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455章 晴雯襲人的挾持

第455章 晴雯襲人的挾持

  “格物是指探究萬物的規律,隻這一句話,便有四層意思,其一,主體,誰來探究;其二客體,萬物;其三,過程,即探究的方法;其四,結果,得到規律。如果從理氣論的角度來分析,主體、客體大體上都是氣的範疇,無論是人還是萬物,都有其靈魂、精神所在,但其存在也有相關規則的約束,正所謂理在氣中。而探究的方法及得到的規律,大體上都是理的範疇,但驅使這些理,承載這些理的也離不開氣的影響,這就是理在氣先。便如太極圖,陰中有陽、陽有中陰,可以相互轉換。”


  “格物的主體和客體,今天就不展開討論,今天為各位學子解說一下,什麽是格物的方法,又能格到什麽結果。”


  “提到格物的方法,首先便要提到格物時要持有的態度,其次便是格物所使用方法本身具有的理,或者說規律,最後便是格物的技巧與方向。”


  “橫渠先生乃是當世大儒,以往要求各位學子研究學問,必須去除意,必,固,我四字,達到至誠,存德,虛靜。要向有知識的人學習,做到不恥下問,擇善而從。這便是格物應有的態度。在此基礎之上,沈某再補充三點。其一,萬物皆可格,萬物皆有理,不要給自己設限製。其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要帶著答案去找解釋。橫渠先生以前講過,要‘不待講論’、‘更不須講’,這是對於所格之物有極深研究時的方法,初學者切誤以偏概全,誤以為橫渠先生是讓大家盲從盲信,否則如何談的上去除‘意,必,固,我’?橫渠先生,沈某所講可符合你的原意?”


  張載見沈方隨口引用自己的觀點,隻字不差,隻道是沈方博聞強記,“子矩所言,甚合我意,研究學問,本沒有定法,不可自我設限。”


  沈方點了點頭,“還有便是第三點,格物時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切不可因為要保持中立,便幹脆縮手縮腳。一個錯誤的答案也比沒有答案強,要勇於嚐試。但是這裏麵還有一個細節,如果是別人已經證明的錯誤,便不必鑽牛角尖,非得證明是正確的,或者非要也親自證明一下錯誤。舉一個形象的比喻,大家都見過、坐過馬車。有了馬車,拿來用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得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輪子。”


  沈方的思維跳躍極快,章惇、張載等少數人還能跟的上,其它大部分學子便是聽個熱鬧,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他們卻沒有體會出沈方在講這些話時,本身也含著理。


  “接下來,沈某願與諸位探討一下,格物所用方法本身所含的理。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先班門弄斧,重複一下橫渠先生格物的方法,用心、熟讀、精思、經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長、講論、開塞、實作、實行。一共十三個詞,二十六個字。這套方法中包含什麽樣的理?大家認真思考過沒有?”


  “我想絕大多數學生弟子,不會考慮那麽多,隻是信受奉行即可,若是如此,便有可能固執己見,你以為理解了橫渠先生的意思,卻往往隻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果認真分析這十三個詞,可以看到,用心、經常、不懈、勿助、勿長這五個詞講的是格物的態度,而熟讀、精思、去疑、求新、講論、開塞、實作、實行這八個詞講的格物的方法。而這十三個詞有先有後,層次分明,先有態度,再有方法,再反省態度,再有新的方法,再重新檢點態度,最後還是方法。”


  “這種格物方法背後暗藏的理便是,螺旋式發展、循環式演進,同樣暗合太極圖的陰陽轉化。除此之外,我還想講幾個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基本的理。其一,唯物還是唯心,任何格物的方法都會被劃分為唯物或者唯心,比如橫渠先生八個格物方法中,前四個方法便是唯心的方法,全在修練自身的功夫,而後四個方法便是唯物的方法,講究與他人、與萬物有交流和印證。至於,格物時究竟應該唯心還是唯物,這個並沒有定論。至於,為什麽會唯心,為什麽會唯物,這裏麵又有更深的理,諸位可以自行研究。”


  “其二,格物方法應該遵循辯證統一的規律。郎中開藥方,講究要辯證;我等研究學問為萬物診斷,當然也要講辨證。孔聖人“叩其兩端”法便是從正反或先後兩方麵來格物,橫渠先生亦有: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是以鄙夫有問,仲尼竭兩端而空空的教言。”


