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冒險東進
人家明軍裏的一係列長管火炮雖然性能有所缺陷,但是用是肯定能用的,尤其是紅夷火炮,這東西作為守城火炮的話,卻是非常不錯的,此外明軍也仿製了周軍裏的一係列青銅火炮,江南督標裝備的三斤青銅野戰炮和五斤青銅野戰炮,性能上並不比周軍的同係列火炮差。
火繩槍,人家也有,而且也是有樣學樣學著周軍的火繩槍裝備刺刀,甚至連口徑都差不多,周軍用十五毫米的火繩槍,他們現在仿製的火繩槍也是十五毫米口徑的,他們也不去折騰為啥要用這口徑的火繩槍,為啥要在火繩槍上弄個刺刀。
但是對麵的偽周賊軍都這麽用,他們跟著用就是了。
盔甲方麵,明軍也好,而且不少!
就連臼炮和開花的那,明軍也是有的,湖口戰役裏,人家明軍炮兵部隊就一度搬出來了十幾門臼炮進行炮擊呢。
基本上,周軍裏有的武器裝備,對麵的明軍也都有,而且有一些性能並不差。
但是明軍為啥還節節敗退?
因為明軍雖然有這些武器裝備,不代表大規模裝備啊……
明軍在九江城裏部署的長管火炮,一共也就二十多門而已。
在湖口戰役裏,明軍方麵動用的野戰炮隻有嫡屬於江南督標的野戰炮兵營,剛好十八門,一門不多,一門不少!
這火炮都如此了,其他新式的火繩槍以及傳統的盔甲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
尤其是盔甲這東西,前排長矛手用的全身重甲幾十兩銀子一套呢,他們這些將領們根本就舍不得給這些大頭兵們裝備這麽昂貴的裝備。
撐死了也就配發一個普通的半身鐵甲,後排的隨便給個棉甲就完事了。
這,說的可是新標軍!
至於營哨兵,衛所兵,除了軍官和極少數親兵,家丁之流外,普通士卒別指望有什麽鐵甲了。
別說鐵甲了,棉甲都不給你,連長矛和腰刀之類的都不會給你太好的。
周軍每一次戰役過後,都能繳獲大量的腰刀長矛等冷兵器,而這些東西基本都是回爐的,周軍甚至都不會拿來給守備軍裝備,也不封存,往往就直接回爐當原材料了。
就是因為繳獲的這些武器質量太差,繳獲的腰刀、矛頭,基本都是鐵刀、鐵矛頭為主,很多已經是鏽跡斑斑的,彎彎曲曲……
所以,別看明軍啥先進武器都能仿製出來,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沒裝備多少……
原因是什麽?
還能啥原因啊,沒錢唄!
至於為啥沒錢,這就是個大問題了,三言兩句說不清楚。
現在安慶一線的明軍也是和其他的明軍差不多,這城內的明軍裏也有主力部隊,而且不少。
僅僅是新標軍就有大幾千,營哨兵也有一兩萬呢。
然後還有一些炮灰衛所兵,臨時征召的青壯,總兵力也是有三四萬人的。
他們的裝備也不錯,臨江一側的大型炮台部署有十幾門重型的紅夷火炮呢,這些火炮也是可以直接調轉方向麵向陸地炮擊的。
此外城牆上也構築了多個炮台,可以封鎖多個方向。
然後明軍的整體布防,其實也不是孤零零全部龜縮在安慶城內,這守城作戰並不是這麽打的。
就和之前明軍防守九江一樣,守的不僅僅是孤零零一個九江城,而是同時布防九江城、梅家洲、湖口,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防禦體係。
安慶的防禦體係也是如此,整個防禦體係其實嚴格上來說,應該是從北邊的潛山再到安慶城西北邊的一片丘陵山區,也就是觀音港一帶,再往南是石門湖沿岸地區,一直到長江。
長江裏有鐵鎖浮橋,再往前則是黃石磯的明軍營地,往後則是馬料湖、高橋湖、升金湖之間的一片狹窄陸地區域布防,明軍從黃石磯撤退之後,其明軍騎兵就是部署在這一方向。
至於為什麽部署在這個方向,因為周軍如果要繼續沿江東進的話,最好就是走這一片,要不然的話,就隻能走南邊的山地丘陵了。
升金湖和長江夾著的這一小片陸地,勉強來說也能算是戰略要衝了。
當然了,周軍其實也可以不走這裏,完全可以直接走升金湖南麵,大不了多翻幾座山頭而已。
那地方畢竟隻是丘陵,並不是大巴山、秦嶺那種不可跨越的高山峻嶺,走起來是不如平原平路,但是頂多就是費點時間而已。
明軍之前在安慶一線的防禦體係,是由多個戰術節點連接成的。
不過現在嗎,這一連串的戰術節點已經是被廢掉了大半。
東流城被攻占,黃石磯被攻占,如今連升金湖和長江之間的這一片小開拓平地,也就是安慶城長江南岸陸地都已經是被周軍所攻占。
長江南岸的明軍隻能退守升金湖以東地區,嗯,隻剩下騎兵了,至於步兵和炮兵早就跑了,那裏還有膽子在這裏繼續待著啊,也就是明軍的騎兵仗著自己的機動力不錯,繼續在升金湖以東的貴池地區待著,但是也沒說想著硬抗偽周賊軍,隻是想要玩襲擊後勤補給線,拖延周軍東進步伐而已。
而在長江北岸,明軍的兩個重要戰略據點,也就是太湖、潛山已經是被第二軍陸續貢獻,周軍在這一方向的第二軍已經是全麵掌控了皖水和潛水這兩條這一區域裏重要的河流。
並利用河網快速東進,一路殺入了七裏湖、
隨後在海軍部隊的配合下,連續搭建浮橋,從石門湖強行登陸安慶城郊。
由此殺到了安慶城外!
