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好歹也是個皇帝> 第476章 徐州會戰

第476章 徐州會戰

  同時明軍裏各新標軍都陸續效仿周軍,有類似隨營學堂這樣的軍官培養機構,但是普遍存在規模小,教學質量差,或者幹脆就是流於表麵等問題。


  這意味著明軍裏的新標軍軍官們,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新時代軍事培訓。


  很多基層軍官們都是士兵裏直接提拔起來,單純憑借經驗指揮部隊,而中高級軍官一部分是舊式軍官裏轉過來,還要一些是幹脆就是文官。


  軍官群體素質過低,缺乏合格的新時代職業軍官,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什麽新標軍拿著和周軍類似的武器,但是卻一直被周軍吊打的緣故。


  用刁一舟陸軍中將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拿著新時代的武器卻用舊時代的方式在打仗!


  明王朝的督撫們,一直都是在努力的緊跟大周王朝的步伐,這種情況在裝備上體現的最為明顯。


  但是這種對武器裝備的重視,某種程度上也是讓他們忽略了周軍其他很多重要的要素。


  以至於他們新標軍內部也好,外界也好,都是形成了一種槍炮至上的理念。


  認為偽周賊軍之所以這麽能打,是因為槍炮犀利。


  而己方隻要槍炮同樣犀利,甚至是更犀利,那麽就能夠擊敗周軍。


  以前他們是這麽認為的,現在他們更是這麽認為的。


  但實際情況下,其實周軍在盔甲,火槍甚至火炮上都沒有什麽太過明顯的優勢。


  周軍的棉鐵甲和火繩槍,人家明軍也有,雙方的盔甲和火繩槍性能其實都差不多,周軍的就算好,也好不到那裏去。


  火炮上,周軍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沒說超越時代的優勢,周軍有兩斤半野戰炮,人家明軍也有三斤野戰炮啊。


  周軍有五斤、九斤野戰炮,他們明軍也同樣有類似的野戰炮的。


  甚至周軍裏的十四斤野戰炮,十八斤野戰炮,甚至是十八斤的加農炮,人家明軍還是有類似的紅夷大炮,幾千斤的紅夷大炮而已,他們又不是搞不出來,更別說他們還一直找葡萄牙人采購火炮呢。


  雙方的諸多主力武器裝備,其實都是同一層次的,縱然有些許的性能差距,但是遠遠沒到能影響戰爭勝負的程度。


  差距比較大的其實是價格和數量。


  周軍的各種武器因為大規模批量生產,成本控製的非常好,明軍那邊則是各督撫分散了自行生產,相對成本要高一些。


  而數量也同樣如此,周軍的武器產量可是非常大的,而軍費也非常多,因此各種槍炮的數量非常充足。


  導致周軍裏火炮裝備數量有限的並不是產能問題,而是騾馬不足……


  而低價格,也是導致了周軍能裝備更多的槍炮。


  這一點,應該就是武器上麵雙方最大的差距了。


  但是,數量上的差距,其實依舊不是導致雙方戰鬥力如此懸殊的主要原因。


  畢竟以少勝多的例子多了去,後世華夏軍民用落後的武器裝備,照樣能扛著扶桑打,更別說後來還用著栓動步槍加雪水炒麵,就硬扛著聯合國軍的飛機大炮坦克,把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一路從鴨綠江給趕回了三八線。


