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裝甲巡洋艦
因為萬丹號的設計折騰來折騰去,而海軍又不急著用,所以會慢慢建造,不會是說加班加點的,那樣建造成本太高,海軍不願意!
因此這樣一來,這萬丹號少說也得三年後才能下水服役了。
不過雖然萬丹號戰列艦設計和建造都慢騰騰,折騰來折騰去,海軍的其他應用後裝炮的戰艦就簡單快速的多了。
海軍雖然一直搞萬噸戰列艦,然而海軍內部裏其實也沒人指望過靠什麽戰列艦維持大唐帝國的全球海權!
那玩意不僅僅昂貴無比,而且都找不到適合的對手。
你總不能開個上萬噸的戰列艦去打土著的幾百噸的小舢板吧!
非要找個對手的話,海軍的萬噸戰列艦的唯一敵人估計也隻能是陸軍土的列車炮!
海軍內部做過好幾次秘密,沒有留下任何文件,隻存在於口中上的戰計劃:假如陸軍叛變要進攻金陵城,海軍帶著戰列艦去金陵城護駕!
當然了,海軍自然不會知道,陸軍搞列車炮或多或少也有這個心思。
萬一海軍那些土鱉謀逆,想要沿江而上炮轟金陵的時候,陸軍必須站出來,用列車炮或者重炮部隊封鎖長江,把海軍的叛軍給攔下來!
他們這麽想的時候,如果讓近衛軍知道,那麽近衛軍會表示:嗬嗬!
想要來金陵城,問過我近衛軍的意見沒有?
我們近衛軍艦隊有好幾艘三千多噸的淺水重炮艦呢,而且你當我們近衛軍掌控的金陵要塞是假的?
上麵可是有著足足八門三百毫米二十五倍最新型的重炮呢!
不管是海軍的戰列艦還是陸軍的列車炮,都沒有辦法承受近衛軍的強大火力攔截而抵近金陵城範圍的。
現在海軍一共也就兩艘裝備這款艦炮的戰列艦,廣東號上有兩門,呂宋號上有四門,還沒近衛軍裝備的多呢。
海軍拿到後裝炮之前,最開始的八門量產型三百毫米後裝炮,可都是被近衛軍拿走了,就部署在近衛軍的金陵東西兩座要塞裏。
陸軍的列車炮就更少了,如今一門後裝列車炮都沒有呢,隻有兩門兩百毫米的前裝炮做做樣子。
從海軍和陸軍閑得蛋疼,把對方當成對手也是可以看的出來,其實海軍的戰艦設計,除了戰列艦這種麵子工程外,其他的其實沒有太大的性能需求。
別說後裝炮了,就算是現在的前裝線膛炮,大唐海軍也能吊打全球各國土著的海軍。
一支大唐海軍第七艦隊,就是能夠把整個歐洲壓得喘不過氣來。
甚至第七艦隊下屬的歐洲分艦隊,也是足以給歐洲各國海軍製造龐大的壓力。
所以大唐海軍在考慮實際戰爭用的戰艦時,性能什麽的倒是不怎麽在乎了,反正再怎麽樣也是差不到那裏去,更多的還是考慮建造成本和後期的使用、維護成本。
因此可以看到大唐海軍在建造眾多戰艦的時候,就是喜歡一款戰艦批量建造,為的就是降低單艦成本。
同時動力上也是喜歡使用成熟可靠,價格又便宜的蒸汽機,而不願意使用性能更先進,但是價格高昂,維護成本更高的先進蒸汽機。
唯一的例外,也就是艦炮了。
因為大唐海軍喜歡遠距離吊打敵人。
我打得到你,你打不到我,這就是大唐海軍一直所追求的了。
而這一點,後裝艦炮足以給海軍帶來這種優勢。
之前的前裝線膛炮,都大體上能夠維持八百米的有效射程了。如果是使用後裝線膛炮,而且技術也有所提升了,這保持千米以上的有效射程問題不大。
千米有效射程,足以吊打任何裝備前裝滑膛炮的敵軍戰艦。
在性能以及建造成本,還有後期的使用成本上,大唐海軍進行了綜合曲射,最後才是初步確定了下來下一代的幾款遠洋主力艦。
按照大唐海軍的原則,新型戰艦要根據定位建造。
比較受到重視的自然是負責艦隊決戰的主力艦,這個任務之前就是由山西級、廣西級負責的。
這兩款戰艦,一年前還是被歸類為戰列艦呢,但是海軍嫌棄他們噸位小,一款是兩千八百噸,一款是三千八百噸!
