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好歹也是個皇帝> 第392章 生意

第392章 生意

  從去年開始,大周王朝大部分控製區內的糧食價格都是趨向於平穩,很少出現劇烈的糧價波動,甭管是豐收時候,還是說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都是非常穩定的,偶有波動,但是波動也不大。


  造成大周王朝控製區內糧食價格穩定的因素,是有多方麵造成的,甚至可以說過是周王朝故意造成的。


  目的很簡單,即是為了保障豐收的時候糧價不至於大規模下跌造成傷農,也是為了保障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價格不至於漲的太高,導致人們無法購糧。


  因此周王朝是采取了依稀的措施用來穩定糧價。


  而周王朝穩定糧價的手段也是比較特殊,並沒有說直接強行規定糧價在某個區間,超出就要殺人之類的。


  而是通過稅務局的實物稅收,通過大周糧食商行的市場調節,大周工部銀行的資金支持等多機構相互配合,這才能穩定糧價。


  首先,周王朝收稅的時候是收取實物稅的,根本就不需要納稅人先把糧食變賣後再繳稅,這也就避免農民們收獲糧食後,為了交稅需要把大量糧食向市場拋售,然後遭到奸商們的壓價。


  繳納實物稅的情況下,農民們可以直接繳納收貨後的農作物,簡單省事。


  同時稅務局通過征稅,收上來的大量糧食,也不會輕易的直接大規模拋售進入市場,而是會轉賣給大周糧食商行,工部銀行同時會為大周糧食商行的糧食收購活動提高幾乎沒有上限的專項貸款。


  由大周糧食商行進行統一調配,而大周糧食商行的分支機構遍布每一個大周王朝控製區的角落,他們的統一調配原則是把產糧區的糧食運輸到缺糧區出售,不會在產糧區裏大量拋售糧食,導致糧價大幅度下跌的。


  這一係列的措施,都是為了保障糧價不會大幅度下跌!

  同時,大周糧食商行裏,還同步敞開了以固定價格出售糧食,這意味著看似很多糧食以征稅的名義被官方征集起來,民間存糧似乎少了,但是價格也漲不起來……


  大周控製區內的糧價,甭管是收購價還是出售價,就如同兩條直線一樣,平淡如水,讓那些糧商們看著都咬牙切齒!


  這一點,之前湖廣,江西地區的糧商們基本都已經體驗過,然後一個個都是陸續轉行了,現在,也輪到江南地區的糧商們。


  至於你說哄抬糧價之類的,由於大周糧食商行的存在,這些糧商們要是能把糧價哄抬起來,郭東岩都敢跟著他們姓!


  說起糧食來,全華夏就沒哪家糧商的糧食儲備比大周糧食商行多,也沒哪家糧商的現金流比他們多。


  那怕是大周控製區內的所有糧商們加起來都不行!

  大周糧食商行的可控製的糧食數量,都不是用多少噸,多少旦之類的數據來統計的,而是應該用大周王朝控製區內糧食總產量的百分比來計算的。


  反正統一農業稅收上來的實物糧食都歸他們管,而這一部分,估計能占據大周內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依托這些糧食,大周糧食商行所能獲得的現金流也是龐大無比,實在不行,隔壁還有一個工部銀行呢。


  想要在這樣的龐然大物手底下操弄糧價,那基本別指望了,你把所有糧食拋出去打壓糧價都動不了糧價分毫。


  反過來你想要把糧食全部收購,試圖拉高糧價,除非你準備個幾千萬兩銀子的現今,不然也別指望了。


  最後如果你手段卻是高明,各種辦法都沒辦法製止你,但是你生意做這麽大,糧食現金進出數額如此龐大,那肯定是比大周糧食商行還有錢啊!


  稅務局肯定也會盯上你,然後給你開一張足以讓你破產一萬遍的稅務賬單!

  好家夥,你還敢不交稅,甚至武裝抵抗,得,把大炮拉出來吧,抄家滅族了再說。


  嗯,永遠都別和官方暴力機構征過不去。


  而且聰明人也不少,要錢不要命的人總是少數,大部分人一看這架勢,那基本都是老老實實的了。


  雖然說周王朝限製了糧價的波動,但是也隻是限製了本地糧價的波動,但是華夏這麽大的地方,有的地方產量多,糧食本來就比較便宜,有的地方產量低,糧食價格本來就偏高,而這兩者之間的價格差對於糧商來說就是利潤了。


  所以,對於那些糧商們來說,依舊是有利可圖,隻不過沒辦法和以前那樣簡單粗暴,不費什麽功夫就能賺取大量利潤而已。


  難受的其實都還不是糧商,這些糧商們頂多就是生意不太好做了而已,但是總歸是有的做。


  然而有一種行當的商人們,卻是連生意都沒得做了。


  那就是鹽商!