這一條行軍路線,和傳統的其他軍隊攻打安慶的路線不一樣。
傳統上,攻打安慶的軍隊要麽是直接渡江登陸,要麽是走安慶城西北側的丘陵山地,也就是觀音港一線,嗯,大體上就是後世的月山鎮。
這兩條路子都不好走!
直接渡江登陸難度太大,走月山鎮一線也是得翻山越嶺,而且後路很容易被人截斷,人家明軍的三千邊軍騎兵,可就是在這一片丘陵地區的北部地區遊走呢,隻要周軍敢走觀音港一線翻山越嶺去安慶,他們就敢直接堵周軍後路。
所以,自古以來為啥安慶不好打,就是因為這地方一麵北麵臨山,南麵臨江,東西兩麵還是湖泊……
屬於非常典型的易守難攻的地方!
而周軍仔細研究了安慶的地形以及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後,尤其是考慮到明軍在潛山以北區域的騎兵威脅比較大的情況下。
最後決定直接登陸發起進攻。
不過這個登陸並不是直接從長江渡江登陸,而是走皖水進入七裏湖,然後在海軍的登陸下直接發起登陸作戰。
在海軍的強勢配合下,第二軍以及第一步兵師等部隊順利登陸。
接下來就是順理成章了,他們直接堵在了安慶城外,順手還派遣兵力奪取了龍山鎮一線,直接把可能走觀音港一線的明軍援兵給堵在了外頭,同時也堵死了安慶守軍外逃的可能性。
之前湖口一戰以及黃石磯一戰裏,都是被明軍的新標軍主力給跑掉了,而這一次周軍方麵可是不希望再來這麽一次敵軍主力跑掉的事。
這安慶成立的明軍主力可是有至少兩萬人呢,這要是讓他們跑掉了,後續他們在騎兵的協助之下,足以在江北地區給周軍製造巨大的威脅。
所以,周軍攻打安慶的時候也是想著一鼓作氣,把這一支江北地區裏的明軍主力給一鍋端了……
至於說城內敵軍多了,會不會不好打,甚至打不過……
至少周軍方麵還是很有自信的。
這麽多攻堅戰可不是白打的,周軍上下對類似這種攻堅戰經驗彷佛,信心也很充足。
退一萬步說,實在打不過那就不打唄……
先圍困住,然後慢慢磨也是可以的嘛!
畢竟,周軍要的其實不是安慶本身,而是為了打通長江航運!
隻要打破他們的鐵索棧橋封鎖長江,然後再把他們在北岸投注的岸防炮台打掉並控製下來,隻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安慶城,是無法威脅到周軍利用長江航運的。
而這些想法,也具體體現到了周軍對安慶的攻勢當中!
當周軍準備妥當,發動了安慶戰役的時候,第一步攻打的並不是安慶城本身,而是位於城外南郊的臨江炮台。
明軍方麵為了構築這座炮台也是下了苦工的,防炮工事做的不錯,也有各種壕溝胸牆,並駐防了數千士兵,就是為了保護炮台裏的數十門火炮,尤其是裏頭的十幾門重型紅夷火炮。
但是周軍的進攻同樣也是下了大力氣了,各種土木工事不用說了,僅僅是身管火炮就有兩百多門呢。
這還不包括海軍那邊冒險過來的戰艦所提供的火力支援。
雙方的火炮實力對比差距是在是太大,更別說周軍的臼炮不要錢一樣打開花彈。
臨江炮台苦苦支撐了兩天後就是宣告失守了。
沒辦法,人家偽周賊軍的步兵都還沒打上來了,他們自己就已經是因為遭到密集炮擊而死傷慘重了。
等偽周賊軍一大票身披重甲的突擊營衝上去的時候,戰鬥基本上也可以宣告結束了。
奪取明軍的這個臨江炮台後,哪怕是後續的安慶城本身拿不下來,但是也已經是無法影響周軍利用長江航運進行補給運輸,兵力調動了。
而的確也是如此,周軍剛拿下臨江炮台呢,第二軍和第一步兵師等部隊都還在安慶城外,琢磨著該如何發動下一步攻勢奪取安慶城呢。
第五軍卻已經是在海軍的掩護下,大舉東進,直接殺到了貴池去了。
此舉讓明軍方麵大為震驚,甚至無法理解偽周賊軍為啥要這麽匆匆忙忙冒險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