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人才培養
李老黑這才知道,剛才閉著眼睛,誤打誤撞,竟然命中了二百步外的假人,可見這把步槍的射程遠遠超過了神臂弩,威力更是不在話下。
沈方試了第二把槍,同樣準星偏高,他瞄著假人的頭打,結果把胸部以上部分全部轟爛。
第二把槍的第二發子彈交給王壽光來試槍,結果子彈不知道飛到哪裏。
第三把槍、第四把槍又把兩個假人打爛,劉四接著也打脫了靶,倒是張小五,眯著眼睛就象看墨鬥線,端槍的手也非常穩定,成功地將一百步之外的最後一個假人打爛。
沈方試驗的最後一把槍也脫了靶,二百步的距離已經很遠,沈方視力遠勝於旁人,能將假人看得清楚,但槍支的一點誤差放到二百步的距離卻放大了數倍,沈方隻好瞄準假上頭上半米,這才將假人打爛。
接下來,每個股東都上來打了一槍,雖然隻留下三個假人,但是沒有一個假人被打中。顧弘章頗不服氣,主動要求再多打一次,向沈方討教了訣竅,果然命中,隨後便有幾個股東繼續嚐試,十幾聲槍響之後,最後兩個假人也被打爛。
都親手開了槍,對這幾把槍支便不僅僅是恐懼和害怕,而是視若珍寶,特別期待盡快擁有屬於自己的步槍。
“二公子,還有六十多發子彈,你要求的火藥配方還沒有試驗,要不去山林裏試試?”李老黑慫恿道。
“隨後你安排人去測試吧,和以前煉鋼一下,把每一槍的記錄都留好,包括不同膛線的殺傷距離,二百步看來還是有些近,所有的步槍全部可以殺傷目標。另外試一下不同數量的火藥對射程有什麽影響。還有準星,這五把步槍準星都有些高,你瞄準器那裏做成可以根據射程調節的卡扣,默認卡在二百步就行。”
“遵命!二公子,此槍乃前所未聞的神器,就是神仙手段也不過如此,你給這批步槍起個名字,下一批我就將槍的名字刻在槍管上。”
“這槍隻是我們昌國生產的第一把步槍,以會還會有更好的步槍,就叫昌國一號吧。”沈方不加思索脫口而出。
“還能更好?”
“當然!現在射擊一次,熟練以後也得二十幾秒。如果改成後膛直接裝彈會更快一點;現在火藥、引火、子彈分離,如果三者合一,一次安裝到位,幾秒便可射擊一次;還有若是用彈簧自行送彈、退彈,便可實現連發,一秒能射擊更多次。這些都需要你們去研究製造!”
“二公子,這昌國一號,隻要大量生產出來,已經可以橫掃西夏、北遼,似乎不必再費心思開發更強的步槍。”王壽光提醒道。
“王匠首,這步槍一但進入戰場,甚至落入敵人之手,便會導致秘密外泄,為了保持對敵領先,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倒不一定要裝備至官兵,隻是研發出來,有備無患罷了。”因所有股東在場,沈方隻得以沈氏產業中的稱呼來回應王壽光。“提起保密,沈氏產業的規矩大家都清楚。”
沈方看了王孝錫一眼,“王知縣,玻璃、新型車架、自行車已足夠朝廷消化了,這步槍我還有其它安排,暫時不會提供給禁軍使用,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在眾目睽睽之下,王孝錫隻覺渾身出汗,戰戰兢兢地說道:“下官明白!”
沈方哈哈大笑起來,“在我沈氏產業,倒不在乎你是知縣,你可是我沈氏產業的股東,沈氏發展越壯大,你的好處也越多,你可明白?”
“王某明白!”王孝錫趕緊回道,剛才他也打了兩槍,第二槍還蒙中了一個二百步外的假人,他心裏明白上了沈家的賊船想下來就難了,好在沈家的實力遠比想象中還要強大,隻要一心一意,便無性命之憂,當然這裏的一肯定已偏向了沈家。
“劉總管,沈氏私兵招募進展如何?”