  明王朝的鹽務,搞的是開中法,但是大周王朝不一樣,大周王朝直接實行鹽業官方專營製度,設立了大周鹽務公司統一負責生產,運輸,銷售食鹽。


  不需要什麽鹽商……


  在大周王朝控製區裏,能和鹽業沾邊的隻能是大周鹽務公司,其他任何人以及機構從事鹽務生意,甭管生產運輸又或者銷售,都是屬於犯罪行為。


  至於目的嘛,自然是為了上繳更多的鹽務利潤到財政當中。


  僅僅是湖廣一地,現在每年的鹽務利稅都能做到數以百萬計,可見其中利潤有多大。


  這上繳了這麽多錢到國庫裏,剩下的諸多麻煩事,比如說邊軍需要糧食之類的,官方後續會自行,招募民眾進行屯墾,組織運輸糧食過去,不需要什麽鹽商大老遠運輸糧食過於,或者是搞商屯。


  大周王朝在很多方麵,都是有這麽一個原則,奉行事務簡單化,同時盡可能的不擾民。


  民眾們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交稅,剩下的那都是官府的事。


  在統一農業稅上,這一點體現的特別明顯,什麽火耗啊,糧食運輸啊等等問題,和民眾都沒啥關係,你隻需要繳納實物稅收就可以了,剩下的和你沒關係。


  後續官府會自行利用大周糧食商行,大周工部銀行等官方商業機構解決上述難題。


  這軍隊所需的糧食也同樣如此,周軍在外征戰所需要的糧草,那都是軍方自行解決的,甭管軍方就地征糧還是從後方運輸,那都是軍方自己的事情。


  如此情況下,大周王朝自然也是不喜歡搞複雜,而且容易存在嚴重貪腐的開中法等傳統鹽務方法了。


  周王朝來了個一刀切,直接官營!


  之前在湖廣如此,後續在江西也如此,現在在江南同樣如此!


  很快,一些鹽商們就唉聲歎氣,因為明王朝不準許他們在江南地區販鹽了。


  然而,這隻是個開始!

  很快就有人從這一係列的大周王朝鹽務專營裏找到了生財之道。


  那就是,那些該死的,挨千刀的偽周賊軍們,雖然說玩鹽務專營了,但是他們卻是沒有足夠的食鹽來源……


  如今的主要食鹽來源多種多樣,有海鹽、有池鹽、有井鹽等。


  其中海鹽產量大,價格便宜,當然了質量也非常的差。


  其次則是井鹽,四川地區裏的井鹽就非常的出名。


  然後還有池鹽,這個主要分布在西北一帶,如陝西、寧夏、山西等地區。


  不過雖然食鹽的來源多種多樣,但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海鹽,畢竟這玩意的產量足夠大,同時成本也能進行有效控製,這利潤也更高。


  海鹽的產地極多,很多沿海地區都有,但是要說當地的海鹽主要產地,那絕對是兩淮莫屬。


  嗯,準確的說是兩淮沿海地區,也就是揚州府、淮安府兩地的沿海地區。


  從海州到鹽城再到通州這一大片沿海地區就是十七世紀裏華夏地區最龐大,也是最重要的海鹽產區。


  其每年產出的海鹽,持續供應了半個華夏地區的食鹽消費,並由此造就了揚州這樣的繁華之地。


  嗯,現在不說什麽揚州鹽商之類的,隻說上述當今的海鹽主要產區如今可都是在明王朝手裏呢。


  雖然周王朝控製的鬆江府,嘉興府,杭州府這三個沿海府也有海鹽產出,但是數量一般般,遠遠沒有兩淮海鹽這麽龐大。


  而周王朝控製的泛江南地區,安瀘地區,江西地區,湖廣地區,這些地方可都是屬於長江流域的人口密集聚集地,食鹽的消耗量是非常龐大的。


  而周王朝控製區裏的食鹽產量,其實是不夠的,之前周王朝還沒有東進的時候,大周鹽務公司就需要從西北進口池鹽、四川進口井鹽,當然了更多的還是通過長江航運,從那些商人手裏收購兩淮地區出產的海鹽。


  現在嗎,大周王朝裏的控製區更大了,食鹽消費數量更龐大了,但是食鹽產量卻是不夠。


  這也就意味著,大周鹽務公司依舊需要進口大量的食鹽,哪怕大周鹽務公司購進的食鹽價格比較低,但是架不住數量大啊。


  於是乎,很多揚州那片地方的大鹽商們,就是陸續找了上門來,試圖和大周鹽務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一開始大周鹽務公司那邊也很痛快,連續做成了幾筆生意,但是沒多久那些大鹽商們就發現,這些大周鹽務公司的人對大批量購入海鹽不怎麽感興趣了……


  仔細一調查,才發現他們在鬆江府、嘉興府、杭州府這一片的沿海地帶裏擴建了鹽場。


  這擴建鹽場後,產量大規模增加這很正常,但是產出的鹽質量卻是極好那就不正常了。


  這裏頭,有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