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二)
到了晚上,陳柯回了官廳。
孫興成他們同樣完成了走訪,回來一起做工作總結。
於是昨天剛剛坐過堂會的大小官吏,今天又被請到了衙門正堂。
而且除了他們,各官坊的郎官也被叫了過來,大堂下坐滿了人。
好在有電燈,晚上開會倒也方便。
明亮的燈泡將大堂照得很通透,這讓今天才看到電燈的官吏又是一陣陣驚異。
但陳柯剛剛到任第二天,居然又叫晚會,也讓不少人心有惶惶。唯恐是出了什麽事。
“郡主,這是鐵器鋪按您的要求打造,請郡主檢視。”
堂下,鍾老三拿過一封油紙包,上前呈到了主案上。
陳柯打開油紙包,裏麵是一堆螺絲釘。他旁邊的紙包裏,是一堆木質的螺絲帽。
之後他取出一個螺釘和螺帽,安上去慢慢擰動。但在意料之中的,它們並不能擰到一起。
於是陳柯又換了一對,重新再試。結果還是擰不到一起。
因為大堂裏光線通透,木器坊的郎官似乎也看明白了什麽。不等陳柯發話,他就主動離座,跪到了堂前。
“郡主,是卑職失職,請郡主開恩!”
陳柯一陣無語:“我說什麽了嗎?”
原本心裏沒氣。但麵前的人如此低聲下氣,倒是讓人習慣性的想發發脾氣。
陳柯差點就要把手裏的東西扔下堂,好在這個慣性很快被克製住。
人的脾氣就是被慣出來的。
要知道,這螺絲釘可是孫興成他們負責督辦的。要是這麽一起扔,就連他們的麵子也一起掃了。
“老鍾,你拿下去給他們一起看看。”
讓鍾老三上堂,取了這兩包東西,讓那些郎官一起看。
陳柯說道:“這件事情不怪任何人,因為木匠和鐵匠以前配合較少,要把公差統一起來不是容易的事。這就像一個國家,度量不可能完全一樣。”
聽了這話,木坊的郎官才鬆了一口氣,連聲道:“謝郡主開恩!”鍾老三也將他扶了起來。
聽陳柯繼續說道:“所以今天第一件事,我要告訴在座的諸位工匠們,還有官員們,標準公差的重要性。我們不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在政令下必須要做到一致。就像今天陶大人和我說了一個抬石頭的道理,公差達到標準,哪怕沒有在一起當差,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也會精準,就能團結出力量,把石頭抬起來!如果公差達不到標準,哪怕在一起當差,那也是一盤散沙。希望大家能夠領悟這個方略,以後向它靠攏,包括我在內。”
眾官員大都是讀書明事的人,自然一點就透,紛紛拱手道:“下官明白了。”
陶廳判心中也是一陣感慨。
標準公差這個概念大家都是剛聽說。但陳柯卻把陶廳判也說進了決策者中,在無形中抬高了他的威望。
孫興成心裏同樣有些感慨。
因為現在還沒有標準公差的理念,讓他做這麽一堆螺釘螺帽,肯定也是擰不上去。這是借別人的錯提醒他該做的事。
但鍾老三經常與陳柯玩笑,孫興成和陳柯就得互相尊重,郎官是雲貴的官。
陳柯對待大家的方式有別,這似乎並不符合標準公差的理念。
“上差的話,不能全信。知道她要什麽,把事情做好就行。”一些思路活絡的官員很快就明白了過來。
不過偏偏就有那種思路不活絡的人,突然嘀咕了一句:“這明明就是木套子和鐵釘子,跟抬石頭有什麽關係?”
他的聲音不大,但衙堂上比較安靜,大家都聽到了。
陳柯一下愣住了,其他官員也愣住了。
之後鍾老三手上的一根螺絲滑了下來,掉在了青石板地麵上。
叮!……
陳柯咳嗽了一聲,說道:“胡大人,田間今日的走訪如何?”
胡逸之也拱手道:“還算順利。今天走訪了四處壩子,考察地貌土質,也相約了當地的田主士紳。明日老臣便能把稻種和肥料開始傳授給他們。”
胡逸之說著,也感慨陳柯果然長大了,這些年肯定經受了許多曆練。對於那種腦筋有問題的人,可以選擇性無視。
之後,胡逸之大致匯報了一下走訪事宜。陸高軒也匯報了學校的興辦事宜。加上大大小小一些事務,這個會足足開了大半個時辰。
散會後,下轄官員不禁又是議論紛紛。對於這位郡主的勤政,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陶廳判他們這些人自然是歡喜。上差勤政,他們也能多做些實事。政績好,才能有前程。
憂的人自然是不願意做事的人。
原本以為郡主隻是來享受生活的,好吃好住供起來,大家都輕鬆愉快。反正上供的錢也是從老百姓那裏來的。
結果王府派來的,居然是個做事的貝子,而且比陶潛還要能搞事。這就不太好辦了。
“以後不會每天都開會吧?”