“昌國縣內,王知縣已招募了五百青壯,明州和附近州縣剛貼出招募告示,以昌國沈氏的聲望,召集兩三千人毫無問題。”
“就按兩千人來招,招來以後分成十個隊,我親自選拔隊長。多餘的人先充做各股東家丁,發放一樣的月錢。”
“謝二公子!”眾股東喜道。股東們早已家財萬貫,但沈、王兩家不發話,他們也不敢光明正大地豢養家丁,以防沈、王多心。如今沈方安排家丁,固然有監視之意,但自己的安全必然有了保證,再加上不久以後,“昌國一號”在手,便是偶爾行走江湖,也不再怕打家劫舍的匪人。
“老黑叔,這些天辛苦一些,趕製兩千支昌國一號,這子彈也得用專門的機械批量生產二十萬粒,記著子彈頭上標上記號,發給股東的和發給各步兵隊的子彈要求都能區分出來。”
“劉總管,招來的人記住講好規矩,來了以後,如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昌國,若確有特殊情況,也得由隊長相隨,以防走漏了消息。如果受不了約束,可充當家丁坊工,或自行離去。”
“金樾大哥,這些新兵暫時交由你來負責管理和訓練,訓練和戰鬥所用子彈一定要做好登記,連同火藥一起管理起來。少一粒子彈,拿你是問!”
金樾見狀,哪裏不知道這是沈方有意栽培他,而這子彈隻要流出去,隻需一顆,百步之內便可取人性命,確實得好生管理起來。
“還有船員,趕緊物色培養,兩個月後,我命你率領這兩千私兵和兩千海員,前往附近海域清剿海盜,為岱山、衢山的建設掃清障礙。”
“領命!”
沈方處理起這些雜務來,倒比王壽光、劉四等人更加老練,畢竟五百餘歲的人,又熟悉地球近三千年的曆史,做到防患於未然是基本操作。昌國縣下轄上千島嶼,許多漁民回港時為民,一出海就是賊,如不能殺破賊膽,隻怕昌國沈氏發展越好,越會遭人惦記。
“二公子!”金樾猶豫了一下,“金某知道讓我率領這些私兵是對我極大的信任,但昌國一號是新武器,如何使用才能發揮其威力,金某實在不知,可否請二公子親自指揮訓練,金某好從旁學習。”
沈方點了點頭,“等招齊了人,我會跟上兩天,但主要還是靠你,這幾個月我還有其它事情要辦。”
“各位匠頭,如今沈氏產業正在全力擴張之時,大周各州縣均缺少合適的技術人力,我有意重新劃分匠人等級,在匠首、匠頭之下,增加大匠、大工、普工、小工、匠戶五個級別,每個級別月錢、待遇不同,對匠人的要求也不同,請各匠頭從自己管轄的工坊、產業中推選二十名大工,由沈氏產業集中建檔培訓、考核,對其中優秀五成大工直接晉升為大匠,對於能為沈氏產業做出貢獻的匠人晉升為匠頭,並負責一路的技術推廣。”
“現在共有九個匠頭,準備成立一個學校,用來對這推薦的一百八十人專門進行培訓,學校的名字就叫昌國技術學院,由王匠首任院長、劉總管任副院長。三日之後,每日下午未、申兩時辰由我親自授課。”
王孝錫見沒他什麽事,便小心地問道,“二公子,王某可否旁聽?”
“可以,所有的股東,隻要有時間都可以去旁聽,有些匠頭今後還需要承當授課的任務。”
“二公子,我手下有十幾個熟手,隨船隊遠航異邦,短期內回不來,這些人能否參與培訓?”胡喜兒一臉憂色,這選拔大匠、大工乃是培植勢力的最佳時機,如果這次不能跟進,那自己便處處落後。
王總頭也粗著嗓門道,“二公子,我手下倒是有不少能手,隻是在其它州縣為沈氏賺取錢財,一時還回不來。”
“各位匠頭先把名單報上來,兩月之後進行考核,決定大匠的人選。”
胡喜兒、王總頭雖有些不滿,但見別的匠頭欣喜的樣子,倒也不方便此時潑涼水。
“二公子,適才你說沈氏產業目前有九個匠頭,顯然沒有計算我老四,我手下頗有一些懂經濟、會籌算的技術人才,不知可否一起參加培訓。”劉四問道。
“劉總管,本次創辦昌國技術學院,主要是培養工匠方麵的技術人才,裏麵倒是有一些講基礎理論的課,聽聽也有好處。所以,你手下的人才,參加培訓自然可以,隻是不方便參加技術人才的考核評比。你的人才自有對應的晉升通道,由你自己決定。”
劉四聽到沈方如此放權,如何還會不滿,忙行禮致謝。
沈方見股東、匠東今日都在場,便有意把一些雜務確定下來,便帶著大家進入了議事廳。
“劉總管,你匯報一下沈氏產業的人員情況。”
“二公子,沈氏產業現有七大產業,九個匠頭,匠人一萬八千餘人。每月隻工錢一項便開銷近九萬四千貫。不算常年在外的海員和泥瓦匠人,常年在昌國的也有匠人五千六百人。”
“你和各匠頭的工錢一樣嗎?”
