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戶籍制度的改革(第二更)
「火車現在是試運行成功了,如果在各個新城中建立鐵軌,相互勾連起來,沿途的村鎮,是可以設置貨運點的,這樣一來,糧商可以在貨運點集中囤積糧食,隨時運輸抵達各個新的大城。」
顧炎武的意思是,以火車作為主幹道,連接大城,而鐵軌是經過農村的,在沿途設置貨運補給點,這樣可以更加高效的將分佈零散的糧食聚集起來,大大節省運輸時間,減少路途損耗。
顧炎武接著說道:「以縱向為例,鐵路貫穿北直隸、河南省、湖廣省,河南、湖廣和北直隸南部,都是農業大區,每一個省增設5個補糧點,將糧食統計運輸到北京。」
「以橫向為例,開封抵達上海,中間橫穿商丘、徐州,再抵達南京,從南京向東,貫穿常州、湖州,最後抵達上海。」
「其中開封府、商丘皆是糧食重產區,隨時可以調糧到東部,進入南京。」
「而常州、湖州,也是重糧區,南京和上海皆不必再擔憂糧食問題。」
「再以荊州府為起點,統籌建設抵達泉州的鐵路,途徑南昌,鄱陽湖平原,也是重糧區,可以供給泉州。」
「至於遼東,從遼北修建的鐵路,一路南下,走錦州、寧遠,進入山海關,抵達順天府,則也不成問題。」
說完,大殿內繼續陷入沉默中。
顧炎武說的這些線路自然是好的,顧炎武的思路也的確清晰,有理有據。
並且他還說:「如果一旦建成,湖廣省的豬,可以託運到北京城來賣也不是問題,甚至蔬菜、水果,也能異地售賣,不必跨度太長,但可以做到便是。」
「這樣徹底盤活了各地的口糧。」
聽顧炎武這麼一說,眾人也的確切身感受到火車若是普及后,真的可能會實現這樣一種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局面。
如此看來,鐵路的運行成功,必然會給第三個五年計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甚至把大明朝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但是,這些線路豈是說建就能建起來的?
施鳳來說道:「陛下,老臣也有話說。」
「說,一個個說,今天咱們把這些個問題討論透了。」
「顧大人所言的鐵路建設自然是極好的,但所需時長之長,鐵量之巨,錢財之多,人力之廣,難以想象,最重要的還是時間問題。」
「而現在,每時每刻,都在有人可能湧入新的大城,給大城帶來新的糧食壓力。」
「十年之內,這些大城的人口,幾乎都翻了一倍,而建起這些鐵路,少說也要十幾年,而那個時候,大城的人口數到底是多少,恐怕不止現在的一倍了。」
「是以,老臣認為,這鐵路的方案得預備開始做,但還得有其他的辦法。」
「不如暫停這些大城,對外來人口的准入,先將目前的形勢做好,否則糧食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李岩立刻走出來,他說道:「不可,一旦停止流通,就沒有商業價值,陛下的《國富論》里也說了,流通才是商業的底層,若是都停了,商業也就停了。」
施鳳來說道:「倒也不是說停了,例如糧商可以在周圍收糧,允許糧商進城買賣,這樣可以保證糧食的供給。」
「不能為了保證糧食的供給,而損耗整體的商業規模,這是飲鴆止渴。」
施鳳來又說道:「陛下剛才也提到對流入的剋制。」
原來施鳳來這老傢伙是在迎合皇帝的意會。
「對流入的剋制也不是一刀切的阻斷,若是農村的人不能進城了,糧商豈不是掌握了絕對話語權?若是如此,糧商失去了競爭壓力,必然會從中作梗。」
施鳳來說道:「那朝廷出面管制不就可以了。」
「施大人,你還記得陛下所說的市場的手么?」
「這……」
「朝廷的確可以管制,但是大明朝地域如此之廣,朝廷不可能全部進行管制,還得靠市場的手自己調整,所以絕對不能出現一刀切的這種政策,否則那些拿到連接農村和新城交易通道的糧商,會無法無天起來,朝廷要一個個規範,很容易給自己添麻煩。」
李岩這話倒是一語中的:我自己制定了一個新政策出來,為了緩解現在的問題,但是又不得不制定一個新新政策,來制衡新政策出現的問題。
這特么是套娃啊!
這是治理國家最忌諱的玩法。
施鳳來有些無語了,他剋制著自己的脾氣,說道:「那李相你有什麼好辦法?」
李岩對皇帝說道:「臣覺得,隨著人數的增多,新城的房價、房租等能夠提供的資源相對減少,它們的價格必然上漲,到時候自然會讓一部分人回到農村,不必強制不讓他們入城。」
「市場那隻無形的手會幫我們調配。」
「陛下擔憂的田地荒蕪,臣以為,出現這種現象,是舉家到大城務工,田地荒蕪實在是一種浪費,朝廷只需出具政策,遏制這種浪費即可。」
「例如凡是田地荒蕪半年以上者,當地官方有權沒收,重新拍賣。」
「這樣一來,入城者,便會有一定的衡量,他可能年初入城,五月回來。」
「或者說,不會再舉家入城,會留人在村裡種地,田地不會荒蕪,入城的人也相對減少,一定程度上遏制入城者的速度。」
「當然,這是其一。」
「其二,從農村入城務工者,一旦在新城有了穩定的不錯的收入,會選擇在新城買賣新房,一旦購得新房,必然會將農村的家人接過來,這樣又增加了新城的人口。」
「所以,臣以為,可以分出農村戶籍和城市戶籍,農村戶籍作為外來者,必須年滿十年,才能在新城購房,從現在算起,第一批入城的農村戶籍到可以買房的時候,各地的鐵路已經建造得差不多,那時候大城糧食難度已經解除。」
李岩這一番說下來,張凡心中不由得感慨,李岩就是李岩,自己隨便一點撥,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都出來了。
沒錯,戶籍這種東西,從周代就存在了。
大明朝以前的戶籍是分等級的。
士農工商,四等級,再就是軍戶,賤籍,賤籍是最低等級,例如妓女、漁夫、挑糞工等等。
賤籍永不的翻身,賤籍的子孫後代都是賤籍,不能科舉,不能離開居住的地方十幾里。
當然,賤籍已經被張凡廢除了。
廢除賤籍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流通。
但是流通不意味著毫無節制地流通,人都是希望更好的,大城市一旦有更多機會,當然大把人願意來。
可以現在的交通網,要攻擊大城市的口糧,還是很難的,效率不高。
所以,得在這裡面加一些制約的因素。
施鳳來似乎不太服氣,他說道:「李相,你這是在歧視農民,你這有違背陛下對老百姓的恩澤!」
李岩說道:「此乃無奈之舉,為政者,當以大局為重。」
戶籍制度公不公平?
當然不公平!
對於21世紀的人來說,它就不公平!
但是,為什麼沒有被廢除?
為什麼?
因為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社會的地域發展是不平衡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就像階級,是人類社會必然存在的一樣。
至少,在發展初期,在地域資源不協調的初期,必須有戶籍制度。
這時,崇禎才接過話來,他說道:「李岩說得對,設立農村戶籍和城市戶籍,廢除士農工商戶籍,簡化戶籍,也有利於對民間的管控,從此次火器走私案來看,朝廷對民間的管控力度依然十分薄弱,村鎮新官制度尚未全國完善,即便完善,面對廣袤的領土,眾多的人口,也必須戶籍統計。」
「否則有些謀反分子,朝廷要追查起來,還真不好追查!」
「再者,戶籍簡化,大大減少的戶部對戶籍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開展民間掃盲運動,加強識字、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