考慮,周軍在東進的時候,主力部隊就是放在了長江南岸,而北岸的第二軍不算主攻方向。
第二軍自身兵力其實不多,主力是第二混成旅,再加上一個由原第五混成旅獨立營、第二軍獨立輕步兵營為主體,整編而成的第二軍獨立團。
也就是說,第二軍一開始其實也就隻有一混成旅又一團的主力,連第五軍的一半都不到。
後來為了進行東進戰役,郭東岩額外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增援第二軍。
不過也就是從第三軍裏抽調了一個一個半營,從第一軍裏抽調了一個營,然後又是抽調了部分新兵,組成了一個團編製,再加上影響抽調的部分炮兵和騎兵部隊以及輜重部隊,最後和第二軍獨立團一起,編成了一個新的混成旅編製,也就是第十二混成旅。
不過這些混成旅雖然編成的比較早,不過正式成軍並授予番號的時間要稍微晚一些,是在九江戰役以後呢。
比在九江新設立的第七軍第十一混成旅獲得番號的時間還要晚那麽幾天。
要不然,這兩者的番號就得反過來!
如此,第二軍就形成了兩個混成旅為核心的部隊,此外還有一個野戰炮兵營、一個重型臼炮營,一個騎兵營,一個輜重營以、一個工兵營及其他部分輔助兵力,總兵力大約一萬五千人左右。
僅僅依靠這一萬五千人,其實很難發動安慶戰役的,畢竟人家明軍在安慶一線部署兵力好幾萬呢,更關鍵是人家明軍的騎兵就在這一帶,光光是邊軍騎兵就有三千之數。
那麽是周軍一路東進,其實都是沿著岸邊走,補給基本全靠河運,不給明軍騎兵襲擊路上補給線的機會,但是明軍的這麽多兵力以及騎兵部隊依舊是不好打的。
為此,九江戰役結束之後,郭東岩又從第一步兵師裏抽調了一個步兵營、從近衛軍第一團調往了一個營,額外再補充數百新兵後,並且額外補充部分火炮等輔助兵力後,編成了近衛軍第二團。
這個近衛軍第二團,看它擁有這獨立的野戰炮和騎兵以及輜重等輔助兵力就可以知道,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步兵團,而是類似暫編團一樣的混成團,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部隊。
這總兵力都三千多人的,比純粹的步兵團兩千人左右多多了。
編成近衛軍第二團,這是郭東岩擴充近衛軍,進一步增加直屬力量的一個舉措,同時也是為了支援江北作戰。
現在近衛軍第二團已經是和第二炮兵團、第二騎兵團一起渡江,並從北岸的望江一帶登陸,支援第二軍作戰。
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增援部隊不歸屬第二軍編製內,隻是臨時歸屬陳德少將指揮而已。
陳德少將除了是第二軍軍長外,他還是江北防務司令呢。
這也是周軍目前高級將領任命的一個特色,那就是軍也一高級將領,在特殊情況下都會搭配一個某某防務司令、某某戰役司令的名頭,以此來統轄本部以外的其他援軍部隊。
這說的主要是守備團!