“一樣。不過,托二公子的福,劉某有五個點的股份,工錢倒在其次。”
“從工錢可以看出沈氏產業對個人貢獻的評價,今天各位股東在場,就順便把各等級匠人的月錢定下來,我先立個章程,你們參謀一下。匠首月錢二百貫,匠頭月錢一百貫,大匠月錢七十貫,大工月錢五十貫,普工月錢三十貫,小工月錢十貫,匠戶月錢還是五貫。劉總管的月錢就按匠首月錢發放吧。”
王壽光首先表態,“我同意二公子的章程,如今沈氏產業月入超百萬,各匠人雖然也能分到二成的利潤,但與各匠頭獨得二成的利潤相比差距過大,時間久了,隻怕留不住人才。這次先選拔一百八十名大工、大匠,提高他們的待遇,其實也是因為咱們沈氏產業沒有足夠的教書先生,而這些新的技術和技藝,也隻有二公子才能講清楚。等這首批大工、大匠考核通過後,倒是可以由他們繼續培養更多的人才。最終普工要達到二成,小工要達到三成,而大工以上達到一成,普通的匠戶一半就夠了。至於我個人,這匠首的稱呼和月錢便不要再提,專心輔佐沈老爺和二公子把沈氏產業發展壯大,王某心願已足。”
“王匠首,此時還不是謙讓之時,待沈氏產業在大周各州縣生根發芽之後,再提卸任之事。”沈方趕緊勸阻,否則劉四便同樣會謙讓,這樣群龍無首,讓他更加不好管理。
劉四見沈方把自己的位置放到與王壽光一個級別,比各匠頭高一級,心裏麵便頗為滿意,“我也同意二公子的章程,現在沈氏產業的獎金雖然雄厚,但往往是平均發放給匠人,與貢獻大小沒有關係,如今確定了匠人級別,倒是可以參照匠人級別來分配那兩成的利潤。”
“劉總管說的沒錯,不過分配獎金時,不可按匠人的月錢多少來分配,隻需稍微體現出差異即可,比如匠戶為一,小工增加一成,普通增加兩成,大工增加三成,大匠增加四成,這樣,既使是大匠也不比匠戶賺太多的錢,而月錢多出的六十五貫也足夠大匠置辦產業,養活一大家人。”
“正該如此!”劉四讚道。
“另外,我建議沈氏產業全體股東稀釋一成股份,拿出總股份的一成,確定個價格讓匠人們購買,讓匠人們都成為沈氏產業的小股東,幹起工作來便更加有勁兒。”
“不可!”王壽光急忙阻止道。
股東們也麵露詫異之色,搞不明白沈方這又是玩的哪一出?!給匠人們提高月錢可以理解,可是讓匠人們也當東家,這以後該如何管理。
“二公子,此事事關股東切身利益,如今我沈氏產業正值發展佳境,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辦理,此事容後再議。”劉四也勸解道。
沈方見所有股東都反對,倒也不例外,稀釋股份乃是股權改革中必然經曆的階段,當然現在沈氏並不缺錢,所以股東們便不願意白白拿出自己的股份,僅僅為了讓匠人們幹活更賣力。隻七八年間,這些原來的無產者,由於某種機緣成長為資本家後,便本能地劃清了與無產者的界線,這個人心的改變,或許比推翻一個朝廷更加堅難。
當然,這也是因為自己初掌權力,雖然靠技藝得到大家的認同,但並沒有確立威權,有朝一日,當有足夠的權勢時,這些人便會認真聽取自己所提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