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還定三秦
公元前206年——205年 劉邦還定三秦。項羽殺義帝。劉邦率諸侯兵五十六萬討伐項羽。項羽率兵三萬,大破之。
韓信是劉邦新得的一員大將。這是軍師蕭何推薦給他的。
韓信是江蘇淮陰(今淮安)人。淮陰離劉邦的老家沛縣豐邑(今豐縣)不遠,幾百裏地而已。
韓信的身世不詳。隻知道他早年生活和劉邦一樣非常落魄,到處蹭飯。不過劉邦是常去茶肆酒樓吃霸王餐,而韓信“常從人寄食飲”,也就是到別人家去上門蹭飯。劉邦有本事不討人嫌,而韓信“人多厭之者”。劉邦善於結交被推舉為亭長,而韓信不合群“不得推擇為吏”。
從韓信的做派來看,他很可能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和項羽相仿。但是貴如項羽,卻窮如劉邦,倒驢不倒架兒,這便惹人生厭了。
窮如乞丐之人整天象個高貴的公子一般挎著寶劍,肯定給人一種特欠揍的感覺。有個市井無賴就看他不順眼,當街羞辱他,要他從自己胯下爬過。韓信不得不受這“胯下之辱”。
項梁的反**軍經過淮陰的時候,韓信“仗劍從軍”。後來項梁兵敗身亡,韓信歸到項羽麾下,任項羽的郎中。
那時的郎中可不是醫生而是一種官職,級別是“執戟”,大概相當於後來的七、八品官的樣子。
郎中的級別雖然不高,但作為統帥的親隨、近侍,他可以接近最高決策層,可以參政議政,戰時充當統帥部的作戰參謀,參與謀劃。
隻是“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響”。郎中的意見通常不被領導重視。尤其對於自負的項羽來說,連參謀長範增的屁都不響,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參謀。
韓信感覺不受重用,灰心之下投奔了劉邦。誰成想到了劉邦那更不受重用,隻是讓他做管理糧倉的小官,跟沒尾巴驢似地拉著貨物來回跑。韓信一氣之下又跑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韓信追了回來。蕭何那時已是劉邦的丞相。他和韓信有過接觸,認為韓信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
蕭何把韓信力薦給劉邦,要劉邦封他為大將軍。大將軍相當於現在的三軍總司令、蘇聯的元帥、美國的五星上將。
劉邦爽快地答應了。
這個看似隨意的決定事後證明是一個英明的決定。韓信為劉邦取得楚漢相爭的最終勝利居功至偉。
封壇拜將之後,劉邦召見了韓信,雙方就天下局勢坦誠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韓信通過對劉邦和項羽兩人性格的分析比較,得出楚漢相爭劉邦必勝的結論。
一番話說得劉邦信心頓增,豪情頓起。他決定放手一搏。
恰逢此時,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混戰。劉邦趁項羽正在山東全力圍剿造反的田氏兄弟,派韓信帶兵去攻取關中。
韓信出兵關中的策略被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通過大張旗鼓地修複棧道吸引關中守軍的注意力,然後繞道陳倉(陝西寶雞)突襲關中的後方。不過史書隻記載了“暗渡陳倉”一事,沒提“明修棧道”。“明修棧道”不知從何而來。後人根據漢軍的行軍路線考證,韓信實際上是明出祁山,暗渡陳倉。
從巴蜀到關內一共有五條道,其中棧道被燒毀了,隻剩下四條道。在這四條道中有兩條崎嶇難走,不適合大部隊行軍。 韓信隻有兵出祁山和陳倉兩種選擇。兵出祁山最好走,利於行軍和運輸糧草。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說明祁山是巴蜀出兵關中的最佳路線。諸葛亮也曾兵出陳倉,但沒能攻克陳倉,隻得退回。陳倉這條道靠近鹹陽。兵出陳倉可以直達鹹陽,造成奇襲的效果。但是陳倉城很難打,隻能巧取不能豪奪。
韓信派樊噲率一支軍兵出祁山,把章邯的軍隊吸引過去,然後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兵出陳倉,出其不意攻克陳倉,殺入關中。
項羽封的三個王在關中名聲很差。以章邯為首的三個降將為了自己活命把20萬關中子弟交給項羽坑殺。關中百姓恨死了他們,根本不願給他們賣命。劉邦進關中秋毫無犯,“約法三章”,贏得關中百姓的擁護。漢軍此番殺回關中,基本沒有遇到什麽抵抗。
漢軍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個關中。
