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問鼎中原
公元前607年——前592年 晉與楚戰於邲[bi],大敗。楚莊王稱霸諸侯。
楚莊王重燃爭霸野心。此時的晉國卻因為晉靈公被刺事件,政局出現動蕩。趙盾把精力專注在內政上麵,對國際事務不再上心。晉國的霸主地位發生動搖。
晉靈公越大越沒正行,貪圖享樂不說,還總愛幹一些荒唐事。他喜歡站在高台上拿彈弓射下麵的行人,看到行人狼狽地躲閃樂不可支。他還喜歡養狗。他給狗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打扮得人模狗樣。他的狗跑出去沒人敢碰。因為晉靈公放過話,誰敢動我的狗,我就打折誰的腿。他的狗餓了就跑到集市上自己找肉吃。商販也不敢攆。
有一次,晉靈公的廚子燉熊掌沒燉熟。晉靈公一怒之下把人殺了。正巧趙盾進宮覲見晉靈公,碰到了這事。趙盾覺得晉靈公越來越過分了,忍不住批評了他幾句。
晉靈公覺得趙盾話裏話外想廢了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派人去刺殺趙盾。
但是刺客潛入到趙盾家裏,看到趙盾一臉正氣地在屋裏坐著,不忍下手。刺客無法回去複命,左右為難之中一頭撞死在樹上。趙盾的人格魅力竟然感化得刺客寧可自己撞死也不願傷害他。
晉靈公打定主意要取趙盾性命,一計不成生二計。他請趙盾過來喝酒,在屋裏埋伏下殺手。趙盾的手下警惕性非常高,發現了屋裏有殺手,立即拉著趙盾往外跑。殺手倉促現身追了出來,已經晚了一步。趙盾的手下擋住殺手,拚了自己性命掩護趙盾逃出宮去。
趙盾不敢再在城裏待著了,就躲去城外。
趙盾的兄弟趙穿氣不過,潛入晉靈公的住地殺了他,然後接回趙盾。趙盾回來後讓趙穿把晉文公的小兒子接來立為國君,是為晉成公。
雖然晉靈公不是趙盾殺的,但他沒有懲治弑君者被認為是弑君者的同謀。趙盾的霸主形象受損。
楚莊王趁機跟趙盾爭奪霸主之位。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再次北上去打陸渾戎。
陸渾戎是西北戎人的一支,原本生活在陝西。考古顯示,陸渾戎是一個身材高大的人種。陸渾戎受秦穆公所逼,遷徙到洛陽附近,歸附到晉國麾下。楚莊王打陸渾戎是為了掃清爭霸道路上的障礙。
楚莊王在討伐陸渾戎的過程中進入周國境內。
按規矩,諸侯的軍隊路過天子之國時必須表示敬意,比如車兵下車步行。但是楚莊王認為自己不是諸侯,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你是王,我也是王,憑什麽要對你表示敬意。楚莊王在洛陽郊外搞閱兵式耀武揚威。
當時的周天子是周定王。周定王嚇壞了,派人去打聽楚軍這是來幹嘛呢?是不是要攻打我們啊?
使者於是出城去問楚莊王:你來此貴幹?
楚莊王說:我想來問問天子的九鼎有多大?
