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5,臥薪嚐膽

45,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前485年 越伐吳,越王勾踐戰敗稱臣求和。吳王開鑿邗溝,伐齊,逐鹿中原。


  中行氏和範氏的家族勢力逐漸被消滅。中行寅和範吉射感覺到末日來臨,向齊景公求救。


  齊景公非常樂意插手晉國內戰,跟衛國、魯國商量出兵朝歌,同時打算拉宋國入夥。不過齊景公不急於出兵,想等晉國六卿兩敗俱傷之後再動手,坐收漁翁之利。


  這一等就等了一年多。期間,南方的吳越又進行了一次大戰。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率軍殺入吳國。吳王夫差率軍迎戰。兩軍在五湖(太湖)展開大戰。交戰的過程不詳。交戰結果是越軍輸了,敗退回越國。吳軍順勢殺入越國,把越軍包圍在會稽山上。勾踐跑不掉了,隻好向夫差投降。


  伍子胥不希望夫差接受勾踐的投降,認為應該就勢把越國滅掉,一勞永逸。但夫差不同意。他急於北上討伐齊國,逐鹿中原。齊國正在跟晉國打仗,國內空虛,正是趁虛而入渾水摸魚的好機會。他不想丟掉這個千載難逢的涉足中原的好機會。


  不過他也留了一個心眼,接受越國的投降,但要求越王勾踐作為人質跟他回吳國,以此防止越國再與吳國為敵。


  勾踐別無選擇,隻能答應夫差的條件,從此開始在吳國的三年囚禁生活。


  齊國終於出兵了。齊軍會合衛國、魯國殺入晉國,攻取了棘蒲(河北石家莊趙縣趙州鎮),包圍了五鹿(河北邯鄲大名縣)。他們的目標是邯鄲。邯鄲也處在趙鞅的包圍之下。


  救援朝歌的任務交給了鄭國。


  鄭國的軍隊在戚地(河南濮陽)於趙鞅的軍隊爆發大戰。這仗打得非常激烈。兩軍混戰成一團。趙鞅在戰鬥中被鄭軍的戈擊中肩膀,倒在戰車上。多虧手下救援及時,用戈擋住鄭軍的刺殺,才讓趙鞅逃過一命。趙鞅輕傷不下火線,繼續擊鼓指揮進攻。晉軍在統帥的鼓舞下最終打敗了鄭軍。趙鞅看鄭軍敗退了,揮軍追殺。鄭軍的殿後部隊用弓箭阻擊追兵。趙鞅看到鄭軍的弓箭手實在厲害,箭無虛發,下令停止追擊。


  此戰晉軍繳獲了一千輛車的糧草。晉軍埋鍋造飯大快朵頤。


  這些糧食是鄭國送往朝歌的。朝歌已經斷糧了。中行寅跟範吉射既無援兵也無糧草,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拚死突圍逃往邯鄲。


  趙鞅隨即移兵邯鄲,不久後攻克了邯鄲。中行寅和範吉射逃到齊國。


  齊國號稱救邯鄲,實際上趁晉國無暇他顧攻城略地,先後攻占了臨(河北邢台臨城縣)、邢(河北邢台)、任(河北邢台任縣)、欒(河北石家莊欒城縣)、盂(河北邯鄲涉縣響堂鋪村)、壺口(山西長治壺關縣)等地。


  趙鞅平定了中行氏和範氏之亂後便想伐齊,以報齊國趁火打劫之仇。大家都勸他從長計議。內戰前前後後打了七八年,應該讓軍隊和百姓喘口氣再說。但趙鞅執意要去,揚言誰再勸軍法從事。他的衛兵衝他哈哈一笑。趙鞅大怒,問他笑什麽?他說我想起一個笑話。有個人跟老婆一起下地幹活,路上見到一個美女,就忍不住追過去。結果美女跑掉了,他再回頭看老婆,老婆也氣跑了,落個雞飛蛋打。你說這個人傻不傻?趙鞅醒悟過來。他說我要是去打齊國,很可能齊國沒打下來,把晉國搞丟了。我才是那個傻子啊。


  趙鞅把精力放在內政上麵,休兵養民,鞏固自己的地位。


  夫差在這一年決定放勾踐回國。勾踐在吳國三年,像奴仆一樣伺候夫差,白天給夫差牽馬墜蹬,晚上給夫差他爹闔閭看陵守墓,毫無怨言,更無恨意。有一次夫差得病,勾踐親嚐糞便判斷病勢,把夫差感動得一塌糊塗。伍子胥說勾踐不惜糟踐自己來討好您,必定有大的圖謀。夫差對此一個字都不相信。他把勾踐送回越國。他相信越國在勾踐的領導下會成為吳國最忠實的盟友。


  但是勾踐回去後便開始秘密訓練軍隊準備複仇之戰。


  這回輪到勾踐臥薪嚐膽了。


  “臥薪嚐膽”的成語就來自於勾踐,說勾踐天天拿著苦膽舔,邊舔邊問自己:“汝忘會稽之恥邪”?

