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好歹也是個皇帝> 第495章 人心惶惶的明京師

第495章 人心惶惶的明京師

  從年初的攻打揚州的春季攻勢開始,今年的周王朝的北伐分成了四個階段。


  分別是攻打揚州,保障長江航運,打開京杭運河為戰略目標的春季攻勢。


  攻打淮安,鳳陽府兩地,打通,保障淮河流域,黃河下遊流域的兩淮戰役。


  再到奪取徐州為代表一係列黃河中遊流域地區的徐州戰事,再到進北進山東、西進潼關的山東戰役以及河南戰役。


  四個階段裏,周軍累計殲滅了明軍數十萬大軍。


  具體擊敗了多少明軍難以統計,但是緊急是從周軍在戰後統計的數字來看,至少打死打傷了明軍超過十萬人,俘虜了明軍超過二十萬人。


  此外還有邱家裕所部整體反正投誠一共八萬餘人。


  當然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都是普通的衛所兵,營哨兵甚至是民夫青壯。


  隻說新標軍的話,估計是殺傷了三萬人左右,俘虜了大概五萬人,嗯,還是不包括邱家裕所部投誠部隊。


  也別覺得多,其實並不多,要知道這其實是過去一整年北線的戰果,從長江北岸一直到山東,臨近北直隸呢。


  明軍丟了這麽多地方,這才傷亡十萬人多點,其實都不算多了。


  但是你也不能說明軍沒抵抗,實際上他們已經盡可能的抵抗了,隻是隻在打不過。


  單純殲滅多少人,俘虜多少人,這其實也沒多大的實際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過去一年的作戰,周軍已經是基本把明軍在江北、中原地區,北直隸南部地區的兵力肅清一空,再加上山東地區的邱家裕所部投誠後,這一地區裏形形色色數十萬人規模的明軍,甭管是什麽藩鎮新標軍還是衛所兵,營哨兵,或者幹脆是民夫青壯,都通通沒有了。


  甚至連成功北撤逃跑的兵力都不多,以至於如今明王朝在北直隸那邊,連保衛京師的兵力都湊不出多少人。


  如今的明王朝,實際上已經是到了亡國的前夜,等這段時間的嚴寒過去後,等周軍重新發起新一輪大規模攻勢後,明王朝的北直隸防線大概率是要分分鍾完蛋,到時候崇禎估計要吊死在梅山上了。


  當然,其實現在也沒人關心崇禎如何了。


  過去一整年的北伐裏,崇禎的存在感都很薄弱,周軍的北伐,實際上是和熊文燦、孫傳庭、邱家裕、洪承濤、王東義、安如山等地方督撫、總兵們的藩鎮聯軍打的。


  和崇禎其實沒啥關係!

  這兵力是他們自己募集訓練的,軍需也都是他們自己搜刮的,而他們和周軍打仗的原因,更多的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而不是單純說為明王朝效忠。


  所以別看過去一年裏的北伐打的轟轟烈烈,然而崇禎卻是個標準的局外人。


  他甚至連蕭縣戰役的慘敗,徐州的潰敗都是一個多月後才知道的。


  因為根本沒前線將領有閑心給幽州送去一份五百裏加急的戰報……


  消息隻能是通過普通的傳播渠道傳遞到紫禁城,等崇禎知道徐州潰敗的時候,人家邱家裕都已經從總督山東、江北等地軍務、右都禦史變成了大周王朝的陸軍中將了。


  話說,邱家裕當這個右都禦史其實也沒幾個月,明王朝那邊秋天的時候才派人來給他升管,隻不過已經沒人當回事了。


  邱家裕投誠之後,等於是讓周軍直接打開了通往明王朝京師的大門,如果不是寒潮到來,溫度急速下降到零下十幾度的話,位於濟南一帶的明軍,那都已經是殺入了北直隸的河間府了。


  河間府再往北,那就是順天府了,而順天府的中心,也就是明王朝的京師了。


  周軍一路往北打,直線距離不過三四百公裏而已,近的很。


  更關鍵的是,當時明軍其實沒辦法在這一方向裏調集大量的兵力進行防禦作戰。


  洪承疇率領殘兵北撤後,後續和孫傳庭進行了匯合,而他們兩個人合兵現在也不過四萬人左右,而且還是缺乏槍炮彈藥,缺乏錢糧餉銀的四萬殘兵敗將。


  而京師那邊早已經人心惶惶!


  畢竟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寒潮到來,讓周軍在嚴寒天氣裏停止了進攻,估計這會周軍都已經殺入京師了。