項羽正在齊國和田氏兄弟纏鬥,一時脫不開身。他殺掉韓王成,任命自己的親信接管韓國,堵住劉邦東進的道路。他計劃盡快從齊國脫身,揮軍西進,再戰關中。
劉邦通過軍師張良寫信給項羽,說關中秦地本就是我的應許之地。我出兵關中沒有別的意思,隻想得到本應該屬於我的東西。我並沒有進一步向東擴張去搶別人東西的想法。齊趙打算與你為敵。你應該去打他。
項羽奪了先前許給劉邦的封地也覺得理虧,見劉邦沒有擴張中原的意思也就罷了,繼續集中精力攻打齊國。
齊國恨不容易對付。在山東西部的彭越與田榮結盟共同對抗項羽,讓項羽首尾不能相顧。項羽不得不在山東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軍隊。
劉邦趁項羽征戰齊國這段時間在關中站穩了腳跟。得到關中既增強了他的實力又打通了逐鹿中原的道路。劉邦準備以關中為基地東征中原與項羽爭霸天下。
項羽暗殺楚懷王給劉邦號召諸侯討伐項羽提供了極好的借口。
史書沒有交代項羽為什麽要殺楚懷王。根據史書記載,項羽跟楚懷王隻發生過一次矛盾。項羽分封前曾請示楚懷王,希望楚懷王封自己為王。他認為是自己消滅了秦軍主力才給了劉邦偷襲鹹陽的機會,自己的功勞要比劉邦大。但是楚懷王的意思,既然已經說好“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就不能說了不算,堅持要封劉邦為王。項羽很生氣,自立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把楚懷王晾到一邊。
項羽一氣封了十八個王,自封為霸王。霸王是王中王、諸王之霸主的意思。雖然他把楚懷王升了一格稱為“義帝”,但義帝不是真皇帝,是假皇帝。這個“義”字是義父義子的義,不是正義的義。他給楚懷王起名義帝就是告訴大家,楚懷王隻不過是個名譽主席,沒有向諸侯發布號令的權力。天下大事都是他這個霸王說了算。
不過,義帝也是帝,總比他高半級。有義帝在,項羽就沒有稱帝的機會。並且霸王是諸侯的共主,義帝也是諸侯的共主,這不合“天無二日,土(民)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的規矩。義帝的存在對於項羽來說又礙眼又礙事。
另外,諸侯有兩個共主存在就有擁一個打一個的可能。劉邦等反對項羽的諸侯就很可能會把義帝接了去,以義帝的名義號召諸侯反對項羽。
總之,義帝的存在對項羽是不利的,所以項羽派人殺了他。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史記?黥布列傳》記載:“陰令九江王布等行擊殺之”。《資治通鑒》將《史記》的說法整合為:“項王密使九江、衡山、臨江王擊義帝,殺之江中”。也就是說,項羽調動了三個王去攻擊義帝,將義帝殺死。這哪裏還叫“陰令”“密使”?簡直就是公開下令殺死了義帝。
項羽殺義帝的事情很快被諸侯知道了。義帝畢竟是諸侯名義上的共主。項羽殺義帝自然會引起諸侯的公憤。
劉邦認為此情可以利用,大張旗鼓祭奠義帝,號召天下諸侯共討逆臣賊子。
劉邦以替義帝報仇的名義向項羽發起進攻。漢軍所向披靡,進軍神速,先後降服河南王、韓王、魏王、殷王。陳餘和彭越與劉邦結盟討伐項羽。劉邦殺入楚國的時候,聽從他的號令的諸侯軍隊達到56萬人。諸侯聯軍很快就攻克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
劉邦沒想到能夠這麽順利就拿下項羽的老窩,大喜過望。劉邦被勝利衝昏頭腦,認為項羽氣數已盡,崩潰在即,沒有繼續擴大戰果而是在彭城大排筵宴慶賀勝利。
項羽正在山東作戰。他打敗了田榮,占領了齊國大部分領土。但田橫仍在負隅頑抗。他本想完全搞定山東以後再去收拾劉邦,沒想到劉邦竟趁虛而入拿下彭城。項羽大怒,立即親率三萬精兵日夜兼程回救彭城。
劉邦聽說項羽隻帶著三萬人來戰,頓生輕視之心。三萬對五十六萬,這不是來找死嗎?他派重兵在城東布防準備以逸待勞迎擊楚軍。
但是項羽不愧是天下第一猛將,膽子太大了。他跟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一樣,竟然不考慮退路深入敵後去攻擊劉邦的後方。劉邦怎麽也沒想到項羽會在城西出現,根本沒有絲毫防備。
項羽在天亮後發起攻擊。諸侯軍隊宿醉之後還沒起床,受到攻擊亂作一團。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諸侯軍隊人數雖多,但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楚軍在城內往來衝殺。混戰到中午,諸侯軍隊全線崩潰四散奔逃。楚軍一路追殺,直殺得諸侯軍隊屍橫遍野。逃兵爭相渡河淹死無數,河水為之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