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3,吳國滅楚

43,吳國滅楚

  公元前506年——前501年 吳滅楚。秦國助楚複國。齊國與晉國爭霸。


  柏舉之戰失敗後,楚軍的敗兵向郢都方向逃竄。吳軍一路跟蹤追擊。夫概作為先鋒衝殺在最前麵。


  楚軍敗兵逃到清發河(漢水支流)。夫概止住軍隊,說:現在攻擊楚軍會逼他們背水一戰,我們“半渡而擊”肯定容易得手。


  楚軍見吳軍沒有發起進攻,迫不及待搶渡漢水。在楚軍一半已經渡過河,一半還留在這邊岸上的時候,吳軍突然發起進攻。


  已經過了河的楚軍不肯回來幫忙。沒過河的楚軍隻想怎麽趕在別人前麵渡過去。楚軍爭相渡河逃命,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滯留在河這邊的楚軍全部被吳軍殲滅。


  逃過河的楚國殘兵繼續向郢都逃竄。吳軍如影相隨。


  楚軍又餓又累停下歇息,埋鍋造飯。孫武看到遠處炊煙彌漫,知道楚軍正在做飯,命令部隊悄悄地接近楚軍。


  聽到楚軍吹號開飯,孫武下令進攻。楚軍見吳軍殺來,扔下碗筷倉皇而逃。吳軍撿起碗筷吹號開飯。


  餓得前心貼後心的楚軍再也跑不動了,被吃飽喝足的吳軍趕上。夫概率領先鋒軍衝上去恣意砍殺。眼看楚軍就要全軍覆沒,沈尹戌領兵趕到。他攔住夫概大戰一處。


  原來,沈尹戌率領一支楚軍去燒吳軍的戰船,中途聽說囊瓦提前發動進攻,急忙率軍回返。他離柏舉還有一天路程的時候,楚軍在決戰中敗給了吳軍。如果吳軍按照闔閭的命令繼續跟囊瓦在柏舉對峙,將在第二天受到沈尹戌和囊瓦的前後夾擊。夫概自作主張發動攻擊,歪打正著拯救了吳軍。


  夫概跟沈尹戌纏鬥在一起。


  孫武見狀,棄夫概不顧,揮軍直殺郢都。沈尹戌見狀急忙放下夫概去追孫武,在雍澨(shì 湖北樊城)追上孫武,跟孫武又戰在一處。


  隨後趕到的夫概也不管孫武,繞過雍澨直取郢都,殺至郢都城下。


  郢都在囊瓦當政期間加固了城牆,並且在城外增建了兩座衛星城,作為掎角保護郢都。如果楚昭王固守待援,孤軍深入的吳軍肯定無法攻克郢都,最終不得不撤走。


  但是楚昭王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沒見過什麽陣仗,眼見楚軍節節敗退,吳軍勢如破竹,第一個念頭就是跑。他帶上幾個親信棄城而逃。郢都守軍無心抵抗。郢都不攻自破。


  雍澨那邊,沈尹戌身先士卒率軍擊敗了孫武,但自己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他聽說郢都丟了,如同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部隊軍心大亂無心再戰。孫武再次打過來時,楚軍一觸即潰。絕望的沈尹戌為了不做吳軍的俘虜,讓手下把自己的頭砍下來帶走。


  楚昭王渡過長江南逃。晚上睡覺休息的時候遭到強盜襲擊,多虧手下拚死相救才逃過一劫。當他逃進隨國(湖北隨州)的時候身邊隻剩下一個弟弟和一個大臣。


  隨國是西周的封國,在楚成王時代淪為楚國的附屬國。


  吳軍追到隨國。但隨國拒絕交出楚昭王。雖然他們也恨楚國,但覺得在別人落難的時候出賣別人不仗義。他們騙吳國人說楚昭王已經逃走了。吳軍要求進城搜查,遭到隨國人拒絕。吳軍不願攻城,便撤走了。


  吳軍進入郢都。郢都的金銀財寶牛羊美女都是他們的戰利品。吳國人是比楚蠻更蠻的蠻夷。他們進入郢都後彰顯蠻夷之本色,肆意奸汙搶掠,挖墳掘墓,無所不為,無惡不作。


  吳王占據了楚王宮,依次享用楚王的細腰美女。吳國大夫住進了楚國大夫的家,恣意享受他們的妻妾服侍。吳國將士占據了民宅,奸淫了他們的子女,並且男女不論。


  夫概看中了囊瓦的家,但闔閭的兒子已經捷足先登。夫概讓他搬出去他不肯,派兵把他攆了出去。


  他們完全沉醉於享受勝利果實,沒人也沒時間考慮如何保住成果。


  據說兵聖孫武也沒能免俗。“伍胥、孫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


  伍子胥開始實施他的報複計劃,拆了楚國的祖廟,挖了楚國的祖墳,還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裏拉出來鞭打斧剁搞得稀巴爛。


  孫武曾建議保留楚國的祭祀、宗廟、社稷以安撫楚國百姓,但沒人理他。


  楚昭王在隨國組織了一個流亡**,派他的大夫申包胥去秦國借兵。


  秦國現在已經沒落到二流強國了,不想管這閑事。但申包胥站在宮殿外大哭不止,七天七夜,水米不進。秦哀公被感動,說我們秦國要有你這樣的忠臣該多好啊!