鼎在周朝是權力的象征,就跟後來皇帝的玉璽差不多。楚莊王問鼎有多大,暗示他也想做天子。
使者說:做天子靠的是德行而不是鼎。現在諸侯還擁戴周天子,你就是有鼎也沒有用。還是別問了。
楚莊王想想是那麽個道理,引兵而退。
楚莊王退出周國,但想退回楚國回不去了。鬥越椒趁楚莊王出兵在外之機發動政變,殺了楚莊王的親信,占領了京城。他親自率兵堵住楚莊王回京之路,企圖讓楚莊王在外麵自生自滅。
楚莊王派人跟鬥越椒講和。他承諾隻要鬥越椒肯放他回去複位,他隻當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仍然會重用鬥越椒。鬥越椒答複:放你過去肯定沒戲。有本事你就從我這闖過去。
楚莊王無奈隻能硬拚了。
楚莊王親自上陣擂鼓向鬥越椒發起進攻。鬥越椒仗著人多勢眾驅散了楚莊王的軍隊。楚莊王在亂軍之中險些被射死。楚莊王被部下保著敗退而走。鬥越椒一路追殺企圖將楚莊王趕盡殺絕。
楚莊王見鬥越椒緊追不舍誌在必取,設下伏兵襲擊鬥越椒。他手下有個神箭手,看見鬥越椒率軍追來,彎弓搭箭,一箭射死鬥越椒。鬥越椒的軍隊失去指揮在楚莊王的攻擊下一哄而散。楚莊王反敗為勝。
平安回到郢都的楚莊王大開殺戒,將鬥越椒滅族。
滅族的刑罰最早見於秦國,現在傳到了楚國。秦楚長期在蠻夷堆裏混,沾染了蠻夷野蠻殘忍的習氣。中原各國當時還沒有這麽殘酷的刑罰。不過很快也有了。晉國趙盾的後人就被仇家屠岸賈滅了族。屠岸賈滅族趙家,這是先秦史料中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原諸侯國滅族的記載。要說起來晉國也是戎狄堆裏成長起來的國家,也難免受到戎狄的影響。在秦國統一華夏後,滅族成了國家的法定刑罰流傳下去,到明朝“滅十族”達到**。
楚莊王清洗朝堂,重新組閣,將政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次政變讓楚莊王把注意力放回國內,暫時放緩爭霸的步伐。他任用賢能治國把楚國治理得有聲有色。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他提拔的令尹孫叔敖後來成為春秋時期有名的賢相。
在楚莊王蟄伏期間,中原難得享受幾年清靜。
公元前601年,趙盾死了。
楚莊王聽說趙盾死了,環視中原再無忌憚之人,爭霸之心又蠢蠢欲動。
楚莊王召集諸侯會盟。昔日的小弟鄭國、陳國接到通知趕來捧場。但是鄭國半道突然又改了主意,跑回去了。隻有陳國參加了楚莊王的盟會。
晉成公得知楚莊王會盟,知道楚國又想跟晉國逐鹿中原,也舉行會盟準備應戰。會盟諸侯之後,他親率諸侯軍隊去討伐叛徒陳國。可是不知道什麽原因,晉靈公突然暴亡,討伐之戰無果而終。他的兒子晉景公隨即宣布繼位。
聯係晉國朝內出現重大人事變動,一個叫郤[xì]缺的老臣接替了趙盾的地位,成為晉國第一權臣,有理由懷疑,晉國再次出現權力之爭。
楚莊王得知晉成公死了,喜出望外,立即揮兵北上,討伐逃會的鄭國。
郤缺希望通過抗擊楚國樹立威信,恢複晉國霸主的榮耀。他召集諸侯軍隊去救援鄭國。鄭國得知援軍來到,士氣大增,在戰鬥中擊敗楚軍。楚莊王敗退而回。
但是根據史書記載:“鄭及楚平。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取成而還。”剛剛戰勝楚國的鄭國在第二年主動向楚國投誠。而剛剛救鄭的晉國又起諸侯軍隊去討伐鄭國。鄭國又向晉國投誠。
初讀史書覺得匪夷所思,懷疑史書是不是筆誤?仔細一想,明白了其中道理。鄭國與楚國實力相差巨大,去年擊敗楚國不過是僥幸獲勝。鄭國擔心楚國報複,所以主動求和。但是鄭國向楚國投誠就得罪了晉國。晉國就要討伐他背叛之罪。鄭國隻好再向晉國投誠。
