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均輸平準
公元前111年——前107年 漢平南越、西羌之亂,收服夜郎、滇國。桑弘羊創均輸平準。
卜式聽說漢武帝要舉兵南下,積極響應,上書漢武帝要帶著兒子參軍助戰,效死沙場。卜式那時已經做官,被任命為齊國宰相。
漢武帝很高興,通報嘉獎卜式,封侯賜金。他希望通過樹立典型帶動各郡國有人出人有錢出錢的參戰熱情。但讓他失望的是,“天下莫應”。“是時列侯以百數,皆莫求從軍擊越”。王侯封君數以百計竟然沒有一個響應號召的。漢武帝很不高興,決計報複。
恰逢皇室劉家祭祖,所有劉氏王侯都要交納“酌[zhuó]金”。
劉家每年祭祖都是各家攤錢。諸侯按封地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把一定數量的黃金交到皇帝這裏來,由皇帝統一支配。這個份兒錢就叫“酌金”。
有些王侯貪小便宜在酌金上攙假,比如成色不足、缺斤短兩什麽的。反正所有金子最後都攏一堆交給皇上,誰也分不清哪塊金子是誰的。
以前的皇帝都知道這事,不過都是一笑了之,不跟他們計較。漢武帝不行。他今天就要較這個真。他叫人挨個登記哪塊金子是誰的。結果查出106個弄虛作假的。漢武帝下旨:開除族籍,削爵為民,取消封地。對祖宗不敬就不配做劉家人。
劉勝的兒子裏麵有11個被查出來作假的,全被剝奪封地。其中就有三國時期劉備的祖上、涿鹿亭侯劉貞。要不然劉備作為皇室宗親,怎麽會窮到織草席賣草鞋的地步呢。
漢朝200多個王侯,一下子被削掉了一半。
漢朝的王侯比花果山的猴子還多,這不能不提到漢武帝的“推恩令”。
漢武帝采納智囊主父偃[yǎn]的建議下達“推恩令”,允許藩王分封他們的兒子為列侯。藩王在選定一個兒子繼承王位的同時,還可以分封其他的兒子為侯。侯雖然比王矮一級,但畢竟也是有自己封國的土皇上。
“推恩令”一出,受到諸侯兒子們的廣泛歡迎。他們想方設法讓老爸封自己為侯,分家另過,享受獨門獨院的生活。
中山靖王劉勝生了120個兒子,整整一個加強連。一連的兒子和他們的媽來連長這鬧喚分家,搞得劉勝頭都大了。後悔當初沒有計劃生育,逢人就說還是一個好。
劉勝最後挑了20個他寵愛的兒子封侯。因為他王國太小,兒子太多,每個侯兒子得到封地隻有一點點。
劉備祖上劉貞被封為陸城縣侯。《三國誌》說劉貞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可能是筆誤。《三國演義》說劉貞是涿鹿亭侯更當不得真。侯分四級: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剛開始推恩時,侯還能分到一個縣,後來越分越小,到東漢時期出現亭侯。劉貞當時是縣侯。不過因為由於酎金事件被貶為庶民。
“推恩令”下達後,漢朝一下冒出200多個侯。
其實漢武帝的“推恩令”美名其曰“推恩”其實是為了削藩。和晁錯的法子不同,“推恩令”不用皇帝動手,諸侯的兒子們就把老爹削得七零八落。早先的那十幾個諸侯國很快就被拆分成了二百多個諸侯國。“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裏”。後來十餘裏都算大國了,削藩問題就算徹底解決了。
漢朝對南越的戰爭進行得很順利。
漢軍勢如破竹攻到南越的都城番禺城下。南越宰相呂嘉還想負隅頑抗。漢軍攻城不下就放火燒城。南越的房子多是草木結構,粘火就著。眨眼間,番禺城就變成一片火海。南越軍民不得不開城投降。呂嘉趁夜逃走,被漢軍抓獲。
南越亡了,被漢朝並入版圖。漢武帝設郡管理。
閩越在漢朝平南越的過程中陳兵南越邊境,號稱幫助漢軍打南越,但一直按兵不動。漢軍探知閩越跟南越暗中勾結圖謀不軌,請示漢武帝幹脆連閩越一起收拾了。漢武帝沒有批準。
閩越得知這一情況後先發製人,向漢軍發動進攻。漢軍正愁沒有借口收拾他,馬上兵鋒一轉,把閩越滅了。
貴州西部有一個夜郎國,最初與漢朝接觸時,問漢朝使者“漢孰與我大”?漢朝跟我們夜郎國誰大?後來“夜郎自大”成了妄自尊大的代名詞。其實這並不怨夜郎國。他們地處偏僻消息閉塞,根本不了解漢朝。
這回漢朝大軍南下舉手就滅了他們眼中的超級大國南越,夜郎終於明白“漢孰與我大”,向漢朝表示歸順。
問過同樣問題的還有雲南的滇國。“滇王者,其眾數萬人”。滇國的國都在滇池東岸。