  秦哀公借給他500乘戰車助他複國。


  那時的戰車都是車步兵混編。一乘戰車配若幹步兵。根據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來看,秦國配備68名步兵。500乘戰車就是大約三萬多人的部隊。


  吳國兵力也是三萬左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記載:吳國“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三萬,興兵伐楚”。吳軍跟秦軍人數相當,但戰車多一倍。


  臨行時,秦哀公與申包胥以詩作別,詩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意思是:你沒衣服我解袍,你有困難我撐腰。背起弓弩扛起矛,兄弟跟你走一遭。


  申包胥帶著秦軍,沿途又收集了一些楚國敗兵,反攻楚國。


  正在郢都外圍掃蕩楚國殘餘勢力的夫概首當其衝。但他在和楚秦聯軍交鋒中敗下陣來。


  敗軍的夫概沒有去闔閭那裏接受軍法處置,而是潛逃回吳國自立為王。他說闔閭戰死,遺命他來接班。那時人也沒電報電話不知道前線情況,竟信以為真,讓夫概順利登位。


  闔閭見秦軍殺到率軍迎戰,但是連戰連敗,隻得放棄郢都撤兵回國。


  楚昭王在流亡9個月之後回國複位。


  闔閭從楚國撤兵而回。夫概試圖阻止闔閭回國,被闔閭擊敗,逃往楚國投降了楚昭王。闔閭料理了夫概,重登王位。


  吳國滅楚以弱勝強,雖有極大的僥幸成分,但伍子胥、孫武依然功不可沒。闔閭論功行賞,提拔伍子胥為相。他也想提拔孫武。但孫武辭官不做歸隱山林,從此不知所終。


  闔閭打敗了霸主楚國在江湖中揚名立萬。諸侯無不對它敬畏三分。


  柏舉一戰打破了晉楚南北並霸的局麵。楚國雖然恢複了社稷但強勢不再,徹底丟掉了霸主的地位。晉國雖然勉強保留住霸主之位,但伐楚無功而返,蔡國被圍時作壁上觀,霸主名譽嚴重受損。晉國沒有盡到霸主責任,在諸侯中間聲望大跌。


  有人憑借此戰把吳國列入“春秋五霸”。但根據霸主的評選標準,吳國顯然還不夠格。他跟中原鮮有交往,更不參與中原事務。他自立為王跟周王室分庭抗禮,屬於華夏的分裂勢力,與霸主替天行道、維護天下安定團結和平統一的宗旨背道而馳。吳國充其量算是地方一霸,也就是地頭蛇。


  “春秋五霸”這個提法的出處已不可考。至少有七本古籍提到“春秋五霸”,但名單各異。公認的霸主是“齊桓晉文”,其他都屬於湊數。


  晉國稱霸時間最長,但在晉平公之後霸主地位開始動搖。柏舉之戰後,跟晉國並霸的楚國被吳國一度滅掉,也連累晉國遭諸侯輕視。


  鄭國肆無忌憚地入侵跟他有宿怨的許國,把許國給滅了。


  晉國的鐵杆盟友魯國打著替霸主晉國懲戒鄭國的旗號出兵伐鄭,一舉攻占了匡地(河南新鄉長垣縣)。回兵的時候,魯軍從衛國橫穿而過,耀武揚威恐嚇衛國。並且包圍了當年被齊國侵占的鄆地(山東菏澤鄆城縣),逼迫齊國把鄆地還給魯國。


  感受到魯國威脅的鄭、衛、齊三國隨即結盟對抗魯國。


  齊國聯合鄭衛討伐魯國,作為對魯**仗人勢的反擊。


  大兵壓境,倍感壓力的魯國趕忙向晉國求援。晉國剛剛無故得罪了宋國,正在後悔,不想再丟了魯國這個盟友,立即發兵援魯。


  齊國聽說晉國出兵救魯,感覺有些意外,沒想到晉國六卿也有一致對外的時候,合計之後決定撤兵。


  齊軍救魯要借道衛國。晉軍主帥範鞅命令衛國國君衛靈公前來跟自己會盟,也就是要求衛國廢除跟齊國的盟約跟晉國結盟。衛靈公怕挨打,不敢不來。


  晉國輕視衛國,讓兩個家臣去和衛靈公進行盟誓儀式。按理說衛靈公是一國元首,晉國應該是晉定公出麵與衛靈公盟誓。晉國讓卿一級的人舉行盟誓就已經很失禮了,更別說讓卿的家臣去跟衛靈公盟誓。衛國人受此大辱怒不可遏,決定繼續跟齊國結盟對抗晉國。


  來年,魯國因為權臣季平子的家臣陽虎作亂而爆發內戰。春秋初期,國君掌控著國家。到了中期,大夫控製了國君也就控製了國家。到了後期,家臣通過控製大夫進而控製國君。陽虎身為家臣也能掀起殃及全國的內亂。這場內亂傷了魯國的元氣。魯國無暇顧及其他。


  同年,晉國的執政範鞅死了。晉國六卿重新洗牌,政局出現不穩。


  齊國認為這是跟晉國爭霸的好機會,拉上衛國一起去討伐晉國。


  齊軍一個衝鋒就攻克了晉國邊境要塞,之後變得非常輕敵。結果晉國派來千乘戰車的援軍從側後襲擊齊軍,將齊軍殺敗。


  齊軍雖然戰敗而回,但正式拉開了與晉國爭霸戰的帷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