  張載見沈方隻用辨證統一四個字,便把自己的意思表達的清清楚楚,實在象酷暑之日喝了冰酪一般渾身舒坦,甚至想要縱聲與其相和。但學生弟子眾目睽睽之下,隻好含笑做出沈方之言自己早已清楚的樣子,這種表裏不一,實在非君子之為,隻是場合不同,硬著頭皮死撐吧。


  章惇本來就是跟隨沈方長見識的,如今聽到沈方之言,與這些天講的理氣論無不相合,忍不住撫掌高聲叫好。


  台下的學子們認真聽講,強行把沈方的話記到腦海之中,根本顧不上注意張載與章惇的表現。


  “其三,格物方法應該遵循局部與全局的規律。比如勝吉新法,有利有弊,局部來看,有些農夫失去了土地,不得不落草為寇,此乃惡法;但全局上來看,國富民強乃是不爭的事實,這便是善法。世間不可能有一個方法能讓所有人滿意,這時就應該綜合評價局部與全局的關係。當然,為什麽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法,以及如何讓方法更加完美,這又是兩個很細微的課題,其中亦有理,諸位可以潛心鑽研。”


  學子們頓時一片嘩然,象沈方這樣大膽直接評點時政,他們平時閑聊時或許還敢,但是在這種場合,沈方居然毫無顧忌,真如他所說的,萬物皆可格,萬物皆有理。


  “其四,格物方法應該遵循個體與集體的規律。個體與集體的關係,與局部與全局的關係略有不同,集體等於個體之和,但全局卻不能等同於局部之和,因為有時全局與局部的屬性標準不同,還以變法為例,若是以秦鳳路的糧食產量與大周的糧食產量相比較,便是個體與集體的關係;但若是以秦鳳路的糧食產量與變法成功與否做比較,便不合適,也不能比較,因為判定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標準便不相同。”


  “其五,格物方法應該遵循自他交換,換位思考的規律,要試著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比如,佛家講究不食葷,佛門舉的例子,便是自他交換,如果換位思考,有誰喜歡被吃呢?如此格物,將心比心,似乎真不忍心再吃肉了。但另外一個引申,希望大家也思考一下,難道食素便可以了?又有哪個糧食瓜果希望被吃掉的?根據我前麵講的前提,萬物皆有靈,誰的靈又比別人的靈更高貴?人活百歲,世所罕見,但樹木動輒便能活幾百年;人嘲笑野草隻有一季的生命,但野草可以春風吹又生,人呢?所以,如果站在自他交換的角度來看問題,許多時候,便不會那麽執著,便會讓你的心更加柔和一些。”


  張載此時忍不住說道,“子矩之言,發人深省,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無不善,隻是由於氣質之性的蔽障,阻塞而有不善。為了使人為善,就必須通過教育、學習、變化氣質,返本為善,從而成為有道德的人,達到聖人的境界。如何學習,張某認為便依子矩之理氣論即可,若明理,自然會明白,善乃天性,亦是世間最值得遵循之規範。”


  沈方笑道,“橫渠先生說的很好,不過這理氣論雖由沈某闡釋,但其中的理卻是早就存在,我隻不過講出來,讓諸位少走些彎路。而佛家中有一種說法,我們都所經曆過的事,所研究的學問,其實若幹世以前,便經曆過,便學成過,今世隻不過在尋找前世的記憶而已。這一點展開講,裏麵又有許多甚深的理,由於並非格物的範疇,我便不再展開,用一句謁語提醒一下,有緣人可以自行研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沈方明知現實乃是靈界的映射,現實中的萬物乃至萬法,隻是實相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個言論一講出來,且不說會嚇死多少羅漢,今天的大講也將變得索然無味,如果一切已經注定,那還何需努力,如果研究到極致也並非事實真相,那又何需再研究?一旦學子們有了這樣的疑惑,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安撫,為了讓今天的大講繼續,順利完成關中學院的“開院慶典”,沈方便以金剛經中的一句謁語做為結尾。


  沈方的心思在場之人隻有親身經曆過秘境修練的章惇瞬間便已明白,就連張載一時之間也不清楚沈方的用意,隻是簡單的認為理存在於天地間,不生不滅。


  “上麵我講了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六個規律,下麵我介紹一下具體的研究方法。如果說前麵的規律是道,那麽接下來的這些具體操作便是術。其實對於學者而言,道固然重要無比,術也應該熟練掌握,否則便無法順利地完成橫渠先生所講的‘實作’、‘實行’。”


