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03,漢武功過

103,漢武功過

  公元前89年——前87年 武帝立幼子劉弗陵為嗣,殺其母,令霍光輔政。武帝崩,葬茂陵。


  先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無辜而死。漢武帝非常後悔逼死太子,常常為之心痛。


  但有人為之興奮,認為天賜良機。李廣利串通丞相打算立自己的外甥為太子,結果害了丞相也害了自己,連帶著把外甥也坑了。


  原本李廣利的外甥,也就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兒子劉髆(膊),最有希望做太子的。李夫人是後宮第一美女。“傾國傾城”的成語就是為了形容她的美貌而創造。她一進宮,“六宮粉黛無顏色”。漢武帝立刻把皇後衛子夫扔到腦後。愛屋及烏,漢武帝對李廣利青睞有加,也非常喜歡劉髆。如果不是她早早得病而死,皇後之位肯定就是她的,劉髆肯定就是太子。但也就是因為李夫人不在了,李廣利擔心劉髆做不上太子才去找丞相幫忙,沒想到適得其反。李廣利投降匈奴被滅族。劉髆的太子也沒戲了。


  在漢武帝再立太子的前夕,劉髆突然暴病而亡。大家都懷疑是漢武帝讓人弄死的。


  後來考古人員在劉髆的墓裏發現一百多顆朱紅色藥丸,還有很多製造丹藥的工具、原料。顯然劉髆是一個煉丹愛好者。那麽劉髆的死因很可能是重金屬中毒。


  經光譜分析,發現藥丸裏含鎂鋁鈦矽錳鐵鉛鋰鈣等十幾種元素。出土的煉丹原料都是一些礦石、蚌殼之類的。現在人喜歡富含維生素的東西。那時候的人喜歡富含重金屬的東西。自己研製自己嚐試,吃好了長生不老,吃壞了永世長存。


  劉髆死了。漢武帝的三兒子劉旦感覺自己有戲,主動要求進宮“宿衛”,也就是值宿守衛。漢武帝認為他沒安好心眼子。他已經封燕王,有自己的封國,撇下家國不要非要跟漢武帝住一塊,肯定是有所求。漢武帝當即把他列入黑名單。


  其實劉旦不去爭這太子,太子是他的可能性很大。這一爭反倒一點希望沒有了。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老大劉據自殺了。老二早亡。老三劉旦剛給列入黑名單。老四不著調,根本不在漢武帝考慮範圍之內。老五劉髆死了。那麽隻剩下老六劉弗陵。


  漢武帝在考慮讓誰來繼太子位的時候,發現隻有劉弗陵一個選擇。


  這個孩子倒是漢武帝非常喜歡的一個孩子,就是年紀太小。


  劉弗陵是他在年過花甲之後生的一個兒子。這讓他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寶刀不老雄風猶在。他也因此對這個孩子另眼相待。


  漢武帝想來想去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


  漢武帝年老體衰,立太子的事不能再拖了。


  他找了一個借口處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戈夫人,然後宣布立劉弗陵為太子。


  殺其母而立其子,這讓眾人摸不著頭腦。漢武帝說:你們不懂。太子年幼。一旦幼主登基,我擔心孩他媽會成為呂後,讓外戚當權亂我朝政,奪我江山。


  其實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竇太後。漢武帝的皇位都差點折在竇太後手上。所以他不想再有太後專政的事情出現。


  隻不過這著也忒狠了些。


  漢武帝在確立太子之後不久重病不起。


  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把霍光、桑弘羊等叫到自己的病榻前,把8歲的太子托付給重臣霍光,囑托霍光要像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劉弗陵。


  霍光是抗匈大將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漢武帝最信得過的大臣。漢武帝把他提拔為大司馬兼大將軍。


  漢武帝早期曾廢除太尉、架空丞相,獨攬軍政大權。後來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功績設大將軍、大司馬兩職,代替原先的太尉。


  公元前87年,70歲的漢武帝撒手西去。


  漢武帝在位54年,是當時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個在位記錄直到一千多年後才被康熙、乾隆打破。


  在位時間最長,做的事也最多,好事壞事都幹過。那麽漢武帝究竟是個好皇帝還是壞皇帝?這也是個雖蓋棺千年也無法定論的問題,跟秦始皇一樣。


  漢武帝被人稱作漢武大帝。“大帝”既然是偉大的皇帝的意思,那就是褒義詞了。也就是說人們大多傾向於漢武帝是個好皇帝。


  漢武帝最大的功績就是開疆擴土。他南攻兩越,東定朝鮮,西通西域,北拓疆土,使漢朝的版圖從300萬平方公裏擴大到500萬平方公裏。


  漢武帝初期,匈奴將漢朝的邊界實際控製線推到山西、陝西一帶。漢武帝反擊後推回到內蒙,修複了秦朝蒙恬修建的長城。然後向西擴展疆土到河西走廊,在現在甘肅的地方設郡管理,使西域跟漢朝接壤,建成絲綢之路。在平定兩越的同時,漢朝的勢力到達川西、雲貴地區,在那裏設郡管理。漢朝收複朝鮮後勢力範圍擴張到漢江流域。總之,漢武帝不僅收複並且鞏固了秦始皇時代的版圖,而且進一步擴大了版圖。