周軍係統裏,守備團和正規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係,各守備團並不是直接嫡屬於各混成旅、師或軍這種典型的野戰軍編製,而是直接嫡屬於參謀部下屬的守備司統轄。
當然了這隻是名義上的,實際作戰裏,這些守備團一般都是配合當地野戰部隊進行作戰,聽從上一級野戰部隊將領的指揮。
而為了名正言順的指揮這些守備團,避免程序上出問題,所以郭東岩會給部分的高級將領一些臨時性的司令頭銜。
比如陳德少將,就是屬於江北防務司令,以這個頭銜,他就能夠指揮江北一帶,主要是武漢直隸府東部地區,也就是原黃州府地區的幾個守備團了。
同樣的,楚南的第四軍軍長陳大少將、西線的第三軍軍長刁一舟少將、北線的第一軍軍長王晰哲少將,信陽一線的第六軍軍長高繼忠少將、新設立的江西一線的第七軍軍長喬洪德少將都有著類似防務司令的頭銜。
唯一沒有的隻有第五軍的軍長淩曉忠少將了。
這是因為第五軍比較特殊,該部隊乃是東進戰役裏的主力部隊,並且東進戰役的江南部隊戰役,那是郭東岩親自統帥並指揮的,連帶著參謀部都是直接靠前指揮。
因此各守備團的調動作戰,並不是通過第五軍來進行,而是參謀部那邊直接指揮。
因此第五軍軍長淩曉忠少將也就不需要什麽防務司令的頭銜了。
反觀,負責江北作戰的第二軍軍長陳德少將,就需要一個防務司令的頭銜來統轄指揮各守備團以及新增援過來的各部隊。
獲得增援之後的江北一線,如今有第二軍一萬五千餘人,混成化的近衛軍第二團、第二炮兵團、第二騎兵團。
上述正規軍兵力有兩萬一千餘人,內含騎兵一千餘人,大小長管火炮百門,二十四斤以及四十八斤臼炮一共七十多門。
此外還有作為輔助兵力的三個守備團約六千餘人。
這兵力咋一看不少,但是想要單獨強攻安慶還是有點麻煩。
人家明軍在安慶城裏可是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並且圍繞著安慶一線構築了嚴密的防禦體係,各種槍炮也不少。
其中的核心主力新標軍總數就有將近萬人,營哨兵則是超過兩萬人。
最後還有很關鍵的一支敵軍精銳就是三千邊軍騎兵,這三千邊軍的騎兵可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騎兵,戰鬥力比在江南地區作戰的兩千騎兵強多的。
江南地區作戰的兩千騎兵,一開始實際上是從江西,應天巡撫地區等眾多地方抽調整合的騎兵部隊,雖然後續經過了雷修永半年多的整編訓練,但是這支騎兵依舊算不上什麽精銳,要不然周軍之前也沒辦法依靠著自己的半吊子騎兵和他們打兩個旗鼓相當啊。
然而江北作戰的三千騎兵就不一樣了,這支騎兵可是從三邊地區抽調出來的精銳騎兵,以前的時候那可是用來和蒙古人,東擄人作戰的。
後續調到內陸作戰,主要的作戰對手也是流賊裏的精銳骨幹。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人家流賊裏的精銳骨幹很多都是騎馬的。
嗯,並不是說他們騎兵多,而是說他們騎馬的精銳骨幹多!
流賊們本來就是玩流竄機動作戰,在這個過程裏他們搜集了大量的騾馬,因此機動力非常高,至少比明軍強多了……
要不然早就被絞殺幹淨了!
要對付機動力高的流賊,用騎兵自然是最好使的。
再往後,這些騎兵部隊就被調往江北一線來了。
也正是因為這支邊軍騎兵的存在,讓之前的第六軍投鼠忌器,沒辦法進一步擴大在汝陽府地區的戰果,甚至是進行了主動的戰略收縮。
同樣的,現在的第二軍也是麵臨著同樣的問題。
人家三千邊軍騎兵現在可沒在安慶,而是部署在潛山一帶虎視眈眈,搞的第二軍東進的時候都不得不放棄陸地運輸補給,隻能是依靠河運補給。
如此情況下,如果單憑第二軍自身就強攻安慶,說不準著敢擺出強攻安慶的態勢,人家騎兵就從北邊殺過來了。
要如何在麵對著敵軍精銳騎兵的威脅下,強攻安慶?
周軍的答案就是派遣更多的兵力,一部分兵力圍困安慶,一部分兵力防備敵軍騎兵等援軍。
因此後續江南方麵的兵力,肯定是會渡江參戰的,要不然光靠江北方向的兩萬出頭的正規軍兵力不夠用。
而在這之前,得先把黃石磯方向的兩萬多明軍先幹掉,要不然這邊第五軍和第一軍等主力前腳渡江,人家後腳就能反攻西進重奪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