晉軍前腳剛走,楚軍後腳就來了,也要追究鄭國背叛之罪。鄭國夾在兩大強國之間就像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投向晉國挨楚國打。投向楚國挨晉國打。投向哪一邊都免不了挨打。
這是鄭國的無奈也是楚晉爭霸的滑稽之處。楚晉爭霸不是正麵交鋒而是互相挖牆腳,以爭奪小弟為主。但是爭奪小弟不是靠德行,讓小弟主動投奔自己,而是靠武力,逼迫小弟承認自己是他的老大。楚晉都在小弟身上使勁,可就苦了夾在兩大強國之間的小國。不是鄭國願意做牆頭草,是被現實所迫。
楚國殺過來,鄭國倒向楚國。晉國殺過來,鄭國又倒向晉國。鄭國也想開了:“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楚晉都不講信義,我幹嘛要講信義?誰讓他發誓效忠,他都照辦。楚國兵臨城下,他向楚國宣誓效忠。楚軍剛退,他便跑到晉國去解釋,說我是被迫無奈假意奉楚國為主,其實我內心是尊奉晉國為主的。
幾經反複之後,楚國不幹了。楚莊王率軍討鄭,發誓要滅了鄭國。
楚國圍住鄭國猛攻。鄭國一麵抵抗,一麵向晉國求援。但是楚國攻勢太猛,而諸侯援軍遲遲未到,鄭國的國都最終被楚軍攻陷。楚莊王率軍殺入城內。“鄭襄公肉袒牽羊降楚”。
“肉袒牽羊”是古代的投降儀式。“肉袒”是請罪。“牽羊”是勞軍。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迎接楚莊王。
楚莊王見他誠心悔罪,原諒了他,沒有吞並鄭國,而是讓鄭國作為自己的附屬國。為了保證鄭國不再首鼠兩端,楚莊王讓鄭襄公把兒子送到楚國做人質。
鄭國都投降了,晉軍才姍姍來遲。
楚軍拿下鄭國沒了後顧之憂,全力以赴迎戰晉軍。
晉軍主帥荀林父得知鄭國降了,就想回去,覺得憑一己之力對付楚軍沒有勝算。
他的副帥先縠[hú]不同意,認為臨敵退縮丟了晉國的臉。他賭氣說要走你走,我領本部軍去戰楚軍。言罷,先縠率領本部軍渡過黃河前去迎敵。眾將勸荀林父不要讓先縠孤軍深入,否則先縠戰敗,大家都沒臉。
荀林父無奈隻好下令全軍跟進。
荀林父是在郤缺死後論資排輩做上的中軍主帥,新官上任,威信不足,約束不住手下將領。
晉軍渡過黃河後在黃河南岸的邲[bì]地(河南鄭州滎陽北)紮下營盤。
楚莊王探知晉軍將帥不和,使出離間計。他先讓人去向晉軍主帥那裏請和,然後派兵去晉軍的營盤挑戰。荀林父覺得能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是上策。但將軍們被楚軍挑戰激怒非要跟楚軍決一死戰。
將帥意見不一。有兩位將軍認為主帥軟弱無能,私率本部兵出營去挑戰楚軍。
但是晉軍的挑戰遭到楚軍反撲,大敗而回。楚軍跟著晉軍敗兵殺向晉軍營盤。
荀林父毫不知情,也沒做防備,得知楚軍殺到大驚失色,倉皇間下令全軍撤退。但是晉軍船隻準備不足,搶渡黃河時發生嚴重混亂。跑在前麵的士兵跳上船,砍斷纜繩,駕船北逃。跑在後麵的士兵,扔掉盔甲和兵器,跳進河裏,扒住船幫就往上爬。船上士兵怕船翻了,揮劍猛砍船幫上的手。掉進船裏的手指頭,一捧一大把。
晉軍在黃河邊上演了古代版的“敦刻爾克大逃亡”。晉軍爭相逃命,自相殘殺。楚軍追殺到黃河邊包殲了沒跑了的晉軍士兵。
楚將建議楚莊王渡河追擊將晉軍徹底殲滅。楚莊王說:我們分出勝負就完了,何必多殺。冤冤相報何時了。下令收兵,任由晉軍殘兵逃走。
河邊留下大批晉軍屍體。有人建議壘一個“京觀”向諸侯展示楚軍武功,也就是把晉軍扔下的屍體壘成一個金字塔。楚莊王不同意。他說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是“止戈為武”, 以戰止戰。我們追求的是武德而不是武功。他下令將晉軍屍體好好掩埋。
邲之戰之後,晉國再不敢和楚國正麵交鋒。
楚莊王憑此戰一雪城濮之戰恥辱,成就了楚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