  漢武帝的第二大功績是抗擊匈奴。雖然匈奴沒被平滅,但跟漢朝初期相比已不足為患。中原的生存安危不再存在問題。


  第三個功績是削藩,消除了中國分裂的隱患。


  漢武帝有功也有過。


  第一大汙點是“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繼位之初棄黃老尊儒術。丞相衛綰提議:“所舉賢良,或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也就是以後再不錄用鑽研法家和縱橫家的人為官。漢武帝“奏可”。批準了這項動議。


  雖然漢武帝並沒有說廢黜百家,既沒焚書也沒殺人,隻是不讓這些人入朝為官。但官方表明了好惡的態度,就等於宣布了百家的死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漢武帝偏向儒術的本身就造成了打壓其他學說的效果。百家沒了發展前途,逐漸衰落。


  儒家在漢武帝時代地位開始升高。從秦始皇“坑儒”到漢武帝“尊儒”,儒家的地位可謂一步登天。並且隨著後世不斷尊儒,儒家被捧到神壇,出現獨尊局麵。一花獨放百花殘。獨尊儒術對其他思想流派肯定造成嚴重傷害。人們的思想被禁錮。


  不過,漢武帝本人尊儒但不遵儒。他把儒家定為官方學說,讓別人去學習遵行,自己並沒有按照儒家的要求去做。


  主父偃給漢武帝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議。漢武帝都欣然接受,隻有一條除外,停止戰爭。儒家是反戰的,主張以德服人。“君主動口不動手”。“要文鬥不要武鬥”。但是武帝好戰,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你要他乖,辦不到。


  他在戰爭期間使用酷吏峻法治國。這也是法家的做法,不是儒家的做法。


  他尊儒隻是利用儒家去反對黃老,用有為去替代無為,利用儒家加強皇權。他對儒家是隻取所需,要儒家為他打工而不是他為儒家打工。


  漢武帝第二個汙點是窮兵黷武。他雖然武功蓋世,但有些戰爭本可以不打,更不應該透支國力去追求武功。使用酷吏橫征暴斂給他的英名抹了黑,差點導致亡國。他爽了,百姓受苦了。好在漢武帝最終悔悟,懸崖勒馬,挽救了大漢王朝。否則漢朝可能在漢武帝期間就垮掉了,不僅開疆擴土化為泡影,大一統的中國又變得四分五裂。


  漢武帝為了斂財創造了很多個第一:車船稅、鹽鐵**、紙幣、硬幣、通貨膨脹、均輸平準……但這些第一都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尤其對商業發展造成破壞。


  另外他還為了滿足個人欲望大興土木,求神拜仙,隨意賞賜,揮霍無度。他修的建章宮工程浩大,號稱千門萬戶,也就是有千重院萬間房。宮裏還有個大型的人工湖,湖裏有三座仙山。他修的墳耗費巨大,奇珍異寶塞得快要淤出來。


  不過相當於秦始皇,他修的建章宮遠不如阿房宮,修的墳遠不如驪山陵。


  並且最終的人事安排也是找對了人,沒有整出一個秦二世、趙高的組合使天下大亂。


  漢武帝有亡秦之像沒有亡秦之實跟他晚年幡然醒悟有關,也跟妥善安排身後事有關。


  漢武帝死後,葬入鹹陽城外的茂陵。他這個陵墓,據史書記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每年的稅賦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修陵上麵,包括修建各種建築、支付工匠費用、搜集的各種隨葬品。他在位54年,修了53年。他在位時間最長,修的陵也最大。茂陵修得像一座金字塔。


  漢武帝每年都會把搜集來的奇珍異寶收藏到地宮裏,以至於最後地宮滿得都塞不下了。


  茂陵寶貝多,吸引了很多盜墓賊。漢武帝剛埋進茂陵就遭到盜挖。隨葬品被人拿到市麵上售賣。這還是有軍隊看管的情況下。越往後盜墓的越來越多。西漢末年赤眉軍跑到茂陵盜墓,搬了一個月隻拿走一半的隨葬品。趕走赤眉軍把盜洞填了。沒多久呂布又來了。再後來是黃巢。等最後,茂陵隻剩下沒人要的石像。


  漢武帝搜刮民脂民膏攢下的寶貝,一樣沒留下。自己的屍骨也蕩然無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