  北直隸一帶嚴重匱乏兵力,也是江北、兩淮、中原地區的明軍主力被大量殲滅俘虜的直接後果。


  累計失去了數十萬大軍,哪怕這些兵力大多都是屬於各藩鎮的,和崇禎已經沒啥關係了,但是好歹還是舉著大明王朝這同一麵旗幟啊。


  明王朝的如今的抵抗,可就是依靠著這些藩鎮們的抵抗。


  這些藩鎮們兵力損失慘重後,明王朝京畿方麵其實是無能為力的,總不能把那是京營派出去打仗吧。


  真要把這些京營派出去打仗,估計前線戰敗的還更快……


  明軍在徐州戰役裏大量兵力的損失,也是讓周軍在徐州戰役後的行動非常順利。


  第五軍、第十軍以及騎兵兵團進入山東,本來是為了打邱家裕的,不過很快邱家裕主動投誠,繼而輕鬆完成了任務。


  第三軍則是和第六軍一起,對河南的歸德府、開封府發動猛攻,最後殺到了黃河,並成功渡江進入了黃河北岸的開封府地區,攻占了懷慶府、衛輝府、北直隸大名府等地區,實際上上述地區的明軍兵力不多,抵抗也不算太堅決,打起來其實進度非常快,這花費的時間基本都是用來北上行軍的時間,真正打仗花費的時間其實不多。


  第一軍則是在第六軍的配合下,強勢攻入了汝州,隨後殺向了河南府,一度試圖搶占潼關,但是沒能成功。


  第一軍在這一方向的作戰,其實打的比較艱苦。


  因為這一方向的第一軍的補給全部依靠陸運,從儲備襄陽等地運輸而來,而第一軍所轄的騎兵不多,後勤線很危險。


  但是第一軍的對手又是安如山這支明王朝裏的老牌新標軍,安如山所部的實力可是一點都不弱。


  先說建軍曆史,那都是明王朝裏最早的一批新標軍。


  甚至新標軍這個稱呼,都是因為安如山當初擔任鄖陽巡撫之後,是用鄖陽撫標的名義建立的新式軍隊,也就是鄖陽撫標。


  鄖陽撫標的成功建立,直接影響到了一大票的地方實權督撫們,他們開始有樣學樣組建新軍模式撫標或督標,最後形成了新標軍這麽一個獨特的體係。


  除了建軍曆史早,安如山的新標軍規模也不小,現在估計都有好幾萬人。


  而且武器裝備也非常精良,同時還有眾多的馬匹得以組建大量的騎兵。


  這支歸屬安如山控製的軍隊,其官方稱呼也是隨著安如山從鄖陽巡撫改任陝西巡撫後,從鄖陽撫標變成陝西撫標。


  後來隨著孫傳庭被調往中原作戰,安如山開始事實上掌控三邊地區,兩淮戰役後熊文燦戰死,孫傳庭由三邊總督接任江南總督,安如山也是順勢成為了三邊總督。


  於是乎,這安如山所部又改稱為三邊督標。


  不過還有個更加通俗的稱呼那就是鄖軍。


  沒錯,安如山所部從一開始都是自稱鄖軍,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其正式官方名稱頻繁變化,也是明王朝裏各支新標軍的一個特征。


  大部分新標軍的稱呼隨著主將的官職變動而改稱。


  唯一的例外就是王東義了,他是武將出身,現在擔任的職務也是武將的職務,他是右都督,兼署理宣府總兵、大同總兵,一般稱呼為宣大總兵。


  而他的部隊自從崇禎授名為天東軍後,就一直以天東軍作為稱呼了。


  安如山和王東義兩人,他們麾下的部隊基本都是老兵多,裝備精良,同時戰鬥經驗豐富,還騎兵多,同時哪怕是步兵部隊配屬的騾馬也多,機動能力非常強。


  這也是第一軍北上汝州以及河南府的時候,打的比較艱難的緣故。


  這能夠在友軍的配合下拿下河南府已經是很不容易了,甚至都可以說明王晰哲的指揮能力相當不錯了。


  至於搶占潼關純粹是強人所難。


  如今第一軍的一部分兵力,就駐紮在潼關以東地區,這打不進去但是至少也要把安如山的兵力堵在裏麵不讓他出來,免的讓他破壞了周王朝的北伐戰爭。


  如今周王朝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等明年開春後直接殺上京師,先把崇禎拉下馬再說。


  這樣就可以奠定周王朝是華夏地區唯一中央正統王朝的法理基礎,回頭再進軍四川、陝西以及雲貴兩廣福建等地區,就擁有了足夠的大義名分。


  同時這也是為了盡快把華夏地區裏的精華地帶掌控在手中。


  也就是中原、北直隸地區。


  這兩片地方雖然因為目前的氣候比較極端,戰亂等緣故而導致糧食減產,但是小冰河其實也沒這麽可怕。


  周王朝控製的楚北地區,還不是一樣經曆過幹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但是在沒有戰亂,同時官府帶頭組織修建基礎水利設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照樣集結攀升。


  乾武四年裏,楚北地區的糧食產量,不但遠遠超過前幾年的戰亂時期,甚至比明王朝控製時期的最巔峰年份,還要超過不少。


  而中原和北直隸地區也同樣如此,隻要周王朝控製了上述地區,並把戰爭驅逐,讓這些平原腹地遠離戰亂,地方衙門再進行適當的引導恢複生產,那麽當地的農業生產恢複起來,那是板頂頂頂的事。


  而一旦讓這片地區恢複了正常的農業生產,那麽對於周王朝而言,基本上就已經是掌控華夏地區大半資源,包括人口、糧食以及礦產等各種資源。


  而這將會有力的支撐周王朝對後續的頑抗地區進行統一戰爭,並出兵遼東,把東擄掐死在東北苦寒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