  所以,武器雖然也重要,但是人其實更重要。


  至少在核彈時代,信息化戰爭時代以前,人員的重要性是超過裝備的。


  但是很顯然,明軍在這一方麵了解的還不夠透徹,或者是說被周軍的槍炮給嚇傻了,然後目光就隻盯著槍炮了。


  這從他們隻顧著抄襲周軍的各種槍炮,但是普遍上都比較忽視周軍裏的新兵營製度、士兵的豐厚待遇、參軍分田、軍官培養製度就可以看的出來。


  明軍裏的新標軍,普遍待遇都不如周軍,並且大量存在著克扣士兵薪餉的問題,而且吃的其實也一般。


  至於參軍分田這種好事就更別指望了。


  在很多明軍將領的心裏,士兵們就是個工具人,炮灰而已,反正現在直接弄民夫訓練出來也花不了幾個月的時間,因此普遍都不會太重視。


  此外,明軍裏普遍缺乏軍費,這些督撫們的軍費有限,也更加傾向於打造采購槍炮,而不是把有限經費花在士兵身上。


  多種情況也就導致了明軍裏的士兵待遇都比較差,甚至都會出現欠餉這種情況。


  不僅僅對士兵如此,他們的軍官群體裏其實也差不多,這倒不是說待遇不好,而是說不太重視軍官的培養,有些新標軍雖然設立了隨營學堂之類的培養機構,不夠也隻是流於表麵。


  因此,別看明軍新標軍處處都模仿周軍,但實際上他們隻模仿了表象而已。


  更有甚者,他們明明模仿周軍去做了,但是他們其實搞不懂為什麽要這麽去做。


  這種流於表麵,片麵重視武器裝備的模仿,其實很難模仿到周軍的精髓。


  要知道周軍的強悍,可不僅僅是來源於槍炮的犀利,相對於周軍的槍炮犀利,其實周軍的肉搏能力更加的強悍。


  這從周軍和明軍的一係列戰役裏就可以看的出來。


  盡管周軍的槍炮非常犀利,但是在雙方距離還比較遠,雙方在進行火炮轟擊,乃至進入了步槍射程之後,其實明軍往往都還能夠扛得住。


  但是當野戰中周軍的步兵們,發動最後的刺刀衝鋒的時候,對麵的明軍往往就直接崩潰了。


  同樣的情況也是存在於攻堅作戰裏,明軍在守城的時候,哪怕是周軍的火炮再猛烈,其實也很少說能夠直接依靠火炮就迫使城內守軍潰散的。


  頂多就是壓製了他們而已。


  曆次攻堅作戰的勝利,都是由重甲突擊營登上了城頭,和明軍進行殘酷的城頭肉搏戰後,明軍才一瀉千裏,最後全麵崩潰的。


  而在城頭崩潰之後,對方往往也很難再一次組織起來進行反抗,最後以點帶麵,一段城牆的失守就會導致整個城池的陷落。


  因此,周軍和明軍之間的差距,嗯,周軍正規軍和明軍新標軍裏的差距,並不在於槍炮,而是在於人。


  但是如今能夠看到這一點的明軍將領不多,而就算是知道的明軍將領也無法改變這種狀況。


  將士的綜合素質要提高,那代表的可是全方麵的投入,那比單純製造裝備槍炮多多了。


  要知道周軍的龐大軍費開支裏,其實人員薪餉糧食開支才是最大頭。


  明軍那邊根本很難效仿的,唯一能夠勉強做到的也就是隻有最近的邱家裕了。


  因為邱家裕的手頭比較寬裕,那都是在把揚州,淮安徹底劫掠之後,尤其是在淮安獲得了大量的錢糧。


  這些錢糧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用於改善將士們的夥食待遇,薪餉開支。


  但是這也隻局限於最近幾個月時間而已,再往前的時候,其實邱家裕所部的新標軍士兵們的待遇也不咋地。


  而其他明軍督撫們的軍隊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是林士年和安如山,也是窮的叮當響,根本無法和坐擁長江中下流域,控製了華夏地區幾乎絕大部分精華地帶的大周王朝相提並論。


  雙方的人員素質的差距,也是體現在戰術適應性訓練上來,第四近衛團的軍官素質普遍比較高,士兵們的素質也比較高,因此雖然換用了新武器,采用了新戰術但是適應的非常快。


  短短半個月就有模有樣了。


  等第四近衛團完成裏最基本的適應新訓練後,徐州這邊的局勢也是越來越緊張了。


  這段時間裏,周軍的第五軍陸續抵達徐州,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尤其是最為重炮的大量重炮也是順利抵達徐州。


  這個時候,周軍在徐州一線,已經是完成了戰爭的準備。


  整個徐州一線,匯集了周軍第五軍、第十軍、近衛軍第一、第二暫編旅、多個獨立重炮部隊組成的臨時暫編第一旅、暫編第一騎兵旅等部隊。


  總兵力超過十一萬人。


  包含了十四斤、十八斤野戰炮或加農炮一共四十二門,四十八斤臼炮六十三門。


  另外還有各部隊裏的三個師屬炮兵團、五個旅屬炮兵營、此外各騎兵,輜重,步兵等部隊裏還另外轄有一批兩斤半野戰炮,上述各炮兵部隊裏一共有各口徑野戰火炮總數為三百多門。


  此外還有十八斤臼炮上百門。


  把所有火炮都算上,徐州一線的長管火炮和臼炮加起來,總數大概為五百八十門左右。


  這是周軍有史以來,集中火炮最多的一次戰役。


  同樣的,周軍所麵臨的敵軍也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


  明軍在徐州一線以及周邊地區,已經是先後集中了孫傳庭所部、洪承濤所部、邱家裕所部一共三大部分。


  不過這隻是籠統的稱之為三大部分而已,實際上除了邱家裕所部是獨一家外,孫傳庭所部也好,洪承濤所部也好,他們內部都是互不統屬的。


  比如洪承濤所部裏的王東義所派遣來的部隊,人家雖然是跟著洪承濤一起南下,並且也會聽從洪承濤的指揮作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洪承濤有權力指揮調動他們。


  洪承濤要調動他們參戰,得和他們商量著來。


  其他軍隊也類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