“看這架勢,就算不每天開會,隔三岔五的也少不了。”
“標準公差?她是拿我們這些人當螺絲釘呢!”
“唉,以後日子不好混嘍……”
陶廳判看了那些懶散的人一眼,臉色很不好。
那些人也看見廳判大人,連忙賠笑了一下,溜出了衙門。
“斯文敗類。”
會雖然開完了,但陳柯回到自己的宅院中並沒有馬上休息。
他拿出筆記本,把剛才會議總結的內容整理出來,對照日程表,看看工作完成的進度。
同時,他還把今天走過的路慢慢構畫,最後描出了府廳的地圖草稿。
這份地圖,以後肯定要慢慢完善。市政建設需要一步步規劃,更需要結合當地的情況慢慢安排。
直到深夜,他才洗了個熱水澡,上床打坐。
之後過了兩個時辰,天色未亮,陳柯就重新起床到院子裏活動身體。
以他現在的武功境界,每天休息一兩個時辰就能恢複到全盛。
再次上街,因為趕圩的日子已過,外麵果然清靜了許多。
陳柯也不厭其煩,到處走街竄巷。於是剛到府廳的這幾天,他很快就熟悉了這座府城的大體格局,也把就近的工作內容安排了下去。
因為在創業初期,又是直接準備向工業化轉型,工作必須安排細致。陳柯每天晚上都要做會議總結。
當然他不作強求,相關人員到場就行。那種連“抬石頭”是什麽意思都搞不懂的人,不來也罷。
隻是,陳柯的折騰也讓當地流傳出一個笑話:“康熙的稅多,郡主的會多。”
直到第六天上午。
陳柯方才出城,去察訪軍械造辦處,以及騰越廳安排在府城外的其他官坊。
“這條路真心難走啊,簡直就是從一座城走到另一座城。”
出城之後,不出幾裏地便要下馬。
因為這裏又到了山地,四周都是山巒和丘陵,植被繁茂。
腳下隻有一條數尺寬的曲折小徑,而且起伏不平。
孫興成說道:“這也是雲貴之地至今荒蠻的原故。不比中原,道路平展,下轄鄉鎮要進城,一騎馬就到了。”
“是啊。”
陳柯想到了老家順河鄉,同樣是離府城二十來裏路。騎上馬一晃就到。
“要想富,先修路。看來咱們得在這裏修條路了,不然以後根本談不上發展一說。”
陳柯邊走,邊觀察著周圍的環境。
這種原始森林,如果不告訴他現在是在府廳,一旦深入真有可能誤以為是真正的荒山。
腳下這種人力踩出來的小徑,肯定不能滿足商品的流通。同時,它也隻是腳力道路,並非是最佳的路徑。
直線相距二十裏的路段,用這條路要多走好幾倍的行程。
哪怕陳柯和孫興成都是武功高強的人,這段路程也走了一個多時辰。
而身後的鍾老三,載著物資的騾隊,早被甩得沒了蹤影。這讓陳柯連連搖頭。
直到眼前終於開闊,這看到了平地。
陳柯說道:“我自詡是神行太保,能日行千裏日行八百。但在這樣的路上走也實在是累。”
孫興成也笑道:“就是戴宗到了雲貴,他也走不了這麽快。”說著,帶著他一道走向了這片壩子。
從山道上俯瞰,這片壩子比廳府要小上許多。而且地形狹長,很不規則,長大約不到十裏,闊隻有兩三裏,其實就是一個小山溝。
這讓陳柯走到這片壩子前,也能夠清楚的感覺到自己是在周圍山嶺的腳下,不如府城那樣開闊。
壩子外麵也沒有城牆門洞,隻在山道邊立了一塊石碑,寫道是“芒町”。
“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走進壩子後,這裏連夯土路都沒有,地上是稍微寬一些的足踏小徑。
周圍是一片稀落的房舍,也遠不像府廳那樣密集和齊整。
偶爾街上有路過的人,大多都是土著的衣飾,有的身上還背著筐。給人一種別樣的人文氣息。
因為壩子小,所以陳柯走不了幾步,就能夠看見一片房舍。這讓他的精神也為之震奮起來。
“這就是……”
“騰越軍械坊。”孫興成笑著回答了一句。
陳柯連忙加快了腳步,向著這片房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