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50,三晉稱侯

50,三晉稱侯

  公元前405年——前393年 三晉稱侯,正式列入諸侯。吳起治軍,戰無敗績。


  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內訌。齊國的一位大夫逃到趙國,獻出自己封地癝丘(山東菏澤鄆城縣),請求趙國的庇護。趙國喜出望外,立即把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收入囊中。


  齊國豈肯讓趙國揀這便宜,派兵要把癝丘搶回來。


  趙國見齊國來勢洶洶,急忙請魏國和韓國施以援手。


  趙魏韓在“三家分晉”時就定下同進退共患難的軍事聯盟。趙國有事來求,魏韓不能袖手旁觀,馬上出兵助戰。


  趙魏韓三英戰呂布,在癝丘與齊軍展開大戰。雙拳難敵六手。齊軍最終落敗,遭受重創。三晉聯軍殲滅齊軍三萬人,繳獲戰車兩千乘。


  三晉聯手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威震中原。


  三晉以魏國為首。魏國儼然中原的霸主。


  按照清華簡書的說法,三晉打敗齊國後,齊國向三晉求和。三晉與齊舉行會盟。齊國被要求發誓“毋修長城,毋伐廩丘”。隨後晉烈公率領齊國、魯國、宋國、衛國、鄭國國君去朝拜周天子,匯報會盟的事。


  晉烈公是晉幽公的兒子。他爹晉幽公晚上溜出去偷情,結果被強盜所殺。魏文侯於是立晉烈公為晉國國君。


  晉國國君現在隻是個擺設,任由三晉擺布。但是三晉雖然自立為君,諸侯和周天子並不承認。在國際交往場合,他們仍是大夫身份。跟其他國家的國君和周天子會見時,三晉還得讓晉烈公出麵。


  三晉對此非常不爽,希望能夠得到周天子的冊封,讓國際社會承認自己和自己的國家。


  三晉派人帶著重禮去見周天子。


  周天子聽罷來意,對使者說:你們主子已經自立為君了還來找我幹嘛?


  使者說:因為我們國君尊重天子。如果能成為天子正式冊封的諸侯,我們國君也好名正言順地為天子辦事。


  周天子一方麵看做重禮的份上,一方麵也希望有強大的諸侯罩著他,答應了三晉所請,冊封魏趙韓三國之君為侯爵。


  從此,魏趙**式列於諸侯。


  晉國依然存在,但已淪為三晉的附庸。十幾年後,晉國國君被貶為平民。晉國不複存在。


  公元前401年,據《史記》記載:“盜殺楚聲王,國人立其子疑,是為悼王。”楚國國君楚聲王被強盜殺了,楚國人立他的兒子熊疑為國君,也就是楚悼王。


  《史記》沒有交代楚聲王怎麽就被強盜殺了?是楚國社會治安不好,還是其他原因?

  據《簡書》記載,一個叫“王子定”的人在楚悼王繼位後逃出楚國,投奔三晉,鼓動三晉討伐楚國。三晉於是出兵伐楚,送王子定回國。


  王子定顯然是楚國的王子。他向三晉借兵,顯然是想借助三晉的力量回國奪位。那麽也就是說楚聲王死後,楚國出現了王位之爭。楚悼王不是楚聲王指定的繼承人,被國人擁立為君。王子定才是楚聲王指定的繼承人,但被逼流亡。


  再進一步推想,楚聲王死於強盜之手恐怕不那麽簡單。楚國很可能發生了內亂。魏趙韓出兵伐楚是想渾水摸魚。


  鄭國也在同年出兵伐楚。看來也想借機分一杯羹。


  三晉此番出兵遭到楚軍的頑強抵抗沒有取得什麽戰果。楚軍的戰鬥力依然強勁。三晉隻好撤回國內。


  鄭國倒黴了,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楚國來年出兵報複,差點滅了鄭國。鄭國國君殺了國相,歸罪於他,討好楚國。楚國勉強放鄭國一馬。


  魏文侯得了重病,令人把太子召回準備繼位。太子當時在中山國鎮守,得到消息趕緊往回趕,但路途遙遠,還沒趕到京城,魏文侯就已經咽氣了。魏文侯咽氣前把李悝、吳起等文臣武將找來,把太子托付給他們。太子回來後在文臣武將的擁戴下靈前即位,是為魏武侯。


  魏武侯即位後去河西視察。


  河西是魏秦爭戰之地。魏國占領河西之地被秦國視為奇恥大辱、心頭大患,不斷出兵進攻河西。但是秦軍的每一次進攻都被吳起擊退。吳起鎮守西河20年和秦軍交戰76次,勝64次,平12次。


