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新誕生的資本家?(第二更)
至於前一段時間朝堂爭議的花錢花的多,現在一看這份國營商社的收入,爭議就顯得多餘了。
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看到局部的問題,就會忘整體上套。
實際上,小到家庭,公司,大到國家,在做戰略規劃的時候,都是看著財務來做的。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沒錢的時候,就猥瑣發育。
現在有錢了,當然高舉高打。
就像當年的大唐,在自身勢力還很弱的時候,老老實實搞發展,一旦強起來,動則滅國,打得萬里膽寒。
「你回來了,上海你認為派誰過去任職合適?」
李岩說道:「臣倒是覺得,讓張溥過去比較合適。」
「張溥?復社的張溥?」
「是的,張溥一直在南京大學任教,臣上次去南京專門去拜訪過他,聽他談過一些關於新商業的發展。」
「他怎麼說?」
「主要說了兩點。」
「一、目前上海的總人口已經超過30萬人,僅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10萬,臣預計明年年底,會增加到70萬人。」
「上海越來越大,治安治理難度越來越高,新移民過來的人五湖四海,又因為巨大的商業機遇,競爭激烈,所以矛盾重重。」
「七月的時候,上海出現兩個民間勢力的火拚,雙方為了爭奪一個港口裝卸貨物的權力,大打出手。」
「原本上海府商業法規定,港口卸載貨物,必須是註冊過的運輸商社,這兩波也的確都符合資質,但私下卻培養打手,沒有少作惡。」
「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雙方的衝突爆發了。」
「臣帶著人過去的時候,已經結束,當天死了十八個人,重傷三十餘人。」
李岩的語氣比較平靜:「臣深刻意識到一些問題,當年舊的地主擁有廣袤的良田,掌握了錢財,可以蓄養一批打手,而現在的商社老闆,可以經商,同樣掌握了錢財,同樣可以蓄養一批大手。」
「兩者並無不同,如果不加以管制,後患無窮。」
李岩這個人果然是極其聰明,難怪當初他去河南省做布政使,搞了三年就把河南的量產搞到全國第三。
他看問題很犀利,很准。
「臣在與張溥討論目前新城發展的時候,他就明確指出了需要更多法案的制定,必須用律法來嚴格管制新城的發展,官員和民眾都要遵守律法。」
崇禎倒是頗有些意外,張溥那傢伙算是開竅了啊,以前在復社的時候,成天跟那些儒生混在一起。
人嘛,總是會長大的,人也是會變的。
張溥就變了。
張溥說的也對,大明朝的疆土正在擴大,經濟結構正在複雜化,人員流動速度在加劇,經濟在發展,社會上的錢財在爭奪。
隨之而來的是利益的增加,各方的衝突。
在單一的農業社會裡,律法顯得反倒沒有那麼重要,大家都在自己田裡耕耘著,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
但是商業社會是不一樣的,商業社會裡都是關於錢的事情,衝突在所難免。
要平衡各方,就必須頒布出大家都願意遵守的規則,也就是律法。
而且律法要牽涉到各行各業。
例如禁槍法案,例如民權法案等等。
這也是在這個時候,崇禎為什麼將立法院提到中樞的原因。
「第二點呢,第二點他說了什麼?」
李岩繼續說道:「這第二點,張溥說,上海作為海運的一個大港,有許多南洋的人會運貨到上海,這些人可能停留個幾天,在這幾天中,他們四處閑逛,可能因為反正要很快離開的心理,會作惡。」
「而往往這些人經商,與本地一些商人牽扯到利益往來,本地商人不願意他們出事,便會出錢幫他們私下和解。」
「然而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且越來越多,又對社會有危害性。」
「上海需要對這些人進行登記,並且制定相關律法,有了完善的律法,就可以根據律法來裁定。」
「即便對方出了海,也能抓回來,按照大明律法懲治。」
崇禎笑起來:「這些都是張溥說的?」
「的確是他說的。」
「沒有你的提示?」
「臣不敢,臣只是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簡明扼要點清了目前上海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臣相信這個人到上海后,親身考察,還會發現更多的問題。」
「臣認為這個人,是一個可造之材,所以推薦給陛下。」
崇禎點了點頭:「好,既然是你李岩推薦的,朕是絕對相信,朕讓吏部發一份任命書,即刻任命張溥為上海府知府。」
李岩沒想到皇帝直接就答應了,有些不知所措,頓了頓,才說道:「陛下聖明。」
崇禎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岩啊,為人謙和,有膽識,有魄力,踏實能幹,低調且務實。
這才是真正的人才。
這一年的李岩,也就才三十一歲,位列內閣。
顧炎武和他比起來,還缺了許多沉穩和魄力。
「朝廷做了權力的調整,你現在既是內閣大臣,也是國營商社總府總府堂,但這還不夠,朕打算讓你來管商務部給你管,還有城建部。」
李岩有些疑惑:「城建部?」
「朕前一段時間去了武昌,武昌的建設也很快,朕相信南京的建設也非常快。」
「新城新政在武昌、北京和上海都推行得還算順利。」
「但是成新城建設要有規劃,不能胡亂建設。」
「未來全國的城鎮建設都必須有相應配套,自然需要一個城建部出來規範全國的城鎮建設,你在上海待了這些年,上海是你從小漁船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你的經驗比任何人都豐富。」
「所以朕需要你來統籌這件事。」
「作為內閣大臣,下面自然要多管理幾個部院,朕的內閣大臣可不是那麼輕鬆的。」
李岩連忙說道:「臣領旨,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儘力。」
李岩突然說道:「對了,陛下,臣兩個月前在上海發現了一批走私的火槍,是準備偷運到呂宋島的。」
崇禎微微一驚,又發現了火槍偷運?
上海也有了?
「是什麼人走私的?」
「是上海一個叫張淳的本地商人,一直與呂宋島做貿易,對方出高價購買。」
「他背後還有沒有人?」
「查不到,臣查過了,這批火槍有的有軍工廠的標記,有的是民間製造。」
「朕最近也在查這件事,此時非同小可,你安排將那張淳提到京師交給李自成。」
「是。」
從跟李岩交流的這些來看,上海作為純商業新城,裡面已經誕生了一些資產階級,並且他們很快就開始用暴力來為自己賺取利潤。
一個城市,最害怕的就是先到的那批人,在賺到錢后,立刻快速用手裡的錢來設立門檻,讓後來者只能在底層喝湯,甚至連湯都沒有。
這就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爆發更大規模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