  且不說勾踐臥薪嚐膽。夫差打敗越國後開始準備北上爭霸。


  此時的齊國因為齊景公去世引發內亂,這給了夫差趁火打劫的機會。


  齊景公英雄一世糊塗一時,臨死前沒有解決好接班人問題。他不喜歡大兒子,喜歡小兒子,但是擔心廢長立幼會引起大家反對,所以遲遲不肯立太子。最後要死了,不立不行了,他倉促之間把幼子立為太子,托付給左右國相,命令其他兒子們遷出國都。他怕這些兒子們給太子繼位製造麻煩,把他們都攆了出去,但無形中削弱了公族的勢力。結果等他一閉眼,大夫田乞便率領世族大夫們發動軍事政變殺了齊景公的幼子,改立齊景公的長子為君,也就是齊悼公。忠於齊景公的大夫戰敗逃走,其中包括齊國的左右相和晏子的兒子。齊國的權力從此落在田氏手中。


  夫差聽說齊國內亂,決定出兵齊國。他的目標是跟晉國爭霸,但跟晉國爭霸必須先過齊國這一關。


  他曾計劃取道陳國、蔡國、鄭國去跟晉國交手。這幾個國家非常弱小,比較容易打。但是他首戰陳國時就遭到楚國強有力的攔截。


  陳國是楚國的隨從國。楚昭王認為自己有義務援助陳國。楚國在柏舉之戰後努力恢複實力,已經具備跟吳國再次較量的能力。楚昭王親自率軍援助陳國。夫差一看楚昭王大軍來到,悄悄撤兵回國。


  吳國柏舉之戰打贏楚國說到底是偷襲得手,並非吳國的整體實力超過楚國。夫差不敢跟楚國硬碰硬。


  楚昭王因為鞍馬勞頓死在軍中。他的大臣們秘而不宣馬上拉著楚昭王的屍體回國,先擁立楚昭王的兒子楚惠王在靈前繼位,然後再給楚昭王張羅喪事。由於這些大臣處理得當,楚國平穩地完成權力交接。


  再說夫差,從陳國撤兵後重新規劃爭霸路線,改西進北上為北上西進,借道齊魯去打晉國。齊魯雖然比陳蔡難打,但總比楚國好打一些。


  為了方便北上,夫差動員數萬人挖掘了一條400裏的運河,把淮河和長江勾連起來。這就是著名的邗[hán]溝,中國最早的人工運河。邗溝後來成為隋煬帝大運河的一部分,現在仍然是江淮航運的大動脈。


  挖掘邗溝期間,魯國淩強欺弱入侵邾國(山東鄒城)。晉國作為霸主裝聾作啞。邾國隻得向吳國求援。夫差聞知大喜,立即率兵北上。


  吳軍一路攻城拔寨殺入魯國。魯國的三桓率軍迎戰,在泗水與吳軍遭遇。魯軍首戰失利。三桓心生怯意,在決戰前夕決定接受夫差的最後通牒,與吳國結盟。魯國背叛了齊國歸順了吳國。夫差擺平了魯國,高高興興地撤兵回國了。


  公元前486年,邗溝竣工。邗溝從長江北挖到淮河南,全長300多裏。吳國為了保護邗溝,在邗溝的起點和終點各修了一座城,也就是現在的揚州和淮安。修好邗溝之後,吳國的軍隊和糧草可以從內地通過水路送到江蘇北部。古代運輸,水路比陸路省時省力。尤其對於軍隊來說,坐船能夠保持充沛的體力。


  第二年,夫差再次率兵北上,正式打響吳齊大戰。


  夫差兵分兩路攻入齊國。一路由他本人率領從邗溝出發攻入齊國。另一路是吳國的水軍,從長江入海然後繞到齊國東邊發起攻擊。


  夫差路上拉上魯國跟他一塊去打齊國。吳魯聯軍殺入齊國。


  恰逢此時,齊國又發生內亂。


  齊國大夫鮑牧當初並不讚成齊悼公繼位,但迫於形勢不敢反對。有一次鮑牧喝多了對齊悼公出言不遜,把心裏話說出來了。齊悼公當時剛上台立足未穩不敢發作。後來鮑牧又在齊悼公背後說壞話,有廢君另立的意思。齊悼公終於忍無可忍,設計誘殺了他。鮑牧的兒子鮑息為報父仇,暗中下毒把齊悼公殺了。


  齊國以齊悼公之死請求吳國退兵。按照古代禮製,兵不伐喪。


  但是夫差哪管哪些。他自稱斷發文身的野蠻人,根本不懂中原的習俗和禮儀。夫差拒絕撤兵。


  這時傳來吳國水軍慘敗的消息震驚了夫差。


  吳國水軍非常厲害。但是內河作戰不同海上作戰。吳國沒有海軍,也沒有適合海戰的戰船。齊國是濱海國家,早就成立了海軍。齊國用於海戰的戰船又大又穩又堅固。


  吳國水軍由江入海一路顛簸來到齊國。到達齊國琅琊台海域時,吳軍水軍被巨大的海浪折磨得筋疲力盡,隊不成形。


  齊國海軍以逸待勞嚴陣以待,發現吳軍立即發起進攻。齊國大海船衝進吳軍艦隊就像黃鼠狼進了雞窩左撲右咬橫衝直撞。箭弩居高臨下向吳軍水軍射擊。齊國士兵用撓鉤搭住吳軍艦船跳過去廝殺。吳軍無力招架,隻能任人宰割。


  有史以來第一次大海戰以吳軍慘敗而告終。


  消息傳來,吳國士氣大跌。夫差料難取勝,下令撤兵。第一次伐齊無功而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