  吳起不僅善於指揮作戰也善於訓練軍隊。他在河西組織了中國最早的職業軍人部隊——武卒。


  以前沒有職業軍人,全是臨時工。有仗打仗,沒仗回家種地。平時很少訓練,全靠臨場發揮。


  吳起重視“治兵”,認為軍隊訓練有素才能有戰鬥力。他招收職業軍人,給他們發工資,讓他們脫產訓練。為了補償他們家裏因為失去一個壯勞力帶來的損失,他做主免了他們家人的賦稅。


  百姓都積極報名入伍。吃喝不愁還有工資拿,家人還能享受軍屬待遇,誰不樂意?但吳起的招兵標準也非常高,半天時間之內全副武裝疾行一百裏。


  古代軍人的標準單兵裝備是:長戟短劍、銅盔皮甲、弓弩箭囊、三日口糧。七七八八加起來一百來斤,相當於現在美軍單兵野戰裝備的重量。


  背著一百來斤半天時間走一百裏,運動量比跑馬拉鬆都大。體質必須相當好才能頂下來。


  吳起將這些百裏挑一的精兵加以嚴格訓練,組建了一支相當於特種部隊素質的常備軍。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打仗時他將職業兵放在前麵,義務兵跟在後麵,利用職業兵的強大戰鬥力撕開對方防線,讓義務兵去擴大戰果。


  他的治兵手段不隻這一條。他在《吳子兵法》裏麵專門有一個章節講如何治兵。


  《孫子兵法》雖然也提到治兵,隻是泛泛而談,講些大道理,比如兵不在多而在於精之類的。但具體該怎麽做,沒說。《吳子兵法》說得非常細,從選才、訓練到提高士氣、獎罰分明、令行禁止,麵麵俱到。


  他主張根據每個士兵的特點安排工作,比如個子高的人讓他去當弓箭手,個子低的當長矛手。就像一個足球教練要根據球員的特點安排場上位置。


  他特別提到將帥一定要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難,這樣的軍隊才有凝聚力。


  吳起帶兵始終和士兵同吃同住。行軍時不騎馬不坐車,跟士兵一樣背著行囊走路。經典的例子是吳起親口為生瘡的士兵吸膿。吳起愛兵如子使士兵們甘心為他賣命。


  另外,吳起把士兵的工資待遇和戰功掛鉤,也促進了他們作戰的積極性。


  吳起帶著這支訓練有素、作風頑強的部隊西攻秦、南攻楚、東攻齊、北攻中山,“辟土四麵,拓地千裏” 身經百戰,百戰百勝。


  吳起在曆史上是和孫武、孫臏齊名的大軍事家。論軍事成就,吳起還要強於孫武和孫臏,無論是戰績還是著書立說。《吳子兵法》比《孫子兵法》更有實踐依據。隻是吳起的人品遭人褒貶,影響了他的人氣。


  魏武侯在河西視察時,吳起作為地方長官陪同在側。魏武侯感慨:看這裏的地勢山高水深,邊防肯定牢不可破。旁邊有人奉承道:有這麽牢固的邊防,我們霸業可成啊?吳起忍不住譏諷道:成就霸業靠的是德不是險。沒聽說誰靠山河險固成就霸業的。夏桀商紂哪一個沒有天險?不都亡國了嗎?如果不知道修德,你身邊的人都會與你為敵,即便有險要的地勢又有什麽用?所以你們的想法隻可能導致亡國而不能成就霸業。


  魏武侯臉上訕訕的,稱讚吳起言之有理,但是心裏難免有些不悅。


  不久,李悝病死。吳起以為論功勞論能力自己是相位的當然人選。但是魏武侯卻任命要功勞沒功勞,要能力沒能力,隻是資格老的大夫商文為相,讓吳起仍去鎮守河西。


  吳起非常失望。他的畢生夢想就是成為卿相榮宗耀祖。但是他在魏國功勳卓著,就是圓不了做卿相的夢。


  沒兩年,商文死了。魏武侯又任命既無功勞又無能力,年紀輕輕,隻是娶了公主為妻的公孫痤[cuó]為相,還讓吳起去鎮守河西。


  吳起不僅是失望了。他感到委屈,開始口出怨言。


  這些怨言傳到魏武侯耳朵裏讓魏武侯對吳起的忠誠產生懷疑。吳起作為魏國首屈一指的大將,魏武侯逐鹿中原離不開他。魏文侯依然重用吳起,但是同時對吳起加了小心。


  此時中原混戰已經進入白熱化。


  魏國、趙國、韓國、秦國、楚國、齊國都在拚命擴張勢力,準備大決戰的到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