  “今日沈某給諸位介紹六個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技巧便由諸位自行琢磨。”


  “其一,自頂向下,逐步求精。這是一個方法論,告訴諸位如何開始起步。格物之時,會遇到許多方麵,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次要的;有些是基礎,有些是後續。便象一張磨盤大的飲餅,一口吞不下。此時就應當分清先後順序,分清輕重緩急,逐一進行研究克服。”


  “其二,歸納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歸納,將所格之物,所研究的事情,納入自己的知識體係,加深對所格之物的了解。比如剛才沈某對橫渠先生十三個格物方法進行了歸納,將其歸納為五個態度,八個方法,這八個方法中又歸納為四個唯心,四個唯物。有了這些歸納之後,諸位在理解、交流、闡述時便會更加清楚。當然歸納之後,還需要匯總。不同種類的事物無法匯總,歸納之後,便更加容易找到其共通性,匯總後的結果更有說服力。”


  “其三,分步同時施工。這一點與自頂向下,逐步求精並不矛盾。在一些大型項目中,如果還是按部就班來做,會浪費太多的時間,不如同時開工。比如秦鳳路現正在修建官道,若是一支隊伍來修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如果不計成本,隻計成敗,完全可以調動更多的人員、物力,將工程分成若幹個標段,同時開始施工,隻需極短的時間便可修繕完畢。”


  “其四,項目管理與統籌。還是以前麵的官道施工為例。一支施工隊伍好管理,隊伍多了,如何統籌糧食、衣服、工具、材料、工程質量,這些都需要事先充分考慮。如果提前受過格物的訓練,便可以較為輕鬆地拿出一套章程方略,這才是經世之才。在此我提醒諸兩點,在項目管理中,一是要標準化,二是要定量分析。以修官道為例,便是確定挖多深的地基,要準確的數值範圍,地基鋪什麽,鋪多厚,之上分別鋪什麽,水泥、河沙、石子、水的配比是多少。路麵有多寬,平整度的要求,等等。隻有全部標準化、定量化,才能保證即使再多人施工,官道仍然可以維持相同的質量。”


  “其五,數字化。數學乃是格物中的利器,諸位苦讀聖賢之書,對數學未必感興趣,但若是今後有誌於在格物之途有所建樹,便不得不認真研究數學。世間一切皆可數字化,而且也隻有用數字化描述的才是準確的,可以複製的。比如混凝土的配比,不同數字的配比,其混凝土使用的場景便不同,100份的水泥,140份的細砂,287份的砂石和47份的水。這個配比的混凝土可以用來蓋三到六層的建築物。100份的水泥,300份的細砂,500份的砂石和70份的水。這個配比的混凝土鋪成的路麵遠比土路、石路平整結實。而得出這個數值,在昌國進行了無數次嚐試,試驗,大量地使用了數學中的統計、概率技巧,才得以建功。”這個數值,乃是沈方前世記憶中通過各材料的化學成份分析而得到的理想化數值,為了讓關中學子重視數學這個工具,沈方稍加掩飾。


  “其六,極限的存在與運用。大家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賽道一共有兩百步,有一烏龜領先兔子一百步,兔子開始奮起直追,兔子的速度是烏龜的十倍,兔子能否追上烏龜?”


  前排席地而坐的幾個弟子小聲說,“當然可以。”


  “可是,當兔子追到一百步的時候,烏龜又前進了十步,當追到一百一十步的時候,烏龜又前進了一步,每當兔子追到烏龜上一次的位置,烏龜總能前進一點。兔子怎麽能追上呢?”


  學子都迷惑了,前排有一個弟子大聲道,“先生,可是烏龜向前跑二十步的時候,兔子已經到終點了!”


  學子們恍然大悟,哄堂大笑,沈方所說的悖論聽起來有理,卻似乎不值一提。


  “說的沒錯,我們格物就要格這其中的理。看起來兔子永遠追不上烏龜,但卻有個極限,通過研究極限,便可以知道兔子超越烏龜的時間點和距離在哪裏。用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計算許多難題,比如化圓為方計算圓周率等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