漢朝滅掉南越後勸說滇王歸順。滇王不肯。他還沒搞清楚“漢孰與我大”?不相信漢軍能打得過他。漢武帝派兵從巴蜀南下殺入雲南。滇王一看漢軍人數比他全國人口都多,傻眼了,趕緊舉國投降。漢武帝把滇國設為益州郡。
拿下夜郎和滇國後,漢朝不僅擴大了版圖還打通了通向身毒(古印度)之路。
漢朝此戰把廣東、廣西、福建再加上雲南、貴州、越南的一部分地區全部劃入自己的版圖,又增加了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在漢軍南下作戰期間,西羌人發動叛亂。他們勾結匈奴人進攻漢朝邊境。
廣東、廣西、福建再加上雲南、貴州、越南的一部分地區全部劃入漢朝版圖。漢朝又增加了一百萬平方公裏。
漢軍南下作戰期間,西羌人發動叛亂。他們勾結匈奴人進攻漢朝邊境。
西羌是生活在河西的半遊牧民族,一直臣服於匈奴。漢朝打跑匈奴占領河西後,西羌人西遷到甘肅西部和青海東部。他們一直想返回河西,勾結匈奴向河西發起進攻。
西羌十萬人包圍了漢朝在甘肅的邊鎮。匈奴也南下進攻五原(在河套地區,屬內蒙)。
漢武帝立即派出十萬軍隊前去解圍。西羌人數雖多但戰鬥力不行。漢軍輕而易舉就平定了西羌之亂。
漢武帝又在河西走廊設置張掖、敦煌兩郡,隔開匈奴和西羌,讓他們無法勾結,同時保護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漢武帝親率十八萬精兵去迎戰匈奴。他駐軍朔方,讓人給匈奴單於送信。有種就過來跟我決戰。沒種就趁早投降。匈奴沒種打也不肯降,跑了。漢武帝率軍返回。
漢武帝自認為武功蓋世,興師動眾跑到泰山封禪。封禪的主要目的是向老天爺誇功。不過實事求是地講,漢武帝也的確有炫耀的資本。中國的疆域麵積在他上任以來幾乎翻了一番。曆任皇帝都頭疼的邊患問題也被他徹底解決了。
當然了,取得任何成就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隻不過皇帝取得成就的代價是由百姓承擔的。百姓出錢出力流血流汗,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
漢武帝把那個忠君愛國的先進典型提拔為禦史大夫,位列三公。前任禦史大夫是張湯。張湯那時已經死了。他死了,老百姓沒人想念他,也就是說沒人念他好。他鼓勵告緡搞得無數人家破人亡。
卜式接了張湯這攤活。很快他發現鹽鐵**存在很大問題。他對漢武帝說:鹽鐵**以後質次價高,老百姓不樂意買又不能不買,怨氣很大。另外收這稅那稅搞得百業凋零物價飛漲。這些問題給社會治安埋下了隱患。
漢武帝非常不悅。他知道鹽鐵遭百姓詬病,但他羅鍋上山前(錢)緊,不得不如此。他提拔卜式是因為卜式忠君,沒想到這家夥忠君忠過頭了,腦袋不開竅。他不再喜歡卜式。
他提拔桑弘羊為治粟都尉。治粟都尉實際上就是大司農,主管國家財政。漢武帝讓他兼管鹽鐵**。漢武帝又任命一個有名的酷吏杜周接任廷尉一職,負責刑獄。
桑弘羊上任後建立了“均輸平準”製度,也就是由官方出麵從價格低的地方買入物資,運到價格高的地方出售,以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不過“均輸平準”名義上是平抑物價,實際上是跟商人爭利,讓商人沒的生意做,進一步打擊商人,逼迫百姓回歸農業。同時高拋低收賺取差價補貼國家的財政收入。
“天子北至朔方,東到太山,巡海上,並北邊以歸。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巨萬計,皆取足大農”。漢武帝北巡、東巡以及封禪,沿途賞賜的帛一百多萬匹,賞賜的錢數以億計,都由桑弘羊賺的這些錢支付。
之後漢武帝的軍費開支主要是靠“均輸”和鹽鐵**。
漢武帝靠算緡告緡很撈了一筆。但告緡民憤太大並且不能持久,後來被廢除。
白金幣因為百姓的抵製無疾而終。百姓還是相信麵值和價值相等的貨幣。
壟斷利潤大的生意讓漢武帝得到穩定而巨大的財源,但對漢朝的商業發展打擊巨大。
這一年出現旱情。漢武帝下令官員組織求雨活動。卜式說,桑弘羊讓**官員去生意場上買進賣出牟取暴利,不成個體統。隻要把桑弘羊殺了,老天爺就會下雨。
這話傳到漢武帝耳朵裏,漢武帝非常惱火。他以卜式文化程度太低為由把卜式貶為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