考慮到最新的萬丹號戰列艦,排水量都預計達到一萬兩千噸了,還把兩三千噸的戰艦稱之為戰列艦有些不妥當。
所以今年開始,海軍幹脆把這兩款戰艦歸類為一種巡洋艦,更準確的分類乃是甲帶式防護巡洋艦。
畢竟這兩款戰艦雖然是根據戰艦決戰主力戰艦而設計的,但已經是十多年前海軍戰略思維的產物了,已經不是用於未來的海軍戰爭需求了。
未來海軍的主力艦,將會有戰列艦承擔。
但是戰列艦太昂貴,而且也不可能廣泛部署到海外,因此海軍需要一款具備戰列艦一定能力,同時又能部署到海外,而且也不能太過昂貴的主力艦。
如此,也就出現了裝甲巡洋艦這麽一個艦種。
大唐海軍給裝甲巡洋艦的定位其實就是:具備巡洋艦的遠洋適航性、航速,具備高於巡洋艦,遜於戰列艦的火力、裝甲。
戰時可以作為戰列艦的補充,配合戰列艦進行作戰,甚至是直接作為艦隊核心進行艦隊決戰。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縮小版的戰列艦,或者是說二等戰列艦,隻不過大唐海軍覺得戰列艦的這個分類,應該是最頂級的戰艦才能夠配得上的稱號,次等主力艦是不能亂用的。
所以才特地搞出來了一個裝甲巡洋艦的分類來。
至於原有更小噸位的山西級和廣西級就隻能委屈自己,退居為防護巡洋艦。
山西級和廣西級噸位小,不過設計都是根據艦隊決戰而設計的,防護和火力相當不俗,遠洋適航性也不錯,這兩級戰艦一直都是在海外有部署,大西洋的第七艦隊,印度洋的第四艦隊都有這兩款戰艦。
因此直接改個名字稱之為巡洋艦也是可以的。
而裝甲巡洋艦嘛,自然是新一代新建造的戰艦了,而且是建造數量不能太少。
畢竟如今海軍那邊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數量不多,而海軍方麵又覺得沒必遭建造太多一等戰列艦。
因此也就需要繼續建造並維持一支數量相當的二等戰列艦或者是裝甲巡洋艦隊控衛本土海域,順帶到海外執勤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也就要求新一代的裝甲巡洋艦除了防護和火力外,還需要攜帶更多的煤炭,以保證續航力,同時為了更好的進行海外部署,也要優化遠洋航行的適航能力,並且為了能夠快速趕到戰區並參戰,航速也不能太低。
火力上,海軍倒是沒有多大的要求,反正敵人也就那樣,而且大口徑艦炮價格昂貴,重量太重,萬噸戰艦都裝備不了幾門,要裝備大口徑艦炮,新一代裝甲巡洋艦必然噸位會大大提高。
同時大口徑艦炮射速太慢,三百毫米艦炮的射速要三四分鍾才能打出去一發!
海軍方麵綜合考慮之後,覺得還是成本更重要,數量更重要一些。
所以給艦政部定下的要求是:艦炮以一百五十毫米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為主,數量一定要多,至於大口徑艦炮主炮嘛,就幾千噸的噸位,隨便搞一兩門意思一下就行了。
海軍對裝甲巡洋艦的火力期望就是直接用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把敵人咋成碎片,至於大口徑主炮嘛!
海軍通過多次實彈演習裏以及和土著的眾多武裝衝突裏已經證明了,少量的大口徑主炮根本沒什麽實戰價值。
幾分鍾打不了一發,命中率也就那樣。
除了對陸轟擊外,海戰中根本無法有效命中敵人,還不如直接用大量中等口徑的艦炮,以數量取勝呢。
更重要的是,大唐海軍基本上用不到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來摧毀敵軍的戰艦。
歐洲海軍都是一群木製戰艦,最近幾年他們學聰明了開始往戰艦上敷設鐵板,不過還是非常原始的鐵板。
用不著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
說白了,大唐海軍除非自己左手打右手,不然用不上什麽艦炮的穿甲能力。
所以,大口徑艦炮對於大唐海軍來說,實戰效能其實很雞肋。
倒是防護比較重要,裝甲帶可以薄一點,但是必須要有,畢竟現在歐洲和韃靼人都是有火炮的,哪怕是滑膛炮,但是大口徑的滑膛炮威力也不小,沒有裝甲帶是不行的,要是被敵人的滑膛炮給擊沉了那就搞笑了。
航速上,要求並不算高,比戰列艦高就行了,也不指望和那些沒有裝甲帶,隻有薄薄一層鐵皮的巡洋艦相比。
續航以及適航性也是如此,隻要滿足基本需求,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就行了,要求不高。
海軍高層提出了這些意見後,艦政部那些設計師們也沒浪費多少腦細胞,很快就是搞出來了原始的設計。
排水量達到了七千噸,這個噸位已經是堪比廣東號了。
但是噸位雖然很大,但是大口徑主炮隻有區區一門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的艦炮。
毫無疑問,這門主炮就是點綴,基本沒有什麽實戰價值,最大的作用估計就是用來恐嚇土著了。
真正的主力火炮乃是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設計師們給這款戰艦密密麻麻布置了足足十六門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然後還有眾多的小口徑副炮。
密密麻麻的艦炮部署,看的讓人都頭皮發麻。
續航上表現也不錯,能夠在十節經濟航速上持續跑上五千公裏,五千公裏的航程再加上大唐幾乎遍布全球的補給港口,完美解決海外部署問題。
最高航速有點慢,隻有十六節左右,不過海軍不怎麽在乎。
畢竟戰艦設計是需要取舍的,火力有了防護有了,航速自然隻能降低了。
而且就算隻有十六節,也能吊打所有的風帆戰艦了,甚至連大唐很多現役的蒸汽戰艦還沒有十六節呢。
比如說江南級,隻有十三節的航速,還不是用的挺好的!
當然了,其實上麵這些東西,海軍雖然也關注,但其實差一點,好一點海軍其實沒什麽所謂的,隻要夠便宜!
因為海軍最關心的就是價格,如果不夠便宜說什麽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